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少数民族在各自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加之受自然地理条件和生产力水平的影响,形成了风格迥异的服装特征。同时,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交往又使各民族服饰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因此,我国的少数民族服装成为我国艺术审美文化长廊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民族的服饰往往是民族的符号之一。我国鄂温克族有一句俗语:“看见头戴狍皮帽子的,手中有箭环的,都是鄂温克族人。”在我国各少数民族中,不少民族服饰作为族别的符号是一望而知的。束玉胸际的多褶白色长裙,短短的小灯笼袖斜襟上衣,以长长的飘带系在前胸右侧,是朝鲜族的符号;宽领、肥腰、袒右臂的长袍,是藏族的标志;穿鱼皮制作的衣裤的是赫哲族;筒裙则是傣、黎、佤族的标志;戴精美四棱小花帽的是维吾尔族;戴三叶帽的是哈萨克族,等等。
民族的服饰不仅是民族血缘认同上的重要标志,而且和各少数民族的人生礼仪密切相关。节庆、婚姻、丧葬、宗教等重要的礼仪活动,往往要求穿着特定的民族服装。
我国各民族的服装或长或短、或简或繁,款式繁多,但从总体上来说可以做出北袍南裙的区分。北方少数民族的宽袍长褂粗犷奔放,南方的长裙长裤考究细腻。这些民族服饰大多历史久远,内容广博,具有很丰富的认识价值和文化内涵。
以下简要介绍几个少数民族的服装特色。
藏族
藏族的服装和饰品源远流长。藏装,在藏语里统称“曲巴”(楚巴、求巴),品类繁多,有皮袍、坎肩、围裙、腰带、帽、靴等。
色彩可以说是藏族服饰的灵魂。藏装运用最多的颜色是蓝、白、绿、红、黄。这些颜色都带有浓厚的宗教意蕴:蓝代表蓝天,白代表白云,绿代表江河,红代表空间护法神,黄代表大地。这五个颜色构成了藏族服饰色彩的基调。
藏族服饰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有镶彩边的习惯,这些彩边长度从10~30厘米不等。彩边的图案纹饰一般较为抽象,着重于写意和表现,更多的饰直线压倒曲线,封闭重于连续,圆点弧形让位于直角方块,使人感到稳定、坚实、简洁、刚强。藏族人民借助于这些图案来表现自己刚健、豪放和英勇的民族气质。
宽领、肥腰、袒右臂的长袍,是藏族服装的标志。袍长过身高,左襟大,右襟小,无领。在穿着的时候,用腰带扎紧腰围,袍的下摆提到一定的高度。男袍到膝,女袍到脚面。提起的袍的部分垂悬在腰部,自然而然形成一个囊袋,用来放置随身携带物甚至婴孩。有的人穿好袍后,还褪出双袖,将双袖横扎在腰际。
藏族妇女一般都穿着被称为是藏族妇女标志的花条纹围裙“帮典”。帮典由红、绿、蓝、黄、白五色为基调,色彩有多达14~20种,条纹越细,越素雅,越显示穿着者的身份高贵。对大多数藏族妇女来说,大红大绿是大家喜欢的颜色,妇女身着衣袖及地的衬衣,鲜艳多彩。每逢节庆,藏族妇女舒展长袖,载歌载舞,美不胜收。
蒙古族
蒙古族的服装中有很多独特的服饰品种,比如蒙古袍、蒙古刀、蒙古包头、蒙古靴,等等。
蒙古袍是在元代服装的基础上,吸收其他民族服装的优点,经过改进,美化而成。其基本式样是右衽、高领、小袖镶边,长袍身端肥大,袖子长,下摆可以盖住脚,有各种颜色的边饰。长袍下面一般不开衩,但下摆很宽,便于骑马放牧。
蒙古族无论男女老幼,一年四季都喜欢穿蒙古袍:春秋季穿夹袍,夏季穿单袍,冬季穿皮袍、棉袍。蒙古袍颜色大多十分艳丽,男袍大多为蓝色、棕色,女袍大多为红色、绿色等。蒙古族人崇尚白色,他们喜欢在新年穿着白袍表示吉祥、幸福和纯洁。
蒙古族男子喜欢在腰带的右边挂蒙古刀,刀鞘上雕花或镂花,还插一双骨制或象牙制的筷子。
蒙古族人的包头,又叫袱头,具有鲜明的特色。其包法一般是将1米来长的布或绸缎在头上由后至前缠绕几圈,最后将头巾的两端垂下,左右各一,因此又称为“垂巾袱头”。现在的蒙古族妇女多数还是缠包头,不过更喜欢在右侧挽一个结,穗头垂下。
蒙古族人喜欢穿靴子,有革制和布制的两种。靴子样式的区别,主要表现在靴尖上,有上卷的、半卷的和平底的。蒙古族比较讲究靴子的美,靴帮上往往都有很漂亮的图案装饰。
蒙古族的服饰图案质朴、简洁、明快。服饰图案多呈均衡对称状,常用传统的云纹、盘纹、花草、动物、龙凤等组合来寓示吉祥如意。蒙古族姑娘喜欢穿有成双成对的鸟、鹿、羊等动物图案的服饰,借此来表达对幸福生活的憧憬。
彝族
彝族支系繁多,居地广阔,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四个省(自治区),各个区域有各自的服饰特点。下面主要介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些服饰特征。
彝族重头饰,与服装相辅相成,是各支系服饰的重要识别标志。如在四川凉山地区,男子头部以缠巾为饰。青年男子用长巾裹成细如竹笋的尖锥状头饰,长约30余厘米,斜插在额上,俗称“英雄髻”;中年男子将长巾搓成绳条状,或交叉或排列于额前;老年男子的头巾则缠得粗似海螺,盘于额中。彝族妇女头部饰件多样,饰法复杂,并且地区与地区之间各不相同,不过大致可归结为巾、帕、帽三种。有的妇女戴头帕,帕面绣满艳丽的图案,四周装饰若干银链,串珠和彩穗。
彝族男子上装大多淡雅素朴,女子上装则大多都有很多色彩浓艳、疏朗活泼的装饰纹样。
百褶裙是彝族妇女的传统下装,其中以四川凉山布拖地区的百褶裙最为典型。裙用纯羊毛织成,质地柔软。中部为红色长筒状;下节蓝色,节中横间红、白、黑色细条纹,再下是青色,在膝盖处百褶四散呈喇叭状,走动起来摇曳轻盈。
腰带是彝族服装的重要饰物,纹样色彩都十分讲究。例如,云阳地区宽大的腰带垂覆腰股,是全身衣装的主要装饰。
苗族
苗族服装使用最普遍的面料是棉布和麻布。
苗族头部装饰十分丰富,除了各种发式外,还使用银饰、花巾、木梳等饰物。
挽髻是如今苗族最流行的发型。妇女挽髻,将梳理好的假发掺入发中挽髻于头顶,髻前的额发压成帽檐状,髻后插上木梳或银梳等做装饰。
苗装中妇女衣饰款式变化最多,构成了苗族服饰的独特魅力。其上装有蝙蝠式、开襟式、贯首式、交襟式,等等。裙子则因花饰和结构的不同,有蜡染百褶裙、挑花百褶裙、花锦百褶裙、蜡染挑花裙、木裙,等等。其中蜡染挑花裙集蜡染、挑花、刺绣于一体,相互镶嵌,别具一格。
苗族服饰用色大胆,配色精巧。其用色、配色有章可循,一般是白色为底的衣装饰以红、黑、黄为主色的花纹;青、黑底饰以深蓝、深绿、深红、金黄色的条纹;红色为底饰以淡黄、草绿为主色的花纹。总体而言,其用色艳丽但不浮华,自然成趣。
苗族服装的装饰图案题材十分丰富,最常见的有龙纹、天体纹、鱼纹、蝴蝶纹,等等。变形与夸张是苗装纹饰造型的法则,也是苗装纹饰最具魅力的地方。
白族
白族人口众多,分布广,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地域服饰,下面以大理白族服饰为代表做一简要介绍。
白族男子平时头裹白布包头,包头顶部有绣花饰物和绒球装饰,节日时则戴“八角帽”。男子的上装称为“三叠水”,因为其着装外短内长,从内到外一件比一件长约1厘米。有的男子穿羊皮领褂,领褂腰间有一圈口袋,因此,又称“满腰转”。
白族女子尤其是青年女子的头巾很特别,拿扎染方巾、挑花方巾、印花毛巾等共4块,分别叠成长条状,再重合在一起,以长辫和红头绳裹于头顶,头巾左侧一端饰白色丝穗和料珠垂至肩部。新婚女子常梳传统的“凤点头”式发式。青年女子的服装喜欢用明快的青蓝色和白色互相搭配,所以,她们的服装有“一清二白”的美称。老年妇女则以黑色和蓝色为她们衣服的主色。
白族服装用刺绣、墨绘和扎染来勾勒图案纹样装饰自己的服装。白族妇女有从小就学习刺绣的风尚,她们的刺绣十分精细,手法多种多样,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很高的技艺水平。白族服装还经常运用墨线勾绘出图案纹样来装饰服装。白族的扎染,尤其是大理地区的扎染技艺高超,久负盛名。白族扎染大批量的采用四方连续的形式,先在布料上打方格,接着用针线缝扎出各种花纹图样,再包上薄膜后用传统的蓝色和黑色采用冷染法染色。常见的花纹有梅花、兰花、十字纹等。扎染的原理是:布料缝扎过的部位,在染色的过程中接触不到染料,经漂洗后,拆去缝扎的针线便显露出白色纹样,其中有的缝扎过的部分会有少量的染料渗进去,会形成虚实相间的特殊效果。白族扎染作为民族工艺产品深受人们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