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肤的保养
包括面部的化妆和染甲等。其中面部的化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胭脂花粉的使用,点唇的方法,描眉画黛,面花的使用。我国古代妇女讲究用温热之水浴身,用米汁洗发,并有在洗浴的时候用香的习惯,史籍上就有有关的记载。古代对于肤发的美容保护剂大体可分为外用和内用两种,外用的有涂敷用和洗涤剂两种,内用的有丸、散和汤,丸剂较多。各个时代的保护剂配方不一,如北魏时用牛髓或牛脂,配以温酒、丁香、藿香、青蒿等制成面脂供妇女护肤用,其作用为润肤、芳洁,对部分细菌和皮肤真菌有抵御或抑制作用。《四时纂要》中还记载了传闻中太平公主的面脂秘方:“面药,(七月)七日取乌鸡血,和三月桃花末,涂面及身,二三日后光白如素。”乌鸡有补益的功能,其血能疗伤;桃花能“悦泽人面”,对脸上的粉刺有一定疗效。
中国古人还用豌豆和大豆等粉末配上各种药物粉末做成“澡豆”来洗手、洗脸和洗澡,除垢健肤,有的甚至能去除雀斑。以粉饰面并且在脸上染颊饰红是中国古代妇女化妆的基本妆制。古代妇女还创制了各种唇形和眉型,如半边娇(唇形),柳叶眉等。
发式的设计
古代妇女的发式在漫长的历史年代中由少到多,由简到繁,有堕马髻、茴香髻、蝶鬓髻、丝梳百叶髻等等。发式丰富多彩,令人叹为观止。清初戏剧家李渔在他的《闲情偶寄》中说:“古人呼发为乌云,呼髻为蟠龙。近世有牡丹头、荷花头、钵盂头,穷新极异。”据史书记载,这些发型的主要创造者是宫女和古代的妓女。据说“堕马髻”就是汉武帝时的宫女的创造。
发型有时候也表示一种风俗,如晋代女子还未结婚时,在鬓后面垂一条辫子,已婚女子则须把辫子解开。
古代美女也染发,唐代就有了使用染发剂的记载。现在常用的“渲染”一词,在古代指的就是用墨来染发:“以墨饰美人鬓发,谓之渲染。”
柳叶眉
妇女修眉饰黛,在我国已经有很长的历史。古人对于双眉十分看重,认为它们预示人的长寿与否。不仅如此,古人还认为两眉之间是“天庭”,其气色决定人的贵贱荣辱和吉凶祸福。从审美意义上来说,古人早就认识到女性明眸秀眉的魅力,自然而然地着意于眉眼的修饰,制作了黛和烟墨等饰眉材料,还创制了纷繁多样的眉饰,并赋予种种形象生动的名称,柳叶眉就是其中的一种。
柳叶眉是细长眉型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种,兴于盛唐时期。所谓柳叶眉,又叫做柳眉,其眉头尖细,眉腰宽厚,眉梢细长状如柳叶,以秀丽见长。唐代很多诗人曾经吟咏过柳叶眉,出现了如“休怜柳叶眉双翠”,“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等诗句。柳叶眉衬托妇女妆容的秀丽,千百年来备受许多妇女的喜爱。
首饰的佩戴
首饰起源于远古时代。“首饰”一词最初仅指装饰头部的物品,头即“首”也。后来,“首饰”一词成为妇女装饰物的统称。
古代妇女以佩戴各种首饰为自己的服装和美貌增色,首饰主要分簪、钏、钗、耳环、戒指等,有时也直接用花和动物的羽毛、毛皮作为装饰品。
佩戴首饰可以使妇女移步生风,战国时期宋玉的《风赋》中说:“主人之女,垂珠步摇。”不过一般的小家碧玉,如果没有真的首饰可戴,也可以插花,别有自然美的风姿。《杜阳杂编》中有:“沧浪洲有金茎花,其花如蝶,每微风至,则摇荡如飞。妇人竞采之,以为首饰。且有语曰:‘不戴金茎花,不得在仙家’。”
凤饰金簪首饰的佩戴是有一定的规矩的,主要是按等级。如元代规定:“命妇首饰,一品至三品许用金银珠宝玉,四品五品用金玉真珠,六品以下用金。”(《元典章》)明代则规定:“后妃首饰用金玉珠宝翡翠,命妇首饰金玉珠翠至金镀银以差,士庶妻首饰用银镀金。”
首饰虽起源于远古时代,后经逐步发展,达到五彩缤纷,数不胜数的景况。但归其类,我们可以把它们归为插戴在头发上的发饰,配挂在颈部的颈饰,戴于耳垂的耳饰,穿戴于手臂手腕手指的手饰四大类。以下为一些经典的首饰。
发饰
笄:“笄”也称簪,是古代的一个重要发饰,形状像一根长针,开始主要用于固定发髻,后来装饰审美作用日趋显露。其制作材料多为金、银、玉,玉簪是汉代以后妇女使用的主要发饰。
钗:是古代用于束结头发的两股合成的发饰,兴于西汉晚期。钗从质料上分有金钗、银钗、琉璃钗、翡翠钗等;从式样上分为素钗、花钗、长钗、短钗;从装饰上分为蟠龙钗、凤钗等。
梳篦:古代梳篦既可用于梳理头发,也可用于插在发际做装饰用。如北宋妇女用金银珠翠制成发冠,冠上缀数把白角制成的大梳,称“冠梳”。
金钿:是用金、银等做成的花朵状装饰物,可以直接插在髻上做装饰物。
步摇:步摇是在发钗上装饰一个可以活动的花枝,并在花枝上垂以珠玉等垂饰,随着步履的颤动,钗上的珠玉也随之摇曳。
金约:是清代贵妇的冠饰。镂金呈原箍形,上面雕有云纹,并嵌有宝石等饰物。后面有结,结上垂系珍珠。戴在冠下,用于束发。
颈饰
颈饰在我国由来已久,项链、念珠、长命锁都是古代早已有的颈饰。其他还有:
璎珞:随佛教传入中国,原先以线穿连花朵垂挂在颈间或胸前,后将珠翠珍宝连缀于胸前,成为项饰。
项链:西安郊外玉祥门外曾出土了一串镶金珠宝项链。其链索部分由28颗镶有珠宝的金珠构成;其搭扣镶嵌刻有鹿纹的蓝宝石;其坠饰分两层,上层以金镶宝石做成花朵,下层系一镶金边的滴露状玉石。
耳饰
环:古代妇女主要的耳垂上的首饰,其质料大多以金银珠宝做成。对于耳环,清初戏剧家李渔的《闲情偶寄》中有其说法:“饰耳之环愈小愈佳,或珠一粒,或金银一点,此家常佩戴之物,俗名丁香。若配盛装艳服,不得不略大其形,但勿过丁香之一二倍。”
坠:一种连属于耳环之下的饰物,清代妇女中流行“一耳三钳”,即一个耳垂上悬挂三件坠饰的习俗。
珥:多为皇后、嫔妃及贵妇所戴,用玉等透明材料做一个空心的圆筒,长2到3厘米,直径约1厘米,中筒收紧,两端呈喇叭口,使用时用绳悬挂在耳边。
手饰
钏:其实就是手镯,也称为环。是古代套在手或手臂上的圆环形装饰物,多为数道圆环相叠,犹如佩戴几个手镯。
戒指:古代就有各式各样的形状和质料,用戒指充当婚嫁信物,古已有之。不过戒指一开始并不是将之看做是定情的信物,最初的戴戒指是一种禁忌,《柳南随笔》中说:“妇人以金银为介指,见于《五经要义》,即指环也。又相传古者妇人月经与娠则带,否则去之。今人常带在手,为饰手之物,殊昧戒止之义。”也就是说人们已经不知道戒指是为了“戒止”,这也是风俗转变所常见的例子,形式保存下来了,但内容和意义已经变了。
护指:原为保护长指甲而做,后来用途发生了变化,妇女佩戴用金银宝石精工镶嵌的护指作为手部的一种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