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一口气读懂中国文化史
10470800000053

第53章 贴春联

春联也叫做“门对”、“春贴”、“对联”、“对子”。贴春联作为一种春节习俗,是从2000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桃梗”演变而来的。据《淮南子》上说,桃符(即桃梗)是桃木刻成的,上面刻着灭灾降福的咒语,一年一换。五代后蜀皇帝孟昶在过春节时心血来潮,令人将写春联桃树削片,他提笔在上面题写了联句:“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就是中国最早的春联了。至于春联这一名称的正式诞生,则在明朝。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金陵后,不准在桃木板上题字,而改在红纸上,并传令公卿士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在除夕时下旨:“公卿士庶之家,须写春联一副,以缀新年”。从此,“春联”之名才通行,沿袭至今过年时,各家各户都要贴春联,“总把新桃换旧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