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一口气读懂中国文化史
10470800000049

第49章 “邸报”和我国古代的报纸

“邸报”也称“邸钞”、“阁钞”、“朝报”、“杂报”、“条报”、“除目”、“状”、“状报”、“报状”或“京报”。邸报是中国古代报纸的通称。中国古代的报纸起始于唐朝,唐玄宗开元年间出现的《开元杂报》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报纸之一,在唐末孙可之的《经纬集》中对《开元杂报》有详细的记载。邸报在唐代有“报状”、“进奏院状报”等称谓,由藩镇驻京进奏院各自传抄。宋代因为邸报由“邸使”负责传发,所以开始称为“邸报”。北宋末年开始有小报,南宋更为流行。小报的内容以邸报尚未发表或不准发表的材料为主。宋朝和后来的元朝当局都曾对小报的出版发行进行过查禁。元明清各代,也都出现过这类的小报。宋人称小报为“新闻”,这是“新闻”一词的最早的来源。在元朝是由同政院发布“官报”。明朝、清朝都称邸报为“京报”。明朝的邸报,由通政司和各省派驻首都的提塘官负责传发,内容与宋朝的邸报差不多,但受到封建中央政府的严格限制。清朝由内阁的六科和各省的提塘官负责封建官报的编发事宜。

邸报的内容主要是皇帝的诏书命令,皇帝的起居言行,封建政府的法令、公报,皇室的动态,关于封建政府官员的升黜、任免、赏罚、褒奖、贬斥等方面的消息,以及各级臣僚的章奏疏表及皇帝批语,没有一般新闻和言论。邸报只在封建统治机构内部发行。一般的百姓是看不到邸报的。

不管邸报或小报,都是为封建王朝服务的,对劳动人民的活动或不利于统治阶级的消息皆不在反映之列。由于邸报受封建自然经济的束缚和封建专制政府的禁锢,它的发展异常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