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一口气读懂中国文化史
10470800000015

第15章 女子当如林徽因,情人当若金岳霖——一代才女林徽因的情感世界

林徽因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作家,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

在林徽因的感情世界里有三个男人,一个是建筑大师梁思成,一个是诗人徐志摩,一个是学界泰斗,为她终身不娶的金岳霖。

16岁的林徽因游历欧洲,在英伦期间,结识了当时正在英国游学的徐志摩。当时徐志摩已是一个两岁孩子的父亲。情窦初开的林徽因被徐志摩渊博的知识、风雅的谈吐、英俊的外貌所吸引。两位才情横溢的青年热烈地相恋了,徽因深爱着志摩,但志摩的妻子——幼仪的影子在她心中总是拂不去,经过痛苦的思索,林徽因和父亲一起提前回国了,而且是与志摩不辞而别……徐志摩写给林徽因的那首有名的《偶然》诗是这样写的:“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芒。”这是徐志摩对林徽因感情的最好自白,一见倾心而又理智地各走各的方向,这就是世俗所难理解的一种纯情。

之后林徽因经过一翻理性的考虑,同意了父亲为她定的一桩婚事,嫁给著名学者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林徽因和梁思成在梁启超的安排下,游学欧美主攻建筑设计。1928年,林徽因与梁思成在渥太华梁思成姐夫任总领事的中国总领事馆举行婚礼。婚后梁对林呵护备至,夫妻二人致力于他们所热爱的建筑事业,林徽因不仅具有诗人的美感与想象力,也具有科学家的细致和踏实精神,他们在山西对古建筑所做的调查和实测工作,不仅对科学研究贡献巨大,也使山西众多埋没在荒野的国宝级的古代建筑开始走向世界,为世人所知。

金岳霖,哲学家,逻辑学家。1914年毕业于清华学校,后留学美国、英国,又游学欧洲诸国,回国后主要执教于清华和北大。他终生未娶。一直恋着林徽因。林徽因、梁思成夫妇家里几乎每周都有沙龙聚会,金岳霖始终是梁家沙龙座上常客。他们文化背景相同,志趣相投,交情也深,长期以来,一直是毗邻而居。金岳霖对林徽因人品才华赞羡至极,十分呵护;林徽因对他亦十分钦佩敬爱,他们之间的心灵沟通可谓非同一般。甚至梁思成林徽因吵架,也是找理性冷静的金岳霖仲裁。金岳霖自始至终都以最高的理智驾驭自己的感情,爱了林徽因一生。

近代的名门世家

在近代中国,不少名门世家人才辈出,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浓浓的一笔。

梁济和梁漱溟

梁济,字巨川,广西临桂人。他40岁时应顺天府乡试中举,后来曾任清内阁侍读,官至四品。清帝退位后,梁济也辞职归家。梁济所处的时代,是中国被西方列强横加欺凌的时候,他对此有切身的体会,深感痛心,于是主张务实,认为一切学问必须有利于国家的振兴,不然即是无用。由此出发,他极端厌恶八股、科举,因此大力提倡维新。梁济曾和人创办报纸,曾经创作并上演了新戏《女子爱国》,也曾在监狱中创办职业学校,还努力解决贫苦儿童的教育问题。

梁漱溟,梁济子,原名焕鼎,字漱溟。他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思想家,是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梁漱溟曾信奉过改良主义,也一度沉心于佛学,最后转向了儒学。任北京大学教授后,他出版了《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对新儒家思想作了阐述,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梁漱溟是中国民主同盟的创始人,1946年曾参加国共两党的和谈。建国后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委员,后因批评当时的农民政策而受到批判。到20世纪的80年代,他仍然坚持著文和演讲,保持着学术青春。

周氏三兄弟

在20世纪的中国文化史上,一家兄弟而声名卓著者,莫过于鲁迅(周树人)、周作人、周建人3人。

鲁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他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为新文学运动奠定了基础。《阿Q正传》深刻揭露了国民劣根性,也是不朽杰作。另外鲁迅还创作了大量的杂文、散文,组织了“未名社”等进步的文学团体,主编了《莽原》、《语丝》等文艺期刊,积极培养青年作者,潜心进行古典文学的研究,对发展中国的文化事业有突出贡献。1936年10月19日,鲁迅病逝于上海。

周作人,鲁迅的二弟,也是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散文家、诗人、翻译家。他曾留学日本,归国后于1917年任北京大学教授。在新文化运动中,他既从事散文、新诗的创作,又进行理论研究,并参与文学研究会的成立工作,在当时有很大的影响。“五四”后创作了大量清淡优雅的散文,后来更是提倡闲适幽默的小品文。周作人一生最大的污点是抗日时期在北平沦陷后出任伪职,为世人所讥。

周建人,鲁迅的三弟。周建人并不以文学成就著称,他是一位现代著名社会活动家、生物学家、鲁迅思想研究专家,著有《动物学》、《植物学》、《进化与退化》、《论优生学与种族歧视》、《略讲关于鲁迅的事情》、《鲁迅回忆录》等。新中国成立后,他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高等教育部副部长、浙江省省长等职。

梁启超和梁思成

梁启超(1873~1929年),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是中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政治活动家、教育家、文学家、学者。梁启超自幼聪明过人,有“神童”之称。后拜康有为为师,受到很大影响。1895年,梁启超在北京参加会试时参与了“公车上书”,4年后又成为“戊戌变法”的主将,名留青史。变法失败后他流亡日本,主张改革,反对革命,政治上趋于保守。在近代文学史、学术史上,梁启超也是一个重要人物,他大力提倡文学革命运动,在中国历史文化的研究方面也有杰出贡献。

梁启超之子梁思成则是一位闻名中外的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是中国建筑史学科开创者,清华大学建筑系即是他所创立的。梁思成生于日本,成年后到美国留学,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硕士学位。他曾主持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和鉴真纪念堂的设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国旗最后修订也与他有密切的关系。梁思成致力于北京旧城的保护工作,经常奔走呼吁,然而在特定的年代里却受到了错误的批判,北京旧城也遭受了相当程度的破坏。

义宁陈氏

江西义宁的陈氏家族,自陈宝箴到陈三立再到陈衡恪、陈寅恪,祖孙三代皆成就斐然。

陈宝箴(1831~1900年),字右铭。1895年他任湖南巡抚,到任后即大力改革,使湖南政坛的面貌焕然一新。陈宝箴很注重经济的发展。他批准成立了湖南矿务总局,有力促进了湖南工矿业的发展。同时,他也是湖南近代电信业的开山人物。另外,他还注意启发民智,授民以权,这也是难能可贵的。

陈宝箴之子陈三立,字伯严。他官吏部主事,曾参加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后则以遗老自居。陈三立诗名很大,他好用僻词拗句,自成一体,为“同光体”诗派的重要代表。陈三立生有三子,长子陈衡恪、次子陈隆恪、三子陈寅恪。

陈衡恪字师曾,在诗、文、书、画方面皆有很高的成就。绘画上他长于山水、花卉,速写漫画也十分精到,很能传神。书法则老辣雄浑,名噪一时。他又热心指导后辈,艺术大师齐白石之所以有那么高的成就,其实与陈衡恪的指点不无关系。陈隆恪以诗著称,其诗风最酷肖其父,同时又自成一家。

陈寅恪则是一代学术大师。他学识极为渊博,曾6次出国留学,精通14种文字,对史学、宗教学、语言学、人类学、校勘学、文学都有深入的研究,尤以史学著称。因其父为诗人,他自然受到熏陶,旧体诗词也多有佳作。

德清俞氏

浙江省德清县俞氏名人辈出,俞樾、俞陛云、俞平伯于学术皆有精深造诣,可称文化世家。

俞樾,字荫甫,自号曲园居士。他曾任翰林院编修,得到清咸丰皇帝的赏识,任河南学政。俞樾秉性刚正,因得罪上司而被革职,从此移居苏州,潜心学术。俞樾主要研究经学,也涉及子学、史学、训诂学,对戏曲、诗词、小说也很精通。他的学生中不乏名家,如吴昌硕、章太炎等都是各自领域内的杰出人物。

俞陛云是俞樾之孙,字阶青,号乐静居士。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俞陛云中探花,授编修。抗日战争期间拒不出任伪职,显示出崇高的民族气节。他继承了家学,长于书法,特别擅长诗词创作。

俞平伯是俞陛云之子,名铭衡,字平伯。从小受到熏陶,古文底子非常扎实。但新文学运动兴起的时候,他积极参加,创作了很多新诗,也创作了不少优秀的散文,是现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在古典文学研究方面,俞平伯也是硕果累累。他的《读词偶得》和《清真词释》是词学研究的经典之作,至今仍为人所重。在《红楼梦》的研究上,他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视为新红学的代表人物。

曾国藩家族

曾国藩,字伯函,号涤生,湖南省双峰县人。中进士后,他于10年中连升10级,仕途通达。后来母亲去世,曾国藩返乡。当时清王朝正走向没落,内忧外患接连不断。太平天国运动也风起云涌,于是他受命清廷组织了湘军,为清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被封为一等勇毅侯。后来他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曾国藩不仅仅是政治家,还是有名的文学家、学者。他精于古文,是桐城派后期的领袖。曾国藩十分注重对晚辈的教育。长子曾纪泽,刻苦自励,通过自学精通英文,成为优秀的外交官。在与沙皇俄国的谈判中,他不卑不亢,取得了清末外交史上惟一的一次胜利。次子曾纪鸿则对自然科学兴趣颇浓,在数学研究上有很深的造诣。除了曾国藩之子,他的孙辈曾宝荪、曾约农也是有名的教育家和学者。曾国藩的家族,至今出了名人200多人,实属难得。

李鸿章和张爱玲

张爱玲李鸿章,本名铜章,字渐甫、子黻,号少荃、仪叟,谥文忠,安徽合肥人。他出身于耕读之家,后中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他曾跟随曾国藩学习,研讨经世之学。后他回乡招募士卒,组建淮军。在与太平军的作战中李鸿章因有功于清廷,被封为一等肃毅伯,赏戴双眼花翎。在镇压捻军的过程中,李鸿章也是一个关键性的人物。李鸿章是洋务派的领军人物,他创办了一系列的民用企业,又组织北洋水师,增强军力,还创办新式学堂,派人留学欧美,这些都有不小的社会影响。但是,在外交上李鸿章软弱惧外,代表清廷签订了《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屈辱。

张爱玲,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李鸿章的曾外孙女。她原籍河北,生于上海。中学毕业后就读于香港,后回上海,以文为生。1943年,她发表小说处女作《沉香屑》,一举成名,然后《倾城之恋》、《金锁记》等名作也随之问世。1955年,张爱玲旅居美国。张爱玲的作品以她在上海、香港的生活为基础,题材较为狭窄,但是细腻动人,长于对人物内心的剖析,十分感人。她既对中国古典小说有所继承,又融合了西方现代派文学的技巧,从而独树一帜,对20世纪40年代的上海文坛和50年代后的港台文学都有一定的影响。

周一良

周一良,当代著名历史学家。他最初入北平辅仁大学历史系,然后转入燕京大学历史系,后到美国留学,学习日本文学,并学习了梵文。归国后先后在燕京大学、清华大学任教,1952年以后调至北京大学。周一良学识渊博,精通多种外语。他对魏晋南北朝史有精深的研究,《魏晋南北朝史论集》及《魏晋南北朝史札记》两书新见迭出,严谨扎实,是史学著作中的经典。另外,他在敦煌学、佛教史、日本史、亚洲史领域也是权威人物。

周一良系出名门,其先辈多有政治、经济、文化界的名人。曾祖周馥,字玉山。周馥出身寒微,为李鸿章所赏识,从此仕途通达。他追随李鸿章长达几十年,协助其进行洋务运动。周馥为清廷大员,最后官至两广总督。周馥之子周学熙最初进入仕途,曾任长芦盐运使、直隶按察使等职,后来在袁世凯政府两任财政总长。袁氏妄图复辟,周学熙与其政见不同,被软禁。后来淡出政界,致力于民族实业,先后创办有华新纱厂、耀华玻璃公司等企业,被称为北方实业巨头。长子周学海则喜读书,对医学颇感兴趣。他既能亲自给人看病,又有一定的理论修养,编撰有《周氏医学丛书》。周学海之子周叔弢为周一良之父,既是一名实业家,也是知名的藏书家。他大力搜求古籍、善本图书和金石文物,其藏书既多,版本又精,为人称道。

钱基博和钱钟书

钱钟书钱基博,字子泉,别号潜庐,江苏无锡人,近代著名学者、教育家。辛亥革命时期,他曾参军,任陆军十六师中校副官参谋。1938年被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聘为教授。抗日战争期间,他心念祖国,专门开设《孙子》一课,讲授兵法。钱基博于国学研究上创获甚多,出版有《经学通志》、《中国现代文学史》、《版本通义》、《文心雕龙校读纪》等20余种书,可谓著作等身。

钱基博之子钱钟书,字默存,号槐聚,现代著名作家、国学大师。他于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后赴英法留学。归国后历任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1953年起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他的小说《围城》名扬海内外,对知识分子的剖析鞭辟入里,是经典之作。钱钟书学贯中西,学养深厚,世不二出。其古典文学研究的著作《管锥篇》旁征博引,见解精辟,在海内外有重大的影响。其他学术著作如《七缀集》、《谈艺录》、《宋诗选注》也深为学界推重。钱钟书贯通中西、古今互见的治学方法,将多种学科知识融为一炉,在学界独树一帜。

(范松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