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比尔·盖茨最实用的11种经营
10426800000068

第68章 稳中求进,做有把握的事

管理箴言:

盖茨因为自己定下了一个规矩,不去做公司能力范围之外的生意。他要带领自己的事业在稳健中发展,力求将风险系数降到最低。这样,微软就能够步步为营,逐渐实现软件帝国的梦想。

盖茨在开拓新的市场或产品时,总是想起数年前日本电子巨人索尼进军好莱坞惨败而归的事情。它不仅提醒盖茨,也给整个电脑业界人士敲了一次警钟,它时时提醒商人门前景瑰丽的构想并不见得是一笔好的生意。

19世纪80年代末期,Sony公司对美国娱乐业的收购,如同当初日本富豪疯狂收购欧洲绘画瑰宝时一样让人大跌眼镜。

本来已经稳居电子消费市场前列的Sony公司,早已赚得天文数字,令同行人突发奇想,一度打算大举进军娱乐事业,希望将其电子产品的优势,配合娱乐事业望尘莫及,它却突发奇想——投资娱乐业,试图创办一个比迪斯尼更大的集团。

正所谓“隔行如隔山”,尽管Sony公司做了十分细致的计划,他们还是忽略了一点,那就是管理娱乐事业不同于电子产品制造。尤其是他们本身的管理模式与美国的具有强烈个性的娱乐事业很难融合。1994年-1995年,Sony出现严重亏损,最终,Sony进军娱乐业的尝试惨遭失败。这个昔日的电子巨人几乎因为横跨娱乐业而身陷泥沼不能自拔,直到1997年才摆脱窘境。

Sony公司在前总裁出井伸之的带领下,凭借Walkman和PlayStation等消费电子产品,以其独特的大胆与冒险的传统引领着世界的潮流,甚至改变了一代人的生活方式。但是出井伸之曾连续3年不断变幻自我定位,这种追求时代制高点的快速变化最终没有给索尼公司带来实质性的收益,甚至造成了严重的亏损。

由于冒险精神驱的趋势,Sony公司推出多元化发展战略,在众多陌生的领域频频出击,但却都遭遇竞争,公司原来优势产业电子业务也在这种战略的影响下显露颓势。手机方面已落后于诺基亚、摩托罗拉和西门子,笔记本电脑方面逐渐败给NEC和富士通,DVD方面则落后于松下。数码相机和彩电领域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出井伸之在一片颓势之中黯然离职。

聪明的比尔·盖茨深深的记得Sony公司惨痛的教训,所以他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忘冷静,不去做任何自己不擅长、没把握的事。他认为没有绝对优势的跨行业兼并,就如同不合胃口的菜肴一样,消化能力跟公司的规模乃至决心有时并不成正比。

比尔·盖茨这位蝉联13年世界首富的巨商,既没有高大的厂房,也没有堆积如山的原料和产品库房,只有软盘和软盘中储存的知识。就是依靠这些在短短的20年里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到1997年底,公司拥有资产460亿美元,其市场价值已超过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的总和。他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一直将软件作为自己主攻的方向。即使在积累了巨额财富之后,也不会因为外界的诱惑而偏离他的主导方向。

盖茨表示,微软不用脱离自己的核心业务,就会有足够的领域去开拓。他还说:“我们认为我们在软件领域有足够的发展机遇,你不会看到我们去收购一家咨询公司……我们也不会涉足芯片业务。”

微软的成功,显示了重点发展核心业务,避免盲目的多元化扩张的重要性。盖茨并不算是专业技术的领先者,但是由于他执著于自己的领域,加上胜人一筹的市场远见、不凡的经营策略,使微软在软件领域日臻成熟起来,从而成功地占领了信息产业的制高点。但是微软始终不游离于自己的专业之外,使微软得以崛起并不断创造、逐渐巩固霸主地位。

在微软,专业的领导决策层非常赞同盖茨的这种观点,所以企业一直没有遭遇过大的危机。这也是因为微软上下遍布着优秀的管理人员。他们虽非完美无缺,但无论如何都远远超过了许多公司的平均水平。原因是微软的管理人员都具备某一领域的专业技术知识,甚至包括盖茨本人也同样具备很强的技术,他是一名优秀的程序员、营销员、促销员,这正是微软之所以兴旺发达,并将继续基于其竞争者的损失而兴旺发达的原因。

其实微软承认有管理天才的存在,但是他们最多也只能得到中层职位。因为微软的决策不是赌博,它要的是在自己专长的领域打有准备之仗,每一场战役微软都不能输只能赢。

盖茨如果不是稳中求进,而是背离专长,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大力投资,那么他根本不会将微软打造成最大的软件公司,更不会成为群雄争霸时代的大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