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高技术企业集群
10420600000041

第41章 中关村高技术企业发展调研(下):借助产业集群理论提高中关村公司治理水平

新华社信息北京电(王金湘 冯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技术企业集群治理及其演进机理研究”的调研小组,围绕中关村的公司治理问题,在中关村进行了访问、座谈和有关书面调查。调研小组认为,中关村企业应该借助产业集群理论的指导,进一步提高公司治理水平。

调研组成员——辽宁大学副教授樊玉臣、博士生赵晶等人认为:传统的公司治理研究实际上隐含着一个假定,即企业是孤立的存在着的。事实上,在中关村这样的地方,企业是以集群形式存在着,集群中的各种构成要素不仅是企业的生存环境,而且实质性的影响到企业考虑发展战略与治理结构。从理论研究方面来说,置于集群中的高技术企业的治理与演进机理,处处都要受到集群中其他要素直接和间接的复合型影响,其中,俱乐部、协会等已经构成了一种“中间组织治理模式”。这给公司治理的理论研究带来巨大挑战。

辽宁大学工商学院院长、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高闯认为,对于硅谷和中关村的研究虽然已经开展多年,但这方面仍然有许多问题没有得到很好总结。从企业自身实践的角度来看,最为关键的是要把集群的其他要素都当做利益相关者,充分考虑利益相关者治理带来的诸种影响。首先,公司治理需要考虑这些利益相关者的角色与作用,提高公司治理的决策水平。比如,创业企业之间存在着信息共享与学习交流,但在创业投资者的协调下,几个企业之间又需要展开竞争。对于同类型的其他企业既能够“开放”又能够“包裹”的战略,这是多数中小型创业企业所不习惯的。但这又是创业投资者所需要的(治理效率),也是创业企业所需要的(获取创业资本)。其次,善于通过利益相关者联合进而降低整个集群企业治理成本的方式,达到促进企业发展的目的。在没有产业集群的理论指导下,集群企业的惯常方式是共同发现问题,这些问题又得不到解决,较高的治理成本阻碍了企业发展。用集群视角去重新审视,集群企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将变成共同发现机遇、同时克服困难(比如共建产品检验中心、组织创业投资者群体与创业企业群体各种联谊机构和活动),由此,企业的治理成本必然得以下降。

附件二:“高技术企业集群治理”中关村调查系列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