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高技术企业集群
10420600000012

第12章 基于企业家才能动态变化的企业集群成长演进机理

企业集群发展的阶段性,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就是集聚经济与集聚不经济两种因素交替作用的结果,在不同阶段上,集聚经济与集聚不经济对企业集群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并促使企业集群的规模发生某种方向的变化。从长期变化趋势看,企业集群的演进方向只有两种形式,即正向更替(企业集群质的提升)和反向更替(企业集群衰落甚至消亡)(储小平,2002)。利用上述基本认识,从企业家与企业集群之间的关系模型中,引入企业家间信任关系的影响因子,从企业家信任的角度研究其对企业集群发展的影响,进而使我们获得信任治理的内在演进特征,应该是一个有益的探索。

一、基于企业家知识动态演进的集群知识共享机制

在企业集群的演进机理中,一条重要线索是领先企业家的创业示范作用,通过知识扩散带来外部学习效应,企业之间可以通过近距离的观察和相互学习及创新,实现集群规模扩大和企业集群网络的形成。如果忽视了知识共享机制的作用,很可能无法正确地理解集群演进的内在机理。

1.企业家知识的特性分析

具备创业精神的企业家还需要必备的知识。按照人力资本的概念,企业家人力资本由一般人力资本和特殊人力资本构成。其中,一般人力资本包括个体受教育背景、工作经验及个性品质特征;特殊人力资本则包括产业人力资本(与特定产业相关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与创业人力资本(先前的创业经验或创业背景)(G。Becker,1993)。其中既包括企业家先天的资源禀赋,也包括其后天学习的结果。首先,企业家知识是不断积累形成的。从创业决策过程中的认知学习角度看,个体间的知识积累取决于各自的学习模式和经验,即所谓的“先天论”和“后天论”,由于不同个体在先天的学习模式和后天所获得的经验上都有着差别,因此,企业家知识水平在不同个体之间的分布也是不均衡的,即存在着个体间的差异。其次,企业家知识能够通过交流获得,即所谓的互动式学习。一般而言,显性知识交流相对要较容易一些,而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则相对困难得多。企业家之间的非正式交流,特别是那种私下的会面,往往有助于这种隐性知识的传播。从另一个角度看,正式沟通途径对隐性知识的传播不会有帮助,反而会阻碍隐性知识在企业家之间的扩散。

从知识性质看,企业家所具有的特殊知识主要表现在认知能力和发现能力上。企业家的认知能力主要体现为其思维范式与常人的差异,明显特征是企业家在决策过程中使用的是基于直观推断的逻辑,而不是以实际为基础的逻辑。在复杂的商业环境中,基于直观推断方法的决策的有效性是非常显著的。企业家用直观推断方式完成对新机会的理解、解释和洞察,以解决市场机会的模糊问题,是一种高水准的学习和再学习机制。因此,从结果上看,企业家往往会对市场发展趋势和新的赢利模式有着更为敏锐的触角,即所谓的“提前一步”的先知先觉。柯兹纳意义上的企业家,突出表现为将机会转化为市场赢利的能力。从这个角度上说,企业家的发现能力有别于知识专家。知识专家不能够完全认识到他们知识的价值,以及如何使自己的知识变成利润;否则专家就将成会为企业家。企业家可能不具备专家那么多的专业知识(如技术知识),但他们之所以可以称为企业家,是因为他们能够认识到专家知识的潜在的机会和巨大的价值,并在市场中有效地把它们转化为利润。

2.企业集群内的知识流动分析

在新经济条件下,知识已经成为最具有创造力的生产性因素,实现不同知识的新组合成为创新的重要形式。这种组合不是简单的线性叠加,而是不同类别和领域知识之间的交互作用和整合。在某种意义上说,不同知识的组合方式是无法进行模仿的,需要运用企业家才能将这些知识有机地组合起来。然而知识交流是有障碍的,这些障碍主要包括知识的可转移性、知识的吸收能力和主体交流的意愿等。

基于个人的社会关系网络,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发生在企业家之间的非正式交流,而非正式交流对缄默知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这种交流模式有利于促进缄默知识的交流与传递。这是因为,非正式交流可以将个人的感性经验,甚至直觉和顿悟表达出来,将“只可意会而无法言传”的缄默知识明晰化,即促使缄默知识向清晰的显性知识转化,提高知识的符号化程度和流动性,这个过程实质上是知识的外化过程。这样做的结果是,在整个企业家网络中,缄默知识能够比较快地进行传递和交流,并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和不断地改进及完善,从而能够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得到应用。这种交流模式促进了知识积累与分享。按照交流模式理论,非正式交流体现为无序的和随意的信息传递方向,这与通常意义上正式交流的5种模式有很大的差别。知识传递方向的无序性会产生类似于头脑风暴的效应,即每个社会网络中的企业家都会按照自己的立场和知识结构,对所获得的知识进行理解和深化,从而提升了集群内知识的更高共享水平。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家在不断扩散知识的同时,又能大规模地汲取他人的知识,最终大大增加了集群整体的知识积累水平。

在新经济条件下,知识已经成为最具有创造力的生产性因素,实现不同知识的新组合成为创新的重要形式。这种组合不是简单的线性叠加,而是不同类别和领域知识之间的交互作用和整合。从某种意义上说,不同知识的组合方式是无法进行模仿的,需要运用企业家才能将这些知识有机地组合起来。然而,知识交流是有障碍的,这些障碍主要包括知识的可转移性、知识的吸收能力和主体交流的意愿等。

从企业集群的持续期看,一个突出的特征是资源情况恶化和企业间趋同化,这两个特征都对企业间的信任机制造成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一方面,资源情况的恶化必然会加剧企业之间对稀缺资源的争夺,特别是在争夺特殊专业技术人才和中高级管理人才的时候,不同企业之间往往会陷入剑拔弩张的地步,不仅影响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而且会对企业间的信任产生不可逆的影响。另外,企业间趋同化也会导致企业间的知识传递对领先企业带来更大的压力,而落后企业则可以明显地获利,领先企业传播知识的主动性也会相应降低。在这个阶段中,企业集群的利润率水平通常会出现稳定甚至是下降的趋势,因此,企业间的竞争强度会增加,随之而来的是企业可能会寻求和加强对自有知识的封锁和保护,以避免知识的泄露。

二、企业家精神溢出与企业集群成长演进

企业家创新行为的实质是企业家精神,许多学者从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角度讨论企业家个性和偏好,并研究企业家精神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从企业内部看,企业家的行为方式和认知模式只有拓展到组织层面,才会发挥出战略意义上的作用。因此,就单个企业而言,企业家精神要真正地落实到企业当中,需要所谓的“内企业家精神”。Honig(2001)的研究显示,只有在小型和技术含量较低的企业中,企业家的经验和技能才会发挥显著的作用,而对于较大型的企业而言,更多地体现了组织资源和技能的重要性。要促使组织资源和技能发挥出作用,就需要整个企业的企业家精神,即发端于所有员工的企业家精神,而不单单是企业家个体的企业家精神。

在组织网络化的过程中,企业家精神溢出发挥着明显的作用。在区域层面上,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个人或组织与其他企业所形成的联系对企业家精神的学习影响尤为重要。相对于其他环境,企业集群所构造出的特殊环境对企业家精神在不同企业间的传播具有明显的正效应,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地理接近效应。主要是指由于知识受体靠近知识源而方便了知识的获得,即使在互联网的作用下,地理区域上的接近在知识传播上仍然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第二,产业关联效应。主要是指受体和知识源由于紧密的经济联系而促进知识传递,企业集群企业间的弹性专精使得它们之间的经济联系非常密切,在持续交易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知识的传播过程。第三,社会认同效应。主要是指受体和知识源由于共享相似的社会文化背景而促进知识吸收,这尤其体现在由于共同的社会文化背景所表现出的人际网络中。

在企业集群中,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员工在不同企业间的流动是一种可能且普遍的现象,基于不同信任关系类型的员工流动对集群内部信任水平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进一步分析,在信任治理与员工流动的相互影响下,企业集群的演进框架中员工流动因素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对集群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长远的影响。基于计算型信任基础上的员工信任关系,很容易随着员工在不同企业间的流动而丧失其存在的基础,除非这些员工仍然保持着非常密切的非正式交往和私人联系,而这恰恰是较难实现的。当存在着较强的区域文化或集群内部企业文化相似的时候,员工层面的流动是良性的,而且会保持原有的员工间的“了解型”信任关系,这种关系会随着员工的流动而扩散,自然而然地,隐性知识必然也会随着这种信任关系的传播而扩散出去,促进企业集群整体的创新能力。基于“认同型”信任关系基础上的员工流动往往会促进信任的传播,而不是对信任基础的破坏。而且,这种信任的传播必然会促进隐性知识在集群内部不同企业间的扩散,并在员工水平上提升企业集群的整体创新能力。

三、企业家才能增长的有效途径——企业家学习

David Rae(2000)从学习的本质出发,将学习分为三种类型:认知学习(Bandura,1986)、经验学习(Kolb,1984)和隐含学习(Marsick和Watkins,1990)。认知学习是“知道”怎么做,经验学习是“干”中学,隐含学习是“懂得为什么”这么做。三者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相互依赖,共同促使行为改变。Jovanovic(1982)认为,企业家人力资本的积累对于公司创业存在积极作用。在企业集群中,单个企业家的学习活动有助于增强自身的才能,而这种学习活动可能来自于集群中的其他企业家,学习最终会促进集群之间的匹配程度。

企业集群中网络化的组织结构,有利于企业家享受网络的外溢知识,这是普遍得到认可的判断。与一般学习方式不同,基于网络的学习在更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家经验学习的质量。按照吴晓波等人(2003)的分类,企业家网络学习可以划分为正式网络的学习和非正式网络的学习。正式网络的学习主要在企业与供应商、竞争者、外包商、代理商、客户、研究机构、高校、行业协会、中介服务机构之间进行,这种学习更多的是以正式交流与合作的方式实现。而非正式网络的学习主要在企业中的企业家或工程师与他们的亲戚、朋友、同学、以前同事、同乡、俱乐部成员等之间进行,这种学习更多的是以非正式交流与合作的形式表现出来。

一个显见的事实是,随着企业集群的不断发展与成熟,集群内部的企业家才能也会得到增长。那些学习能力相对较差或才能增长较慢的企业家所经营的企业自然无法获得更好的利润水平,也难以达到其他企业在经营运作方面的一些要求,必然会逐渐被淘汰出集群。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有效的锦标赛机制,即集群内部的企业家之间存在着学习的有效约束和激励机制,才能相对差的企业家面临的命运就是逐渐从集群中退出。从动态的角度看,在企业集群发展初期,往往企业家学习的愿望比较强烈,不过更愿意借助非正式网络进行学习活动。随着集群的日趋成熟,企业家学习的方式会逐渐倾向于正式网络学习,但学习的愿望会逐渐出现衰减,这符合总裁认知生命周期模型的基本判断。最终,当企业集群呈现衰退趋势时,企业家才能已经无法满足市场要求,整个集群就不可避免地寿终正寝。不过,个别企业因为其特殊的企业家才能,还能够获得蜕变和重生的机会,进入到其他地域的企业集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