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杨力谈养生:节能养生
10407500000054

第54章 节能养生八大心灵处方之少思寡欲

杨力导读:

《少有经》载:"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行此十二少,养生之都契也。多思共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损志,多事则形疲,多语则气争,多笑则伤脏,多愁则心慑,多乐则意溢,多喜则忘错乱,多怒则百脉不定,多好则专迷不治,多恶则憔煎无欢,此十二多不除,丧生之本也。"意思就是说"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能够养生延年。其实要做到"十二少"综合起来说就是要少思寡欲,强调内心的净化,其最高境界就是要无欲无为。这和我国古代老子的"致虚极,守静笃",庄子的"坐忘"以及佛家的"禅定"养生思想可谓是一脉相承,殊途同归。

少思寡欲可节能养生

少思寡欲也可以说成清心寡欲,具体地说也就是要节制对私欲和名利的奢望。这是因为不良的欲望和心理都会导致人体的气机失常,进而使人体生命活动的受损。而如果人能够做到清心寡欲,那么就能减轻不必要的思想负担,使人心地坦然,心情舒畅,从而有利于减少人体消耗,做到节能养生。

佛家"五戒"的养生启示

佛家有五戒,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戒的目的是减少贪念欲妄,少思而寡欲。现代社会物质欲望高度膨胀,就更应有一定的节制。而研究和学习佛家的"戒"的思想,无疑会对缓和现代人的心理矛盾有很大的帮助。

寡欲并不代表无欲,也不是过度的压抑思想或者是毫无精神寄托的闲散空虚。现实中人生存在着欲望是非常正常的,只要我们能在社会许可的条件下实现欲望,不去过分地追求一些可有可无的物质享受,那么就已经达到了少思寡欲的目标。

节能养生强调精神调摄,而减弱或降低心中的物质欲望是最好的方法。正如《孟子·尽心下》说的"养心莫善于寡欲"。此外儒家的经典《论语·颜渊》也说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如何做到少思寡欲

1.少思寡欲不可有嫉妒之心。

"嫉妒是在看到他人的卓越之处以后产生的羡慕、烦恼和痛苦",这是日本的《广辞苑》给"嫉妒"一词所下的定义。因此人要是有过度的羡慕心理,或者是因为别人的成就而烦恼和痛苦,那么就很难做到少思寡欲。

少思寡欲要正确认识自己和看待人生价值。如果一个人把很多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到嫉妒他人的成功上去,显然容易多思多欲。那样其必然也就不能做到心胸开阔,摆脱一切私心杂念,也就无从谈起节能养生了。

2.少思寡欲要做到凡事莫挂在心头,学会忘记。不计较得失,自然就会活得快乐,活得轻松。

3.少思寡欲要随时保持心灵的纯洁,做事光明磊落,不要让任何事,占据心头。

4.少思寡欲要割除心中报复的毒瘤。报复心理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不仅会对他人造成伤害,而且也会伤害自身的心理。因此我们要做到心胸开阔,用宽容去化解一切怨恨,不要产生报复的心理,更不可以采取报复的手段。

少思寡欲要静心宁神

正所谓:"酒色财气四道墙,人人都在里边藏,若能跳出墙外去,不是神仙也寿长"。由此可见欲望和养生之间的关系如何密切。因此要养生就要少欲知足,只有少欲知足才能心静,心安,也才能真正的减少消耗,节能养生。《黄帝内经》说:"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就是在告诫我们物欲是会膨胀的,而且物欲是无止境的,如果我们过分追求吃穿玩乐,那么就不能心安。而心不安,就谈不上静心宁神,这样就会使精神外泄,从而消耗更多的能量,对于我们以静养生有害而无益。 所以"御精神"控制情绪,避免过分的喜怒哀乐是心安的重要条件,也是精神内守,以静养生的关键所在。

知足常乐

节能养生要知足常乐。当今社会物欲横流,物质欲、官欲、财欲等各种欲望都处于了一个高度膨胀的状态。而过多过度的欲望要求,无疑对于我们的节能养生是不利的。

老子认为"自足者富","祸莫大于不知足","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业" 这些都是强调要知足,知足者常乐。而佛家同样有着戒妄欲贪著的主张,认为人如果一味去与别人攀比,往往事与愿违,导致悲欢、消沉,增加自己的心理负担,带来内心紧张,这不仅不利于修身养性,也会影响养生长寿。

正所谓"功成身退,天之道",如果一个人成功了,那么他就应该考虑适时而退,见好就收,而不应该无穷无尽的再试图索取其他的东西。现代人其实应该借鉴老子这种无欲无为及无欲无不为的思想,什么事都要适度,尽量做到淡泊名利,这样才可以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做到节能养生。

杨力提示:

研究发现中国女性平均寿命能够达到74岁,而男性则只有71岁。那么为什么女性的寿命要长于男性呢?其一大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中国女性多数都安于家庭,过着相夫教子的生活,其在心神方面相比男人更安定,再加上女性很多时候都保有一颗慈爱心和平常心,因此她们往往对人生不会过高奢望,所有这些都暗合了少思寡欲的节能养生之道,而这也就是为什么女性比男性长寿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