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秋获集
10404900000050

第50章 洋务、维新在昆明

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在边陲重镇昆明,亦曾有过一定的反响。

岑毓英办洋务

中国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是奕昕、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等一批满洲贵族和封疆大吏。1861年,曾国藩的湘军攻占了太平天国首都天京的屏障安庆后,为了生产军火彻底摧毁太平军,曾国藩开办了安庆军械所,成为中国洋务运动的开端。云南昆明的洋务运动,史家认为当以同治十一年(1872年)岑毓英等开办云南机器局为标志。据《昆明县志》(陈荣昌等编)记载,云南机器局设在大西门内,是在原来的宝云钱局基础上拓地改修而成的。其地址在现今翠湖北路17号省物资局宿舍大院内。这个官办的云南机器局,名义上有工人100人,实际上未超过60人。英国人莫里逊在《中国纪游》中称:“局中的两个工头,曾先后在金陵制造局的马格里和江南制造局的柯尼施那里受过训练。”岑毓英还招募了法国人罗舍等帮助开办云南机器局。这个厂的机器大部是从国外购买来的。云南机器局是个兵工厂。光绪年间,岑毓英又委托候选知府卓维芳,从广东、上海、福州等地,雇募工匠来滇,试制铜帽、笔码(子弹)等弹药。中法战争后,这个兵工厂已稍具规模。但是,这个官办的兵工厂,其厂房、设备和工人素质都很差。莫里逊说:这个厂的烟囱太短,只有25英尺高,至使熔铁炉很难使用。而一切加高烟囱的企图,又都被当局以影响抚台衙门的“风水”所禁止。工人也缺乏更好的训练,加上铁质差,所生产出来的武器质量也较差。岑毓英等搞洋务,开办云南机器局主要是为了镇压人民起义,特别是镇压杜文秀领导的回民起义。莫里逊还说道:“清军克复大理,曾使用法国人在云南机器局制造的大炮,并由法国人施放,得力颇多。”

辛亥革命后,云南机器局改称为云南兵工厂。

电报局与“同庆丰”

岑毓英在云南办洋务,除开办军事工业外,也办了一些民用工业,主要是设立电报局。昆明的电报局开设于光绪十二年(1886年),地址设在东门内的迎恩街。这个电报局既为官,也为商服务。商电每天约24件,电报发出最多的地方是上海、北京,每天收费约五十元左右。官电一日也有数十件。顾视高在《续修昆明县志》中说:自从昆明设立电报局后,往来公文,“均改由电报拍发”,“凡从前驿道之件,均改归邮局寄发,而驿站之事,遂已裁并无遗矣”。后来,在电报局内又开设了电报学堂,培养业务人员。

由此可知,昆明的洋务运动,既有其镇压人民革命的反动作用,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开始了昆明的近代化。

洋务派在昆明办的民用企业,其性质除了上述电报局、邮局之类官办的外,也还有官商合办的。其中,最为典型的是王炽的“同庆丰”票号(商业银行)。王炽在杜文秀起义期间,不避艰险,徒步往返于起义军和清军占领区各州县之间,做短途百货贩运,“皆利市十倍”,“经年遂拥巨资”。王炽积累了巨资后,便在昆明三牌坊邱家巷开设了“同庆丰”票号。当时,各省调剂云南的协饷,以及云南解交清廷的款项,每年约数百万两,均由“同庆丰”汇兑。它的业务,后来发展到赴京应试的举人或赴京公务的人员,沿途都可凭“同庆丰”的汇条取款使用。可见其能耐之大。原来的“同庆丰”号纯属商办。后来它与官府结纳,变为官商合办,成为为封建统治者服务的机构,则是始于中法战争期间。岑毓英督师分关时需要钱,唯王炽一家垫出六十余万两。岑毓英回师后,赐给王炽“急公好义”的匾额。从此,“同庆丰”与官府结下了不解之缘,从而日益兴旺。光绪二十九年(1904年)王炽死后,“同庆丰”也日渐衰败。

短命的维新变法

维新派与光绪帝合作开展的维新变法运动,在远离京师的昆明也是有所反映的。在1895年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时,签名的1300个举人中,就有15个云南籍举人。其中有:白嘉澍、段荣嘉、张锴、程梧、蓝和光、赵鹤龄、徐新德、陈玉相、陈永锟、缪云章、钮尚质、詹太和、胡开云等。其中的白嘉澍、段荣嘉、张锴为昆明人。正是这些赴京应试的举人,在全国改良主义思潮的影响和带动下,把维新变法之风吹到了云南昆明。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下令变法。在“百日维新”中,云贵总督崧藩是个支持变法,有志维新的满人。他在云南推行了光绪帝变法的命令,主要是整顿了军事。他查办了云南防军积弊,将吃空额的管带雷家春革职;军训改练洋操,每月大操九次,月终检阅会操;分别赏罚,有奖有惩;又在承华圃东侧设立武备学堂,筹办军校;还在圆通寺设立营团,在昆明附近扼要之地分五路驻扎。至于改革机构、澄清吏治、奖励工商、废除八股、兴办学校等改革内容,崧藩在云南还来不及实行,便被那拉氏发动的政变所中断了。崧藩亦受到了“革职留任”的处分。

云南昆明的维新变法,才开始三四个月,就被顽固派扼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