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兰州历史文化(民俗民风)
10400100000110

第110章 瓜贩子

七八月瓜类一成熟,兰州城以西黄河上游西固、安宁、七里河一带的西瓜、甜瓜就出园了,兰州人称之为上河瓜,主要用羊皮筏子运输。先把羊毛绳网兜铺在筏子上,再装五百多斤的瓜,从瓜堆的上部中心将网兜收紧,捆结实,筏客子就划桨搏浪,顺流而下,泊在雷坛河口东侧至黄河铁桥西的河滩上,开始卸瓜。一人双手举瓜,朝上一撂,划一条抛物线,岸上的人轻巧地接住,配合默契,从不失手,不一会儿卸完筏子上的瓜。黄国华对此有生动描写:“羊皮木筏载西瓜,停泊河干月欲斜。舟子移瓜真妙绝,相将惟用指三叉。”

岸上是瓜果市,堆满山积的瓜,瓜贩批回去零售。零售的西瓜,码放在店铺前,或街边,论个儿大小叫卖,其吆喝声颇为奇特:“大西瓜抱来吆——!”“旱砂瓜抱来吆——!”“沙瓤儿的大西瓜抱来吆——!”或径呼:“西瓜抱!”西固旱砂地产的大西瓜,每个重五六十斤,非壮汉双手抱不可。

买主左手举瓜,右手拍瓜或弹瓜,发出闷沉沉的“嘭、嘭、嘭”声的是熟瓜,清脆的“、”声的肯定是生瓜。买主还不放心,瓜贩则用月牙刀在瓜上开个小三角形天窗,扎出楔形瓜牙,让买主看瓤色、尝甜不甜。倘为发白瓜瓤,或不甜,可换一个熟瓜。

还有切块叫卖的瓜贩。他们支一个案板,用月牙刀将大西瓜顺瓜纹切为八“破子”(瓣子),每“破子”再横切为七八块,称为“西瓜牙儿”。案板上一般摆切开的半个西瓜,以及另一半切成的许多“西瓜牙儿”;再横放一把月牙刀,长一尺三寸,宽约两寸,呈新月形。瓜贩戴十八旋的草帽,上身穿“缠腰子”(背心),下身着大裆裤,穿麻鞋。一手持“蝇刷子”(拂尘)驱赶苍蝇,一手摇蒲扇取凉,并放开嗓门吆喝:“门扇大的西瓜牙儿!五大(5分)一块,五大一块!”“赛冰糖的西瓜!五大一块,五大一块!”大人小孩总会买上几块,蹲在摊前,稀里呼噜大吃一通。卖“香瓜子”(薄皮甜瓜)和麻醉瓜,华莱士(白兰瓜)的瓜贩,多挑浅子沿街走巷叫卖。他们在筐底铺一层翠绿的骆驼篷(芸香科耐旱多年生草本植物),筐梁上缠一圈细毛绳网兜,再将瓜高高码放,挑将起来,忽悠忽悠闪动,左右肩不时转换扁担,同时吆喝:“瓜吆!瓜吆!金塔寺的瓜吆!”“瓜吆!瓜吆!华莱士的瓜吆!”人们闻声,走出大门,挑形状周正的,闻闻瓜的脐部,用手指按一按,味香且发软的定是熟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