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兰州历史文化(民俗民风)
10400100000109

第109章 瓜把式

兰州干旱少雨,日照时间长,日温差大,极宜瓜类生长,至迟到明代就有种瓜的记载,清初发明砂田种植技术后,培育了良种,逐渐形成了闻名遐迩的瓜果城,这与瓜把式的辛劳与智慧密不可分。所种的瓜大致有三类:即西瓜,甜瓜,籽瓜。甜瓜有薄皮甜瓜类的绿香瓜、金塔寺、金蛤蟆等,厚皮甜瓜类的麻醉瓜、铁蛋子、华莱士(白兰瓜)等。西瓜品种繁多,按皮色瓤口分,有白皮冰糖色瓤、花皮红瓤、黑皮黄瓤西瓜;按皮色分有花皮瓜、黑皮瓜、白皮瓜、花白相间瓜。花白瓜,瓜型大,其重量约三四十斤,瓜籽黑色,称为“黑将军”,以瓤沙、味甜、籽少者为上品。黑皮瓜,瓜籽是白的,称为“白娘子”,若栽培得法,其品质不在花白瓜之下。白皮瓜的瓤是乳白色的,沙而甜润,瓜籽呈血红色,故名“雪里红”。还有一种籽为“蛤蟆眼”的西瓜,瓜籽红褐色,其尖端两侧各有一个黑点,犹如蛤蟆瞪眼,故名。这种西瓜的外皮颜色不一,有黑的、白、也有花白相间的。其瓤有白、有黄、也有红,但都甜如蜜糖,甜到心头,口感极佳,堪称兰州西瓜的极品。兰州的旱砂大西瓜以西固陈官营的最好。

一片旱砂地中间必定有一个砂井子,这是掏砂铺地的遗留,瓜熟后则是抛扔西瓜皮的处所。瓜把式种瓜不叫种瓜,而叫点瓜。先把砂款款刮起,撒上一层豆饼或麻渣,用铁锨翻地,耙平,以两尺的行距拉绳子成行,以一尺的株距点播瓜籽,再款款把砂盖上。点播处插立一枚棒槌状石头为标记,以免踩坏瓜苗。一眼望去,纵横排列,十分整齐。出苗后每窝留一株健壮的小苗,其余全部拔除。扯秧后要顺秧蔓,压上片石,防被风刮乱。开花结瓜后,一般在第十片叶子处留一枚健壮的瓜,掐去其余的瓜及花。秧扯到三四尺时掐头,要用麻渣、豆饼追肥。瓜长大后,侧秧掐头,以保障瓜的养料。瓜把式烈日下戴着草帽,穿着“缠腰子”,蹲在地中掐秧,指头肿了,染成黑绿色了。还要转瓜,使着地部分也能得到光照,瓜才能长得圆,外皮色泽正,瓜瓤甜。瓜长大后要转瓜,即用三块片石垫在瓜下,使瓜稳定,特好的瓜,要用干瓜秧圈成圈垫起来,防风吹落滚伤。同时要不间断的拔草。

自瓜苗出土,瓜把式就要日夜守在瓜地里,不能回家,由其家属送饭,自熬罐罐茶饮用解乏。白天在地里劳作,晚上要住在人字形的窝棚里看瓜,常常烧一堆篙子,驱驱寒气,薰走蚊子。一直要忙碌到瓜熟,卖光,方能回家居住。瓜农的辛苦,换来的是瓜的甜蜜。

瓜快成熟时,瓜农要在瓜皮盖上红色印章,称为“叶子章”作为自己的商标,一般有方胜、干叶子、财神、天官赐福图案等。摘下来,一人只能抱得动一个,码在地边,下面三个,上面再码一个,一堆一堆,煞是好看。以备装在羊皮筏子上运往兰州白云观瓜果市。

瓜农自家吃完西瓜后,把瓜籽留下,各色分类。用针线缝成一串一串成“瓜排”,成双成对,像对子一样挂在墙上,作为装饰。其样式有三五个菱形串成一串的,菱形都是黑白红相间,煞是好看。有方的,同样是黑白红作图案,可用来苫茶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