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故事: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
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少年亚里士多德经常和王子还有那些贵族公子哥们一起玩,学着他们的举止打扮,对学习并不那么热衷。
有一天,他的母亲病倒了,亚里士多德不再出去游玩,守在母亲床前。母亲临终前嘱咐说:“你父亲虽然留下一些遗产,但不能靠这些,你应该学会养活自己。像你父亲那样,靠自己的知识和本领赢得世人的尊敬……”
听完母亲临终前的最后一句话,小小年纪的他内心充满了悔恨。母亲虽然去世了,但母亲的话一直记在他的心里。在这些话的激励下,他慢慢燃起学习的热情,而且变得非常好学,遇到问题一定要打破砂锅问到底,政治学、历史学学完了,就开始学医学、物理学、数学、大文学。
后来,他靠着旺盛的精力、聪明的头脑、强烈的求知欲,知识越来越渊博,赢得了举世的赞叹,他真正体验到了学习的最大快乐是追求真理。他确定了自己人生的目标,就是为知识、真理和正义奋斗。
人们说亚里士多德自身就是一部百科全书。
教子方法:
知识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结。它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人类只有把科学知识传授给下一代,社会才能延续和发展,人类才能文明进步。
知识对于一个男孩的一生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当男孩成长为一个男人的时候,知识可以让他不再浅薄。知识帮助孩子独立生活、与人交往以及认识客观世界。孩子小的时候,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拐杖,可是,这根拐杖不能陪伴孩子一生,那么就让我们把知识这根最坚固的支撑移植到男孩的精神世界里,帮助他们来应对人生。
就像故事中亚里士多德的母亲说的,一个男孩,应该靠自己的能力来养活自己,靠自己的知识和本领赢得世人的尊敬,想一想,每一个父母给孩子的都是有限的物质财富,但是如果父母给孩子的是无尽的知识财富和用知识认识世界的方法,孩子也将受益无穷。
那么,父母应该怎样给孩子传授知识呢?
第一,从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培养孩子对知识的兴趣。
要知道思维的特点决定了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一般情况下,包括孩子们的认识都是如此的一个过程,那就是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整体,由简单到复杂来进行。因此,父母如果从生硬的道理开始给孩子讲述,那么孩子肯定难以接受,如果父母转换一种方法,从孩子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经常接触到的,具有启蒙性质的直观形象的感性知识与经验,而且越是形象生动的,色彩鲜艳的,富有情感和艺术性的生活中的事物出发,去感染孩子,就一定会让孩子在喜悦中接受。
第二,父母要注意在传授知识的时候,应该符合自己孩子年龄段的特点。
坦白的说,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像故事中的亚里士多德那样聪慧,从小便能学会各种知识,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不能太苛求自己的孩子,应该调整的是自己。
孩子最好的老师就是父母,因为在这个世界上,父母是最了解孩子的人,因为这一点,所以家长就要更加注意家长给孩子的教育方法,家长也应该在这方面做出积极的思考和尝试,例如,比如拿一张苹果的图片讲苹果的外形特征,即使多次讲解,孩子也不容易理解,但如果拿一个苹果,让孩子又看又摸又尝,他比较容易认识了。就是这样的一个简单的方法,利用的是孩子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是从直接感知开始的,没有那个孩子愿意直接接受道理和抽象的讲述,但是生活化的事务却会让孩子喜闻乐见。
第三,在游戏中学习,孩子一定会非常兴趣,主动积极性最高也是非常有有效果的。因此,父母要引导孩子学习,采用正确的方法是不仅让他们愿学、爱学、更要让他们乐学。最棒的家长不会是能够逼迫孩子学多少知识,而是让孩子通过快乐的方式学习,又从学习中获得快乐,才能获得知识和才能。的确存在这样的一种现象,就是、有些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恨不得孩子立刻成名成家,于是规定孩子每天要读多少页书,认多少字,写多少篇字,数多少数,做多少道题,背多少首诗,逼迫、强迫孩子学习,而万一孩子完不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时,轻者打骂,重者不准吃饭、睡觉,这样做严重地损害了孩子的健康,而且,也让孩子从小对知识产生了厌倦,给孩子带来一生的伤害。
给父母的话
每一个父母都是孩子的观音,孩子对知识是否渴望,建立在你如何塑造孩子的基础之上。正确的引导孩子,用知识的奥妙开启孩子性灵的大门,让知识成为孩子一生的好友,将是你给孩子最好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