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玄响寻踪:魏晋玄言诗研究
10392400000031

第31章 后记

你的话是我脚前的灯,是我路上的光。

——《旧约·诗》119:105

如果将人生比喻为一条幽暗的林中路,我们常常需要那透过密林的光的指引,方能避过陷阱,顺利前行。这一生能走多远,常常取决于各种光源的照耀和我们对于这光的向往。感谢这“光”,让我得以走向远方。

我首先要感谢的是我的恩师栾栋先生。在新世纪开端的第一个初夏,我从一个犹自寒冽的北方滨江小城,赶赴炎热的广州,幸逢先生,他的仁厚和谨严,渊富和浩瀚,从此引发了我对学术的神圣向往和不懈追寻。

在攻读硕博士期间,先生励行“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理念,对我启迪良多。先生人品敦厚,激励原创,拒绝平庸,避俗避熟,让我获益匪浅。先生的箴言犹响耳畔:“卓识方大器,博浩乃兼容。道德通文章,取精可用宏。”师恩如山,先生六年的栽培让我终生铭记。

我还当感谢参加论文开题和答辩的曹础基教授、邓乔彬教授、吴承学教授、陈飞教授、欧阳光教授,他们在论文撰写和修改等各个方面给了我很多宝贵的建议;感谢张明亮教授、于奇智教授、陈一平副教授、陈永标教授,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都给予了我很多力所能及的帮助。

感谢杜道明教授、杨慧林教授、耿幼壮教授、毕光明教授、王雁翎副主编、清秋子、柯倩婷副教授,他们给了我诸多引导和启迪;感谢陈桐生教授、张宁教授、肖四新教授,他们在我的学业方面给予了我诸多关心和指点。

感谢同门夏多多帮我认真校对文稿,感谢叶祖帅、孙雪霞、王焱、王媛、潘峰、袁兆文、陈先明、吴桂美、赵楠、李祥伟、马利红、田蔚、肖若晖、沈逸莹、李亚旭、杨劼、孔利姮,他们都是谏我以道的益友。感谢在书稿出版前帮我进行校对的左温淇、林嘉琳、王鑫坤、杨柠菲、张佳能、吴华法。

感谢暨南大学出版社的总编史小军教授,得益于他的督阵和筹划,这本书稿终得以面向世人。感谢李艺编辑,她的热情让人感动,她对书稿的认真审校,使我避免了诸多错漏。

感谢我的父母。他们都是诚实厚道的中国传统农民,是他们生养了我并给我以永远的支持。我在寂默无闻的道路上前行,走到哪里,都想着他们殷切的眼睛在看着我。在来自故乡与双亲的希望中,每当我遇到艰难,遇到挫折,每当我沮丧时,我都能再次抬起头。

感谢我的妻子孙菊芬博士,她专攻语言学,逻辑思维缜密,文字功底扎实,在论文思路清理、篇章调整、文字润色各方面都对我有极大的帮助,在此,我要对她说声:“辛苦了!”

或许,“生命”的写作,都是源于“光”的指引。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因了“光”的照耀,才得以书写属于我们的“圣经”。魏晋诗哲,今生师友,都曾经或正在以他们燃烧的炽热的光芒照耀我生命的旅程。我的写作就是因着众多的“光”的照耀而完成。感谢这“光”,感谢那些爱着我也为我所爱的人们!

谨以此书献给我的女儿,希望她健康成长,永远幸福!

何光顺

2011年10月31日

于广州白云山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