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玄响寻踪:魏晋玄言诗研究
10392400000030

第30章 参考文献

一、古籍

1.司马迁撰:《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校点本。

2.班固撰:《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校点本。

3.范晔撰:《后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校点本。

4.陈寿撰,裴松之注:《三国志》,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校点本。

5.房玄龄等撰:《晋书》,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校点本。

6.沈约撰:《宋书》,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校点本。

7.僧佑撰:《广弘明集》,北京:商务印书馆缩印《四部丛刊初编》1936年版。

8.黄寿祺、张善文撰:《周易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9.王弼注:《老子》,《诸子集成》本,上海:上海书店1986年版。

10.陈鼓应撰:《老子今译今注》,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11.金良年撰:《论语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12.郭庆藩撰:《庄子集释》,上海:上海书店1986年版。

13.曹础基撰:《庄子浅注》,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版。

14.谢祥皓、李思乐辑校:《庄子序跋论评辑要》,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5.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

16.严可均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版。

17.刘义庆著,徐震堮撰:《世说新语校笺》,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

18.刘义庆著,余嘉锡撰:《世说新语笺疏》,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

19.逯钦立校注:《陶渊明集》,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

20.袁行霈撰:《陶渊明集笺注》,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版。

21.刘勰著,周振甫校注:《文心雕龙今译》,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

22.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23.钟嵘著,陈延杰注:《诗品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24.刘熙载撰:《艺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25.慧皎撰,汤用彤校注:《高僧传》,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版。

26.何文焕辑:《历代诗话》,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

27.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28.石峻等编:《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

29.北京大学中文系编:《陶渊明资料汇编》,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版。

30.皮锡瑞著,周予同注释:《经学历史》,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版。

二、今人著作

31.陈寅恪:《金明馆丛稿初编》,北京:三联书店2001年版。

32.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北京:三联书店2001年版。

33.陈寅恪:《讲义及杂稿》,北京:三联书店2001年版。

34.陈长琦:《两晋南朝政治史稿》,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35.陈顺智:《东晋玄言诗派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6.陈道贵:《东晋诗歌论稿》,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37.陈嘉映:《海德格尔哲学概论》,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版。

38.丁永忠:《陶诗佛音辨》,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39.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40.方立天:《魏晋南北朝佛教论丛》,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

41.贺麟:《文化与人生》,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42.贺昌群:《魏晋清谈思想初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43.胡适:《中国古代哲学史》,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44.韩国磐:《魏晋南北朝史纲》,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45.黄仁宇:《放宽历史的视界》,北京:三联书店2001年版。

46.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47.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48.栾栋:《感性学发微》,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49.吕澂:《中国佛学源流略讲》,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

50.吕澂:《印度佛学源流略讲》,上海:上海世纪出版社2002年版。

51.林毓生:《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北京:三联书店1988年版。

52.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53.刘汝霖:《东晋南北朝学术编年》,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

54.刘大杰:《魏晋思想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55.刘跃进:《门阀士族与永明文学》,北京:三联书店1996年版。

56.刘放桐:《现代西方哲学》,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57.刘敬鲁:《海德格尔人学思想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58.罗志希:《科学与玄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59.罗宗强:《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北京:中华书局1996年版。

60.罗宗强:《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61.李泽厚:《中国思想史论》,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62.穆克宏:《魏晋南北朝史料述略》,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版。

63.牟钟鉴、张践:《中国宗教通史》,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64.钱鍾书:《谈艺录》,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

65.钱鍾书:《管锥编》,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

66.钱鍾书:《七缀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67.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68.钱穆:《庄老通辨》,北京:三联书店2002年版。

69.钱志熙:《魏晋诗歌艺术原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70.钱志熙:《唐前生命观和文学生命主题》,北京: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

71.孙周兴:《说不可说之神秘——海德格尔思想研究》,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

72.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73.汤用彤:《魏晋玄学论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74.汤一介:《郭象与魏晋玄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75.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76.王元化、胡晓明等主编:《释中国》(四卷),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77.王瑶:《中国中古文学史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78.王晓卫:《魏晋作家创作心态研究》,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79.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80.徐复观:《徐复观论经学史二种》,上海:上海书店2003年版。

81.许建良:《魏晋玄学伦理思想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82.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83.袁行霈:《陶渊明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84.周一良:《魏晋南北朝史论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85.朱东润:《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86.章培恒等主编:《中国文学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87.宗白华:《艺境》,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88.张祥龙:《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北京:三联书店1996年版。

89.张海明:《玄妙之境》,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90.张可礼:《东晋文艺综合研究》,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三、外文译著

91.[古希腊]柏拉图著,陈康译注:《巴曼尼德斯篇》,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92.[古希腊]柏拉图著,朱光潜译:《文艺对话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93.[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陈中梅译:《诗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94.[德]黑格尔著,贺麟、王太庆译:《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95.[德]黑格尔著,贺麟译:《小逻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96.[德]黑格尔著,朱光潜译:《美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97.[德]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98.[德]尼采著,张念东、凌索心译:《权力意志——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

99.[德]尼采著,严溟译:《查拉斯图拉如是说》,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年版。

100.[德]尼采著,周国平译:《悲剧的诞生》,北京:三联书店1986年版。

101.[德]恩斯特·卡西尔著,甘阳译:《人论》,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版。

102.[德]海德格尔著,陈嘉应、王庆节译:《存在与时间》,北京:三联书店1999年版。

103.[德]海德格尔著,孙周兴选编:《海德格尔选集》,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版。

104.[德]海德格尔著,孙周兴译:《在通向语言的途中》,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105.[德]海德格尔著,孙周兴译:《荷尔德林诗的阐释》,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106.[德]海德格尔著,郜元宝译:《人,诗意地安居》,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07.[德]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著,夏镇平、宋建平译:《哲学解释学》,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版。

108.[法]米歇尔·福柯著,莫伟民译:《词与物——人文科学考古学》,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版。

109.[法]米歇尔·福柯著,刘北成、杨远婴译:《疯癫与文明》,北京:三联书店2003年版。

110.[法]雅克·德里达著,汪家堂译:《论文字学》,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版。

111.[英]罗素著,何兆武、李约瑟译:《西方哲学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

112.[荷]泰奥多·德布尔著,李河译:《胡塞尔思想的发展》,北京:三联书店1995年版。

113.[美]孙隆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四、相关学术论文

114.陈允吉:《东晋玄言诗与佛偈》,《复旦学报》1998年第1期。

115.丁成泉:《论山水诗的诞生》,《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第3期。

116.邓福舜:《东晋兰亭诗艺术经验论》,《求是学刊》2001年第3期。

117.葛晓音:《东晋玄学自然观向山水审美观的转化》,《中国社会科学》1992年第1期。

118.龚斌:《玄言诗的流变》,《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第3期。

119.何光顺:《庄子物化文学观初探》,《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120.何光顺、王媛:《庄子“天人”观刍议》,《唐都学刊》2005年第1期。

121.何光顺:《释“假体”》,《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122.何光顺:《庄子文学观探源》,《西安文理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123.胡大雷:《玄言诗的魅力及魅力的失落》,《文学遗产》1997年第2期。

124.栾栋:《古代文学根器解》,《古代文学研究集刊》(第一辑),海口:南方出版社1999年版。

125.栾栋:《古代文学研究的立场与方法》,《文学评论》2001年第4期。

126.栾栋:《中国历代文学隐秀史论要略》,《光明日报》(理论版)2001年5月23日。

127.栾栋:《文学的疆域》,《光明日报》2003年1月15日。

128.栾栋:《美学的品格》,《文学评论》2003年第3期。

129.栾栋:《丑学的体性》,《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130.栾栋:《文学归藏论》,《文学评论》2004年第1期。

131.栾栋:《易辩法界说》,《哲学研究》2003年第8期。

132.栾栋:《世界文学格局中的中国文学》,《中国文化研究》2002年冬之卷。

133.刘启云:《观此遗物虑,一悟遣所得——试论谢灵运的审美心态及其对玄言诗创作的开拓》,《江汉论坛》1991年第1期。

134.李绍华:《正始玄言诗论》,《学术论坛》1997年第5期。

135.李晓丹:《东晋玄言入诗审美观照》,《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3期。

136.李秀花:《孙绰的玄言诗及其历史地位》,《复旦学报》2001年第3期。

137.木公:《山水诗兴起原因新探》,《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4期。

138.普慧:《佛典汉译及汉译佛教哲学对中国古代诗学的影响》,《文艺研究》2005年第3期。

139.徐国荣:《从<世说新语>看玄言诗的世俗底蕴》,《暨南学报》2001年第3期。

140.齐文榜:《佛教与谢灵运及其诗》,《文学遗产》1988年第2期。

141.钱志熙:《从群体诗学到个体诗学》,《文学遗产》2005年第2期。

142.钱钢:《东晋玄言诗审美三题》,《上海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

143.孙莉莉:《魏晋文士人格的裂变与合一》,《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第3期。

144.陶新民:《陶渊明:玄学人生观的终结与玄言诗的超越》,《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

145.王钟陵:《玄言诗研究》,《中国社会科学》1988年第5期。

146.王守雪:《从兰亭集会到竟陵八友——东晋南朝家族诗人群与“唯美”诗学的蜕变》,《殷都学刊》2001年第4期。

147.王毅:《魏晋时期的“自然”说与晋诗之风貌》,《文学遗产》1984年第4期。

148.伍晓蔓:《“理感”:玄言诗的创作情感》,《社会科学研究》2003年第3期。

149.祝振玉:《对东晋玄言诗的再认识》,《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第3期。

150.张廷银:《论玄言诗产生的文学原因》,《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151.张晶:《陶诗与魏晋玄学》,《文学评论》1991年第2期。

152.张碧波、吕世伟:《中国古代文学家近佛原因初探》,《东北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第3期。

153.章培恒:《关于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评价》,《复旦学报》1987年第1期。

154.周寅宾:《论东晋玄言诗的抽象思维》,《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4期。

155.詹福瑞:《从汉代人对屈原的批评看汉代文学的自觉》,《文艺理论研究》2000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