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海归竞技中关村
10391700000074

第74章 功成名就再度萌发创业激情

晶宝利(北京)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明博士

刘明

刘明,男,出生于北京,祖籍云南。1982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获得无线电通信工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取该校研究生,后获得集成电路设计工学硕士学位。1986年赴美国求学,先后获得美国弗吉尼亚大学计算机通信网博士和美国波士顿大学国际商务管理硕士学位。在20多年海外工作经历里,先后在美国通讯卫星公司、国际移动卫星组织、铱星公司、爱中联公司担任管理工作。2006年,回国,从硅谷搬到了中关村,开始了中国高清电视芯片领域里的创业之旅。

在中关村的海归创业潮里,在被祖国飞速迈向市场经济的步伐所点燃的创业梦想里,涌现出过众多的佼佼者和创业明星。

晶宝利的刘明博士,在众多创业者里,又显得殊为别致。

第一,他是成功人士回国创业。他在美国,已然是功成名就的国际性大公司的高管。论生活质量,早已进入无忧的自由境地;论身份地位,在华人圈子里也早就小有名望,历届中国驻美公使、总领事等都视他为好友。

第二,他拥有一支“老总级”超级团队。他的那些亲密无间、共同酝酿回国创业的合作伙伴,也都是专业技术成果在身,担任著名国际性公司要职的“金领”级人物,年龄相仿、处境优越、经验丰富、志同道合。

第三,他的公司是最快获得风险投资的海归创业公司。连续两轮融资募集的充足资金保证了公司前期运营的顺畅,那些创业初期勒紧裤带应对资金链断裂的尴尬场景,竟然没有发生在晶宝利。

第四,主要技术积累已经在海外完成。公司成立不到一年,就推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款芯片产品。

见到刘明博士,一切都释然了。

岁月造就的坦然,实力造就的持重,经验造就的睿智,让你一下子就把他、他的团队和晶宝利公司从数千个留学生创业企业里清楚地分离出来。

多次采访留学生企业的经历,让我意识到这不是一家仅凭一个简单的商业创意或者某项并没有成功进行市场转化的专利技术就开始创业的公司:也不是“摸着石头过河”,对未来缺乏长远规划,随遇而安的公司;更不是只懂技术,不懂市场,没有摆脱书生气的幼稚型公司。这是一支经验老到、骁勇善战的团队:他们大胆设想,小心求证,深思熟虑,有备而来;他们虎视眈眈,紧紧盯住数千亿美元的大市场,讲究章法,循序渐进;他们实力不凡,既拥有最先进的技术,也拥有需要用实践和时间积累的管理经验和变通之道。

在刘明博士侃侃而谈之中,我印证了所感觉到的一切。

刘明的父亲早年由组织派遣留学苏联,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干部。他一直反对为子女谋求特权,在出国的问题上也坚持不让子女搞特殊。刘明在北京邮电大学毕业后,因为父亲的反对,两次放弃了出国深造的机会。直到父亲离开了直接领导岗位,刘明才得以通过考试获得单位公派出国的名额,远涉重洋,辗转来到当年美国排名第十的弗吉尼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由于航空公司的失误,第一次出国的刘明刚到美国就因找不到自己的行李而延误了转机,被滞留在西雅图机场长达14个小时。初来乍到、人地两生、双手空空、饥肠辘辘的刘明又舍不得动用身上仅有的100美元,这种感受也许只有亲身经历才能体会得到。

所幸的是,经历了这些意外插曲,此后的海外生涯竟然一帆风顺。展现在刘明面前的,几乎全是美国正面的社会形象。

……首先是遇到一位好的博士生导师。在国内求学时,硕士班的老师鼓励他“通才取胜”。出国留学后,已经获得了无线电通信和集成电路设计学位的刘明,下决心改行攻读计算机通信网络。刘明在国外遇到的这位名师,不仅在计算机通信网络专业领域享有很高的知名度,而且喜欢用自己的勤奋治学精神来要求这位中国弟子:“我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15个小时;你呢,除了上课学习以外,每周应工作7天,每两周争取出一定的科研成果。”刘明咬紧牙关,艰难地达到老师的要求,在短短的四个学期内完成了全部课程和科研任务,并且在国际一级专业杂志上发表了几篇论文,顺利地拿到了博士学位,为实现自己的“美国之梦”打下了一个坚实基础。很久以后,刘明的那些来自各国的学弟学妹们还在向刘明“抱怨”,老师动不动就拿你说事!

其次是刚刚完成博士学业,美国通讯卫星公司就找到刘明邀请他加入,他的工作起点竟然一下子定位在了国际性大公司。为此,想要刘明留校任教的导师还对刘明发了脾气,当然,很快导师就释然了,并且从心里为自己的弟子感到骄傲。

很快,刘明就凭借自己全面而扎实的专业学识在这家大公司崭露头角。公司为他取得了工作签证和绿卡。1994年初到1997年底的4年中,刘明代表美国到位于英国伦敦的国际移动卫星组织主持全球网络控制管理系统的研发,成功地率领由十几个国家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团队,用470万美元完成了2000万美元的商业项目,积累了重要的公司运营经验。此后,刘明更是出奇顺利,先是铱星公司邀请他加盟,带领数百名工程师进行技术研发,主导预算近60亿美元超大项目的运作。冷战结束后,美国一些著名军火公司一度转而斥巨资开发大型商业项目,爱中联公司于是聘请了刘明负责总预算为36亿美元的全球宽带互联网系统的工程设计和开发工作。

按照国人的标准,刘明在美国早就成为了老板级成功人士,衣食无忧,没有必要再去承担创业的风险。

刘明在邮电大学读硕士时的几位同窗好友,此时也和刘明一样获得了事业的成功。董旭博士在美国起源微芯片公司(Genesis Microchip)担任CTO,马明博士在美国LSI Logic担任中国区总经理。他们都和刘明一样,不满足于可以预见到的退休后的舒适生活,而是被祖国发展而带来的巨大市场机遇所吸引和感召,在功成名就之后,再次萌发了创业激情。

在相互的影响和激励下,经过多次商议,几个人的想法越来越合拍。董旭和马明所在的公司,都是当今世界上著名的电视芯片生产厂商,他们在高清电视芯片研发上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水平;而刘明也是科班出身,身经百战,熟悉国际商务规则,擅长企业的规划和管理。刘明认为,每一个时代都有推动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从农业革命时代的刀耕火种,到工业革命时代的机械钢铁,21世纪主导信息革命时代的支柱产业则是软件和集成电路。而欧美发展普及高清电视的速度,让他们看到了祖国内地在高清电视芯片领域里的无限商机。他们再也无法按捺创业的激情,2000年就业余在美国硅谷创办了晶宝利公司。晶宝利最终的发展目标,从那时起就牢牢锁定在祖国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