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海归竞技中关村
10391700000164

第164章 自费留学德国

德威华泰(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袁国文博士

袁国文

袁国文,男,1963年出生于湖北黄梅。1983年毕业于兰州铁道学院,同年考入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现重庆大学)攻读给水排水专业的研究生。1986年起在国家建设部科技司工作,期间赴英国谢菲尔大学进修。1991年赴德国留学,1997年获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工学博士学位,随后留在该校从事污水处理的研究与项目开发工作。2002年入德国亚斯卡公司任职,2004年在德国与人一起创立TAWA公司,并担任该公司的技术总监,2005年回国创办德威华泰(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时刻挂在脸上的微笑,谈话时注视对方的纯粹、自信的眼神,配上娴熟的手势、时而爽朗的笑声和阐述观点时惯用的“对不对”的口头禅,工科出身的袁国文展现给人的完全是一个开放、健谈、思维清晰、充满生命力和感染力的企业家形象,这多少让人有些惊讶。而深入交谈之后,他那有些与众不同的乐观、开阔的胸怀与由内而外渗透的精神化气质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采访在他的办公室进行。见面后,没有热情的寒暄,他的眼光甚至还没有从办公桌上的电脑屏幕上挪开——对媒体的来访,他似乎很平静。而简单的介绍之后,他滔滔不绝的表达就把我带入了那几经改变而终究没有离开水的生命历程中。

细说起来,袁国文是个地道的“老三届”。1979年上大学时,他才16岁,典型的小字辈。“我是从农村出来的,父母不识字,能给你提供一个读书的环境就不错了。”他清楚地回忆道,“当时我年龄小,但还是顺利地考出来了。”而同样顺利的是,四年大学之后,他考上了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的研究生:毕业后跨进了国家建设部的大门;五年之后,他去了德国。

“在建设部的待遇还是比较好的,1986年第一次到部里,就坐飞机去深圳出差了。”笑谈中,他流露出明显的欣慰。然而,五年的时间,他的眼界和想法都发生了改变:科技司的工作让他熟悉了国内污水处理的技术状况,在英国的进修又使他看到了国外先进的技术,感受到了国内外明显的差距。年轻的他,随后做出了一个令人有些惊讶的选择:自费出国留学。

这个想法正好也满足了他年轻的激情与寻求改变的冲动。“总觉得这一路走得太顺了。”他感叹道。确实如此,28岁的他,考大学、上研究生、进国家部委,可谓一路凯歌。然而,不甘心的他,似乎更向往挑战。“我还想丰富自己的经历,要武装自己,要充电……”即使今天回忆起来,他仍然一点都不含糊。

于是,留学成了很自然的事情,哪怕面临一系列同样自然的麻烦。

“不是公派的,得自己掏钱。留学的钱是借的,那时签证很困难,我找朋友借了20万元做担保费。”那时候,他的月工资是100多块钱。

“这说明人家对我挺信任的嘛。”他眯着眼睛爽朗地笑着,“我也从来没有想过还不了。”

信心来源于努力。袁国文的留学生活从打工开始。从挣生活费、学习德语到进人大学开始专业学习,他只用了一年,在这一年时间内,他一共干过十几种工作。“端盘子、刷碗当然都做过。”提到这些多少有些艰辛的经历时,他只是微微一笑,“这些事情都在我的预料之中。”他支起手托着颔回忆,略带湖北口音的普通话里,显示出把握生活的自信。

在异国的校园里,他坚持着读书、学习的单纯生活,为了逼迫自己学习,还特意选了一位要求很严格的导师。拿到博士学位后,他得以留校作污水处理方面的研究,并与导师一起开发了一个中德合作的项目。没有人知道这个过程中他经历了多少艰难,但却可以看出他确实善于调动国内外各方资源,并创造学习的机会。5年的研究期间,他接触到了大量的国外污水处理的实践案例,对相关产品和技术也有了全面了解,这一切都为他日后回国创业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