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外,育种业通常由几家权威的大公司来垄断并实行研究开发与产品推广“一条龙”模式:公司培养固定的研发队伍,并且提供相当雄厚的科研资金支持,产品研发后,公司将产品推广出去,获得利润,从而为科研继续提供研发的资金……形成良性循环。目前,中国的种子市场比较混乱,国内的种子公司规模不够大,甚至有些假种子流人市场,坑害农民的利益,同时,科研成果转化成直接生产力之路相当漫长而又艰难。
中关村为留住回国人员创业,提供了减免3年税收的优惠政策。2003年7月,由曹永国的博士生导师戴景瑞院士牵头、玉米改良研究中心的一部分成员和中国农业大学组成股东的北京中农大康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了。目前在中国科研成果转化成生产力的过程很漫长,曹永国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研发出来的种子应该通过市场来推广。”现在的国家玉米改良中心属于研发机构,和现在的北京中农大康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形成互动“双子”,中心为公司提供产品研发,而公司负责产品推广。为确保可以在全国各地设立种子实验点,公司注册资金3000万,并已经在河南、辽宁建立试验站。新产品的开发是一个企业前进的不竭动力,研发中心已经成为公司坚定的后方,为公司提供着强大的智力支持。
“种子是很有风险性的商品,销售不出去积压后,发芽率就会降低。推广市场应该由懂经营、搞营销的人来进行。”目前由戴景瑞院士担任董事长。谈起公司现状,曹永国笑了:“我们的组织很复杂,与中关村的IT业相比,我们属于比较另类的组织。”平时,曹永国不去公司,而是在农业大学生物学院办公,为本科生、研究生授课,在玉米改良中心搞科研。
公司正处在起步时期,开始逐步创立销售渠道,以便以后将更多的科研成果转化成市场效益,一旦科研成果投放到市场,会对农业的发展、公司效益的增加、玉米改良中心科研能力的提高,产生巨大的影响,从而形成三者的良性循环和“三赢”局面。
目前,公司主要推广中国农业大学的老教授以前研发的品种,除了十多人的股东外,公司员工维持在40人左右,虽然公司目前还没上市,但是他们一直朝着做大做强的方向努力着。曹永国接着解释道,将公司做大做强不是单纯地扩大规模,而是要把业界、口碑打造出来,以后才能做大作强。重视自己的质量,让消费者认你的牌子才是最重要的。现在,公司采用的推广方式是在各地设立样本田,试种公司的种子,让农民前来参观产品的效果,用事实说话。用曹永国的话说:“如果种子的效果好,再加上适当的宣传,到时候不是你去找客户,而是客户来找你。”
科研苦种子研发更苦
以前,我国使用的玉米种子抗虫害能力很低,特别是玉米螟,它是玉米最大的害虫,它会在玉米出穗的时候将玉米穗咬断,玉米就无法结出玉米粒,因此造成大幅减产。以往对付虫害的解决方法只能播撒农药,而曹永国和他的工作伙伴将具有抗虫作用的芽孢杆菌和BT基因克隆,并转到玉米里,使玉米的抗虫性增强,提高了玉米的品质,为玉米的深加工提供了条件。高油玉米种子出现后,一方面可以节省防治虫害、播撒农药的费用,节省农业投入;另一方面由于该种子稳产性比较好,从而提高了玉米的产量。高油玉米热量比普通玉米高,作为动物饲料非常实惠;高油玉米含有非常高的维生素E,可以用于保健;高油玉米进行深加工榨出的玉米油,还可以作为食用油……为解决长期困扰我国农业增产增收的问题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种子比较特殊,新种子培育出来后要在不同的地点测试,才能推广,不像汽车生产出来后在什么地方都能跑。”曹永国笑着说。新品种不断地在研发,但是鉴于生物安全性以及作物的稳产性的问题,研发出来的新种子要经过国家的安全考察阶段,通过农业部的认证,方可进入推广阶段。曹永国目前对新种子的前景很看好,他举了个例子,以往的“农大108”刚推出后,大家都不看好,但是推广几年后,市场反馈效果非常好。同时,种子还有非常长的周期限制,尤其是玉米种子,一年只能出售一次,因此对科研能力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俗话说得好:“没有金刚钻,就不敢揽这瓷器活儿。”种子是“内秀”的产品,绝对不是靠精美的包装便可占领市场的。
在常人看来,搞科研是“高处不胜寒”,既枯燥也没有那么多的光环。谈到这里时,曹永国依然笑着:“我对研究种子,很感兴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形容做学问的三境界,用在曹永国身上并不为过。“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排除外界的干扰和大干世界的诱惑,专心从事研发。“做基础研究时,没有得出所预期的结果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很郁闷,因此只能继续加把劲,改变思路进行。”曹永国解释说,生物实验比较灵活,周期很长,做两三个月不出结果是很正常的事情,可能两三年出一篇好的文章都比较难。“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对他来说,熬通宵是经常的事情,因为实验决定了自己要这样做。“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但是突然有意外的发现,得出结论时,欣喜若狂的心情简直无法用言语形容。
科研苦,做种子研发更苦,甚至有些苦无法忍受。读研究生时,曹永国为了进行遗传研究,在郊区种了四亩玉米。授粉的时间是半个月到一个月,这一过程必须要自己进行才能把握好,保证实验的成功。刚下完雨的夏天,玉米地极像大泥潭,每一只脚迈出去都要陷下去。傍晚,穿着短裤的曹永国在比他还高的玉米丛中钻来钻去,为第二天玉米授粉进行套袋。那时,刚刚下完雨的玉米林中,蚊子丛生,十分猖獗,当然对送上门来的曹永国穷追不舍。曹永国说:“那种被一群一群蚊子叮咬的滋味实在无法忍受。”但是,他依然坚持下来。秋天,当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出自己的实验结论时,曹永国的脸上挂满了灿烂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