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海归创业中关村
10382400000106

第106章 地源益尔的几个里程碑

北京地源益尔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乔富龙博士

乔富龙,1964年3月生于河北张家口。1991年获中国农业大学动物营养学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1994年获中国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997年赴加拿大圭尔夫大学(University of Guelph)留学,获奶牛营养学博士学位。2004年4月在北京中关村国际孵化器创立北京地源益尔科技有限公司并担任总经理,获得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8万元创业资助。

“宝贝,喝了这杯奶就去上学哦!”

“妈妈,为什么每天早上我们都要喝奶呢?”

“因为早上喝一杯新鲜牛奶,一整天你都会充满活力啊!”

一段司空见惯的广告词,显示着牛奶的营养价值和消费习惯正逐步得到消费者的认同。一项调查显示,我国城市居民超过半数每天早晨有喝牛奶的习惯,并且这一比例随年龄的递减而增加;同时,消费者对奶制品的购买也朝着理性化的方向发展,从包装、口味的挑选到品牌的选择,再到对牛奶本身品质的关注……中国奶业,正面临着巨大的商机和挑战。

位于上地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中关村国际孵化器大堂的标示牌上,列着密密麻麻的公司名。几年之后,可能有的公司会消失,也会有公司如巨龙从这里腾飞起来。

“地源益尔”在国际孵化器中仅占小小的一隅,在众多信息、电子类的高科技公司中,以“现代农业”注册的它显得有点与众不同。要采访的乔富龙博士,在约定的时间准时踏进办公室的大门。没有多余的客套,说起话来简练实在,句句不离他最钟爱的事业,在这位农家出身的“海归”身上,记者感受到了他质朴实干的精神和对祖国大地深沉的爱恋。

“地源益尔”从2004年4月正式注册到现在,还不到一年半的时间,可以说是一家非常年轻的公司。在这段短短的时间里,公司经历了几个有意义的“里程碑”。

成立自然算是一个。为什么选择国际孵化器作为公司所在地?乔富龙说,当初一回国,他就奔着中关村而来,吸引他的是这里的优惠政策和创业拼搏的氛围。在比较了几个创业园区之后,他对国际孵化器尤为满意,一是因为这里的绝大多数创业者都有着海外留学背景,与他有很多的共同语言:另外就是这里距离他的母校——中国农业大学比较近,无论是从精神上,还是在实际工作中,他都割舍不断与母校丝丝缕缕的联系。选定了公司地址,乔富龙马上开始执行原先制定的创业计划。

第二个里程碑,就是2004年8月,经过几个月的调研、走访和协商,“地源益尔”与北京丰台的三和畜牧养殖有限责任公司下属的存栏牛为321头的奶牛场合作,对奶牛场进行综合技术改造。这又是一个艰辛的过程,资金的短缺、无时无刻不需要的沟通一直在困扰着他和他的团队。咬咬牙,他挺过了这一关,如今回想起来,他对遇到的困难只轻描淡写地带过,却跟记者讲起了与农民打交道时的趣事。“中国的农民都很务实,你跟他们玩虚的他们肯定不会买你的账,但是他们往往不会算账!”乔富龙说,养牛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牵涉到喂什么饲料、为什么要喂这种饲料,怎么样才能产出最优化等一系列问题,比如买玉米时饱满的种子和瘪的价钱可能相差2%,但种下去产量收益可能相差30%。因此与农户沟通首先要建立起信任关系,你必须用简单通俗的语言向他们解释科学的理论,最重要的是给他们算一笔明白的账,让他们明白自己的钱损失在哪里,如果运用科学方法可以提高多少收益。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过程,乔富龙在这个过程中,更加了解农民的心理,随着一个个问题获得解决,他的信心也越来越足。

辛勤的劳动迎来了收获的季节。2005年8月,对三和奶牛场的技术改造基本成功,“地源益尔”迎来了它的第三个里程碑。仅用半年时间,三和奶牛场奶牛的产奶量就提高了33%,饲料成本反而降低了10%,临床乳房炎发病率为零,隐性乳房炎降低到5%以下,经权威部门检测原料奶的体细胞数在10万/毫升以下,低于加拿大的平均水平20万/毫升。截至2005年5月底,三和奶牛场在硬件设施改造的投资为21.7万元,据测算全场提升的直接经济效益达到71.7万元,投资产出比为1:3.5.这一套行之有效的奶牛养殖技术正被写成软件,用以建立一个奶牛养殖专家决策系统,为技术的快速推广搭建一个平台。

三和奶牛场是“地源益尔”的第一个试点项目,它的成功对乔富龙和他的公司来说意义非凡。目前,他们已经与原料奶加工企业开始合作,计划2005年9月推出自己的产品。同时,饲料的种植、培育优良种源等各个项目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从饲料种植到加工销售,整个奶产品的纵向产业链即将形成,乔富龙打算再用一年时间把这一模式逐步完善。公司的发展计划非常明确:完成纵向产业链后,将这一模式不断拷贝,向更多牛场和养殖户进行推广,建立奶牛企业联合体。而这些,仅仅是乔富龙迈向成功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