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海归创业中关村
10382400000001

第1章 魅力中关村(序言)

夏颖奇

中国经济的强劲动力使得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和伟大复兴成为当今世界不可忽视的势头。26年的改革开放,也造就了中关村成为中国高科技研发的风水宝地。中关村从当年的书香学府成为今天高科技企业和跨国公司的首选之地,这里不仅诞生了联想、四通、方正、用友这样一些民族企业的品牌,而且吸引了2000多家外资企业到这里来设立子公司、研发中心或代表处。特别是最近5年来,7000多名中华民族的优秀学子从世界各地来到中关村,创建了2800多户海归企业。这样,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和海归企业三支研发大军就在中关村演绎起了一部高科技创新研发的时代交响曲。

往日宁静的大学校园如今与科技园区的创业文化水乳交融,当年的小街小巷如今也已经彻底旧貌换新颜,成为喧嚣热闹的电子大卖场和现代化创新企业研发写字楼。近几年来,亚信、新浪等相继登陆纳斯达克,一批又一批的企业发展壮大,获得国际资本市场的青睐:一批又一批的海外留学生来到中关村,并且在几年内迅速创造了硅谷神话的中关村版。

——韩少云带领他的团队从加拿大来到中关村,从15万人民币、20平方米的办公室起家。一年半以后,发展成8间大教室、300个工作站的软件培训中心,18个月公司增值100倍,美国IDG公司看好了他的发展势头,赶来投资加盟。

——胡晖博士三入团队从美国来到中关村,15万美元起家,两年之内研发的远程医疗诊断系统,被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威泰尔以1800万美元买断,两年增值120倍,一时成为“胡晖现象”,在中关村研发和投融资业成为热门话题。

——周云帆和杨宁两个25岁的青年从硅谷来到中关村,创办“ChinaRen”,6个月烧光1个亿,忍痛卖掉了公司,换来的是经营的经验和市场的眼光。两人2002年东山再起,创办“空中网”,借着中国手机数量的大普及和短信增值时代到来的东风,2004年“空中网”在纳斯达克一举上市,创造了两年零两个月的最快记录。

——李彦宏的团队5年前来到中关村创办了“众里寻他千百度”的搜索引擎,从500万张网页抓起,5年抓到8亿张网页,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中文搜索网站。百度2005年8月5日在纳斯达克上市,当天股票飙升到发行价的353%,成为213年来外国公司在美国上市的最高股价,也是纳斯达克5年来上市公司单日升幅的最高记录。

——邓中翰的中星微半导体芯片公司、韩庚辰的奥瑞金种子公司,正在通往纳斯达克的路上做美国路演,不日内也将相继上市,传来佳音。

至今为止,11家已经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关村公司,已经占据了中国在纳斯达克上市总量22家的半壁江山,中关村高科技企业的纳斯达克板块已经形成:2800家由7000多海归创办的高科技企业,也占据了全国海归总量的半壁江山,中关村作为海外精英聚集的人才高地也已经形成。当我们历数丁健,吴鹰、张朝阳、汪延、李彦宏、周云帆、邓中翰这些熟悉的科技明星的同时,我们又看到了众多“好雨知时节”的海外大腕随风而至。马启元带着创业资本的管理团队来了,傅登原带着半导体芯片的专家来了,邓峰也带着硅谷的风险投资来了。李开复携裹着GOOGLE在中国的宏图大业来了,张亚勤也被比尔·盖茨作为中国和亚太区的大员派来了……一时间,群星灿烂、万象争辉、刀光剑影、狼烟四起。新一轮的创新创业,新一轮的研发竞争,在中关村这个大舞台上紧锣密鼓地开场了。

那么,人们不禁要问,是什么使得中关村具备如此的魅力?

首先,中关村具有丰富的科教资源、人才资源和信息资源。以清华、北大为首的39所重点大学,以中科院和工程院所属及分布在园区的213个国家级研究院、研究所和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中关村奠定了世界上绝无仅有的教学科研高度密集的基础,使中关村的高科技研发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中关村迅速形成了创造知识、传播知识和使用知识的大舞台。园区内14000家高科技企业及其所属的60万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使中关村充满了勃勃生机和无限活力。

其次,中关村长期以来“鼓励创业、容忍失败”的精神,“科学民主、兼容并蓄”的理念,“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传统,都使得本地企业、外资企业和海归企业能够在这个舞台上充分自由地展示自己的才华,放飞自己的梦想。中关村的舞台不排斥来自世界任何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他们都能在中关村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成就一番“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大业。

第三,中关村为海外留学人员归国创业搭建了全方位的创业服务体系,中关村分别在硅谷、华盛顿、东京、伦敦、多伦多派出了5个海外联络处,在园区成立了14家留学人员创业园,实现了与中科院和各著名高校的资源共享,推动了企业快速成长的项目融资和项目推荐,并由政府拿出可观的财政资金,扶持海归企业,尽可能地帮助他们渡过创业初期的难关。

第四,中关村的优秀科技人才和低廉的创业成本,也极具吸引力。一个高科技公司为一个研发工程师所支付的薪酬和公司配套的经营成本,在中关村仅相当于硅谷的1/10,而工作效能和水平则可与硅谷的技术人员相媲美。这是每一个公司老板都心知肚明的一笔帐。谁都知道,10万美元在硅谷是不能够起家的,而在中关村,则有可能从此做出骄人的业绩。

第五,也是最重要的,改革开放的中国,实现了连续26年9.6%的高速增长,中国社会日益完善的机制体制,中国人民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加入WTO以后中国市场旺盛的人气和商气,以及中国一派和谐、稳定、欣欣向荣的发展趋势都使得中国市场、尤其是中关村日益成为高科技企业和海外投资的首选之地,成为聚集世界科技精英的人才高地。

美国的《时代周刊》三年前就把中关村评价为“中国高科技企业的摇篮,致力于培养中国的比尔·盖茨,并将带领中国进入信息时代”。在日本、在美国、在哈佛、在剑桥,不讲中国经济,不讲中关村的高科技研发,你就称不上“业内人士”,“开谈不讲中关村,满座名流也枉然”。而中关村的建设者们则牢牢把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金科玉律,努力为园区的高科技企业营造完善的法制环境,引入发达的市场经济要素,使中关村迅速地法制化、市场化和国际化。

中关村的目标是踏踏实实的,那就是“要在这里不断推出世界一流的技术和产品,培养业界著名的企业家,并推动一批又一批的跨国公司从这里走向世界”。扎扎实实地向这个目标推进,就是在为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和伟大复兴做出贡献,这需要几代中关村建设者的不懈努力。实现这些目标,不仅需要智慧和热情,而且要有“成功不必在我,成功我在其中”的胸怀。为了追求这些目标,要肯于放弃、肯于奉献,甚至要肯于付出超常的代价。这是几代中国知识分子科教兴国的崇高理想。经过百年求索,这一理想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已经凝聚为神圣的信仰,而维护信仰、追求信仰则是人生在世无条件的、至高无尚的目标。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今天,在充满汉家气节和炎黄血液的中华大地上,神州六号航天英雄们脚踏着坚实的祖国大地回到了位于中关村发展区的中国航天城。此时此刻,毗邻航天城的上地信息产业科技园和中关村生命科技园、软件科技园及其周边地区的高科技企业和全体村民们则依旧牢记着“发展是硬道理”这句至理名言,挑灯夜战、埋头苦干、从容镇定、宠辱不惊。

这就是今日中关村,这就是魅力中关村。

2005年10月17日

神州六号回归之日

于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