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读书3年,在培养能力方面受益匪浅,相较之下获得学位倒不是非常重要的事了,”伍晓东的话让人深思。
国外留学经历对于伍晓东形成科学的创业思路帮助极大。在伍晓东看来,一些非常好的创业模式都产生在国外,中国国内的创业者们最好的办法是向这些成功的模式学习。
中国通常的模式是:几个朋友,开始都想做事,但是不知道怎么创业,艰苦的时候还在一块奋斗,赚了钱反而要分家。事实上,中关村的许多公司分了合、合了分,最终散伙,案例不胜枚举。就这样,创业者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中国有句古话:“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从创业的角度来看,伍晓东很不赞同这句话,他问,为什么要把玉打碎呢,这是缺乏团队的概念。
伍晓东觉得,这其中最大的原因在于对创业的过程不清楚。在他看来,中国国内的创业公司,由于没有好的创业模式,实际上很多企业走了很大的弯路。架子都没搭对,大家的期望值不对,不知道会遇到什么问题,一旦遇到问题就会形成致命的打击,而类似问题在国外则非常少。
目前的创业公司,多半是因为手中掌握着一些技术优势才走上了创业之路。刚开始创业的时候,没有资金优势,没有人才优势,没有市场优势,唯一只有从技术开始。但是,紧跟着马上要考虑怎么建团队,找资金。在伍晓东看来,真正要把企业做成,技术只是一个“导火索”,在企划案中技术优势的因素常常是放在倒数的位置;而注意力主要应该集中的地方是市场。伍晓东认为,多数创业者都是技术出身,对于一个做技术的人,能不能走出自己原有的圈子,对他本身是个挑战。在他看来,没有技术不行,但这决不应当成为障眼的东西。
伍晓东不太主张大学毕业生一开始就创业。他的看法是做企业看市场,而市场要的是经验。聪明只是导致成功的一部分。“学生创业在宣传上有误导”,他认为,这不妨说得尖锐一点。他给出的建议是,大学毕业生起码要先工作两三年,而且他们要是精英中的精英,要能在两三年里领悟到别人十年里所领悟到的东西,才会成功。对于当前中国创业者所面临的现状,他认为有许多深层次的问题,包括创业环境、教育体制等等,“说深了可以写书,”他这样说。
《水煮三国》是伍晓东最近读的一本书。而他所推崇的另一本书是《把信送给加西亚》,他觉得这是本非常好的书,国内做公司的人都应该读读,其教益“怎么渲染也不过分”。再一本是《穷爸爸,富爸爸》。他认为,后两本书的特点是,告诉人们很多东西和我们以前的想法不一样,与以前所受的教育相比,传达了不同的观念和想法。做一个优秀的人要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优秀的总是少数人,少数人之所以是少数人,就是因为他们的想法不同于多数人。他很欣赏“自助者天助”这句格言,这五个字对于现在的他,或许有深刻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