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生的“大桥”理想中有一个最成功的案例,那就是在短短两三年时间里就成为亚洲第二大电池材料生产基地的,中信国安盟固利电源技术有限公司,但它同时也是王安生最失败和给他伤害最深的一次合作。成功,指的是技术孵化上的成功;失败,则指的是商业运作上的失败。
1998年,王安生开始和自己在日本的一个朋友联系合作事宜,并为了将他手中的技术国产化在国内做着准备。王安生先后前往内蒙、天津各地,建立熔炉,寻找投资。1998年底,试验成功,技术国产化的这一关过了。1999年底,中信国安投资8500万,注册5000万建立了中信国安盟固利电源技术有限公司。按照合同,投资方拥有65 010的股份,而技术方则拥有35%的股份。可以说,事情进行到这一步都非常完美。盟固利发展得非常迅速,仅仅成立一个月后,就有香港公司表示要以2亿5千万收购。但是,由于是朋友之间的合作,王安生所拥有的只是和技术方平分股份的口头协议,并没有签订合同。公司成立和走上轨道之后,“桥梁”的作用不复存在,王安生没有得到任何回报,黯然退出。
王安生伤感和痛心地说,“我所搭的桥,决不仅仅是在两方做一个联系人而已。在整个技术和资本嫁接的过程中,我付出了将近两年的时间、精力还有上百万的投入,可以说,这也是这一合作得以实现的至关重要的环节,而最后,我却没有得到任何回报,没有占到自己应该占有的份额,这是不公平的,所以我说,这是一个商业运作中最失败的案例。”王安生笑称自己是一个有些傻的“儒商”,到这个时候还是相信经商的“道”和做人的“道”是一样的,诚信、然诺始终是这中间最重要的。但是,盟固利给了他一个深刻的教训,那就是自己所谓的“商道”是要和现代观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合同、规章和法律的保护与“商道”是并不矛盾的。
事情虽然给了王安生很大的打击,但是王安生还是相信,“踏踏实实地做实事,吃亏总是暂时的,相信上帝是公平的,在这件事上让你吃了亏,必定会在别的方面给你补偿。”没有人靠小聪明就可以得到回报的,只有实干才能取得成绩。所以一身疲惫的王安生还在辛苦努力地工作着。
刘晓虹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