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现代工商管理
10372800000038

第38章 投资管理

投资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它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对社会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起到重要作用。企业投资的类型很多,按照投资期限的长短,可分为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按照投资的范围可分为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按照投资的内容可分为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产投资和有价证券投资;按照产权关系可分债权投资和股权投资等。限于篇幅,本节主要介绍长期投资的决策方法。

一、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一般投资项目的建设程序分为3个时期,即投资前时期、项目建设时期和生产经营时期。投资前时期的重点工作是进行可行性研究和资金的筹措。可行性研究是在项目正式开始之前,在深入调查研究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为分析判断投资项目在技术上是否先进、经济上是否合理,能否达到预期目标,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的一种论证方法,是防止决策失误的重要措施。

(一)可行性研究的步骤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通常分为4个阶段。

1.机会研究。机会研究是对投资项目的初步构想和建议所作的战略性分析,其任务是寻找投资机会,选择投资方向,提出轮廓性建议。这个阶段的工作比较粗糙,主要是利用现有资料和经验进行评估。

2.初步可行性研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投资项目的条件和前景,就项目中的关键问题,通过市场调查、技术考察、模拟试验等方法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确定该项目是否有必要作进一步的详细研究。

3.详细可行性研究。详细可行性研究是在初步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经过广泛调查,掌握足够资料,对项目进行系统分析和全面评价,提出可行性研究报告,为投资决策提供若干个可供选择的方案。

4.评价和决策。评价和决策是对详细可行性研究提供的方案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确定项目是否可行,选择出最优方案,并写出项目评价报告。

(二)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

1.市场调查研究。分析产品的市场供需情况,分析判断产品的有效需求量,预测项目投资后的产品销售量。

2.原材料及供应的调查研究。列出所需的原材料、燃料、配件的数量及质量要求,来源渠道,分析供应的可靠程度,估算产品成本。

3.厂址、布局的调查研究。分析生产经营对厂址的要求,合理生产布局对厂址选择的约束,如电力供应、运输方式对厂址的要求等。

4.环境保护的调查研究。了解生产过程污染物质的情况,核算治理成本,确定有效的治理办法。

5.项目技术设计的调查研究。分析项目所要达到的技术水平,技术获得方式,所需设备、工艺装备的技术水平,技术的可靠性、成熟性和先进性的论证。

6.项目的经济评价。计算总投资费用,计算生产成本,项目经济效益的综合评价,项目投资风险分析。

(三)投资项目现金流量的估计

在投资项目的评价分析过程中,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问题就是估计投资项目的现金流量。现金流量是指投资项目所引起的,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按年计算的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

现金流出量由固定资产投资、垫支流动资产等初始投资以及项目投产后的付现成本(不含固定资产折旧和递延资产等的摊销)、各项税金等构成。

现金流入量包括项目投产后各年的营业收入、项目终结时垫支流动资产的收回和固定资产的残值变价收入。

每年的现金流入量减去现金流出量,称为净现金流量。

净现金流量NCF=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

=营业收入-付现成本-所得税

=净利润+折旧

例11.1 某投资项目预计第一年投资500万元,第二年投资500万元。第三年建成投产,资本化利息100万元。投产前垫支流动资产400万元。项目经营期8年,每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付现成本600万元。经营期结束后,固定资产残值100万元,垫支的流动资产全额收回。所得税率为30%。

试估算现金流量。

该项目建设期为2年,经营期为8年,整个计算期为10年。为了计算方便,假设投资都在年初一次性发生,而营业收入、付现成本、税金则在各年末一次性发生;折旧年限与经营年限相等。

原始投资=500+500=1000万元

投资总额=500+500+100+400=1500万元

每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净残值)÷年限

=(500+500+100-100)÷8=125(万元)

每年净利润=(营业收入-付现成本-折旧)×(1-所得税率)

=(1000-600-125)×(1-30%)=192.5(万元)

每年所得税=(营业收入-付现成本-折旧)×所得税率

=(1000-600-125)×30%

=82.5(万元)

于是,经营期每年净现金流量=净利润+折旧=192.5+125=317.5(万元)

或者,经营期每年净现金流量=营业收入-付现成本-所得税

=1000-600-82.5=317.5(万元)

得:第一年初现金净流量NCF0=-500(万元)

第二年初现金净流量NCF1=-500(万元)

第三年初现金净流量NCF2=-400(万元)(注:资本化利息不是现实的现金流量)

第三年末到第九年末每年的现金净流量NCF3-9=317.5(万元)

第十年末的现金净流量NCF10=317.5+100+400=817.5(万元)

二、投资决策评价指标

投资决策评价指标是通过投资项目经济效益的分析和测算,确立投资项目取舍或选优的经济标准。通常分为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非贴现指标和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贴现指标两大类。

(一)非贴现指标

1.投资平均报酬率。投资平均报酬率是经营期内平均每年的净利润与原始投资额的比率。是表示投资项目赢利能力强弱的指标。投资平均报酬率越高,说明项目的赢利能力越强。

这个指标的分子也可用平均每年净现金流量来计算,分母也可用投资总额或平均投资额。当然不同的分子分母所得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接例11.1 投资平均报酬率=192.5÷1000=19.25%

该指标由于没有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在实际进行决策时只能提供参考,不是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指标。

2.投资回收期。投资回收期是指收回全部投资所需的时间,通常以年为单位。如果投资项目的每年净现金流量相等,则其算式为:

即每年收回317.5万元,在3.15年内就可收回1000万元的原始投资。这是不包含建设期的数值。如果包含建设期,那么还要加上2年的建设期,则包含建设期的投资回收期为5.15年。

如果经营期每年的净现金流量不相等,则不能直接相除得到。只能从有收益的第一年开始,逐年累加,一直加到等于原始投资额时的时间即为投资回收期。

这个指标的评价标准是:项目的投资回收期应短于投资者的期望投资回收期,或者不包含建设期的投资回收期小于经营期的一半、包含建设期的投资回收期小于整个计算期的一半,项目才可行,而且越短经济效益越好,投资风险越小。

投资回收期指标很常用。但由于没有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并且回收期过后的各年现金净流量或净收益全被忽略了,所以也只有一个参考性的评价指标,不能起到最终的决定作用。

(二)贴现指标

1.净现值。净现值是项目计算期内每年净现金流量按一定折现率贴现后的数值之和。表示为:

式中,NCF为净现金流量,n为项目计算期,i为折现率。折现率以企业的资金成本率、必要的投资报酬率或者机会成本率为标准。

净现值指标的决策标准是:投资项目的净现值大于零,方案可行;净现值小于零,方案不可行。若干个投资方案(或项目)相比,在原始投资额相等并且计算期相同的条件下,净现值大者为优先。

接例11.1 设投资者的必要投资报酬率为12%。

净现值NPV=-500-500×(1+12%)-1-400×(1+12%)-2+317.5

=-1265.3+1418.3=153(万元)

净现值NPV大于零,说明该项目的未来报酬率扣除12%的利息,再扣除投资额,还有赢余,是有利可图的,所以它是可行的。

2.现值指数。现值指数是投资项目经营期现金净流入量现值与投资额现值之比。表示为:

现值指数PI=经营期现金净流量现值之和÷投资额现值之和

现值指数的决策标准是:当投资项目的现值指数大于1时,方案可行;现值指数小于1,方案不可行。将若干个投资方案或项目相比,在计算期相等时,现值指数越大,经济效益越好。现值指数就是把净现值指标的绝对数(差额)形式改为相对数(比率)形式,避免了投资额不相等的不同项目之间无法进行比较的缺陷。但是,计算期不等的投资项目之间还是不能用现值指数进行比较。

接例11.1

÷[-500-500×(1+12%)-1-400×(1+12%)-2]

=1418.3÷1265.3=1.121

现值指数PI大于1,说明该项目是有利可图的,所以项目可行。

3.内含报酬率。内含报酬率是指当净现值等于零或现值指数等于1时的折现率。

净现值和现值指数这两个指标只是说明投资项目可行与否,它们无法说明投资项目的报酬率有多高,而且当不同项目的投资额大小、计算期长短不同时,不能进行比较选优。内含报酬率指标能够直接说明投资项目的报酬率是多少,并且不同投资额和不同计算期的项目的优劣也能够进行比较。其决策标准是:内含报酬率大于设定的折现率,方案可行;不同项目进行比较选优时,内含报酬率大者为优。

接例11.1 根据定义,内含报酬率是净现值为零时的折现率,把前述NPV算式中12%改为i,并令NPV=0,即:

×(1+i)-2+817.5(1+i)-10=0

解方程求得i值,就是内含报酬率。

解此方程,可使用逐步试算法。

根据前面的计算结果,已知i=12%时,NPV=153,说明用12%去折现还不够大。把12%改为14%,再计算NPV。把14%代入方程中的i,求得NPV=21.8万元(计算过程从略)。说明14%还是太小。再用15%代入方程,求得NPV=-36.35万元。说明15%又过大了。于是可以肯定,这个项目的内含报酬率在14%~15%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