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是以医学知识为基础的专业,与人文社会学科密切相关,是直接与人打交道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及沟通能力是优秀护理人才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人际沟通是建立人际关系的起点,是改善和发展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
一、人际关系概念
“人际”是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和交流的总称。“关系”是事物的相互联系,这个联系包括事物与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作用。
人际关系(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人们在相互认知、情感互动和交往行为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它反映了个人或群体在寻求满足社会心理需要、事业需要和生活需要的心理状态。人际关系的产生、变化与发展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理需要满足程度。人际关系是与人类同时产生的,历史久远,是人类社会中最常见、最普遍的一种关系。
现代社会要求人不仅有健全的体魄、健康的心理,而且要拥有健康的人际环境。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团结友爱、平等合作的环境氛围不仅有利于提高人的基本素质,增强群体的凝聚力,促进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而且也是提高工作效率、完成群体目标、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础。矛盾紧张的人际关系必然导致人际冲突和人际内耗,不仅影响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而且不利于人的身心健康。
二、护理人际关系概念
护理人际关系不仅包括护士与病人及其亲属建立的关系、进行的交往,还包括与同行、其他医务人员、医疗技术人员和医院各级管理人员的交往与沟通。如果是社区护士,还要面对与各种社区机构和社区工作的其他关系人。
护理人际关系与一般亲友间的社会性人际关系不同,它是一种专业性的人际关系,是为了解决特定的医疗护理问题,为了完成特定的专业任务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并将伴随专业任务的完成而宣告结束。尽管病人出院后,有可能与护士继续交往,但这种关系已经没有专业目的性,因此已不属于护理人际关系,而成为一般的社交关系。
三、建立良好护理人际关系的意义
人际关系是客观存在的,人们在同自然界打交道、进行生产活动的过程中,必然与外界建立各种联系。马克思说:“人们在生产中不仅同自然界发生关系。他们如果不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共同活动和相互交换其活动,便不能进行生产。为了生产,人们便发生一定的联系;只有在这些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范围内,才会有他们对自然界的关系,才会有生产。”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状况已成为影响人的重要因素,科学地建立和调节好各种人际关系,不仅是做好护理工作和发展护理事业的需要,而且也是每个护理人员的主观愿望,谁也不愿意因人际关系的矛盾和冲突影响自己的学习工作和身心健康。美国着名人际关系专家戴尔·卡耐基曾说过,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只有15%是靠他的专业知识,而85%是靠他的人际关系与领导能力。因此,学习和研究人际沟通的方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每个护理人员、护理集体,乃至医院和社会来说,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在社会群体中,人与人之间的友好交往,会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同样,医护患之间的相互理解、信任、关怀,可以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产生心情舒畅、愉快的积极情绪,激发护士对生活、工作的极大热情;使病人在治疗、护理、康复的需求上尽可能地得到满足,可以帮助病人解除或转移紧张、忧虑、焦急、烦闷、恐惧等消极心理,增强信赖、安全、康复的信心,使医护患整个群体,保持一种稳定、团结、融洽的良好状态。
(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良好的护理人际关系是做好护理工作的重要基础,有利于促进护士与病人之间、护士与其他医务人员之间的相互信任和密切协作,使病人积极主动地参与和配合,使医院医疗护理活动顺利进行。同时,良好的护理人际关系也有利于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协调、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实践证明,人际关系对护士的情绪和心境有较大的影响。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产生积极向上的工作情绪,形成和谐、融洽、友爱、团结的工作氛围,极大地减轻工作压力和紧张情绪。如果护理人员彼此之间有矛盾、猜忌、冲突,彼此态度冷漠,缺乏协作精神,必然会影响护理质量,降低工作效率。护患之间彼此理解,互相关心,可以增强护士工作的主动性,减少不必要的护患纠纷。同时,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增进群体间的团结合作,发挥整体效能,提高工作效率。
(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陶冶情操
人际关系对陶冶人们的心灵情操具有重要的作用。人际交往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在认识上的相互沟通、情感上的相互交流、性格上的相互影响、行为上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如一个胆小怕事的人到一个充满热情、充满关心的环境中工作,就会逐渐受到影响,变成敢与周围人群交流,能够大胆开展工作的人。护理人员的交际交往,同样遵循这一规律。广泛正常的人际交往,可以使护理人员丰富和发展自己的良好个性,促进和更新知识结构,改进和创新思维方式,陶冶和净化心灵情操,从而更好地满足自己的精神心理需要。
(五)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
传统的医学模式对于疾病和健康的认识,只限于从局部和单纯的生物因素去考虑,而忽视了人的心理及社会因素的重要影响,因而具有很大的局限性。随着社会发展和医学科技的进步,以及疾病谱的变化,使人们逐渐认识到,影响人类健康和疾病的不仅有生物因素,而且与人的心理因素及社会因素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于是,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被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所取代。建立良好的护理人际关系,要求护理人员从整体上为病人服务,主动关心和了解病人的需求,熟悉和掌握病人的心理活动,并积极进行沟通和疏导,这无疑会促进病人的康复,有利于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
四、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的辩证关系
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之间既有密切联系,又有一定区别。
(一)人际沟通是人际关系发展和形成的基础
人际关系是在人际沟通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任何性质、任何类型的人际关系的形成,都是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的结果。有了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进一步实现其他目的。护士要帮助病人消除心理障碍,实现护理目标,首先应与病人建立并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护士要与医生合作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要与医生建立和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二)人际沟通状况决定人际关系状况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相互间形成的心理关系,而人际沟通则是形成人际关系的一种手段。如果沟通双方在情感和心理上有着广泛而长期的联系,说明他们之间已建立了较为密切的人际关系,其表现为心理距离亲近。如果双方在情感和心理上缺乏沟通和联系,说明他们之间心理距离疏远,难以相容,就会出现人际关系紧张。同时,人际关系一旦确定,又会影响并制约人际沟通的频率和状态。因此,不同类型的人际关系在沟通频率与关系疏密方面也有着明显的差异。
(三)人际沟通与人际关系的研究侧重点不同
人际沟通侧重研究人与人之间联系的形式和程序,而人际关系侧重于研究人与人沟通过程中的心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