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企业幸福力:EAP中国化与幸福管理
10314000000010

第10章  儒家思想的幸福观之EAP借鉴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结合历史传承逐渐演化汇集成的具有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蕴含的智慧,无论是在伦理层面还是在哲学层面,都同EAP的原理、目的、方法相契合,且具有更深层次的人文关怀和生命智慧的价值。因此,企业EAP的研究和应用不能脱离文明古国千年传承的传统文化,通过将儒家、道家以及佛家的智慧进行提炼,与EAP在理论层面进行有效衔接和导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EAP理论体系。

幸福是人类的永恒追求,也是儒家传统哲学的重要主题,正与EAP主旨契合。儒家思想中的经典幸福观——“孔颜之乐”和“君子之禄”,企业可参考借鉴,引导员工寻找“幸福”的道路。用健康的、科学的、高尚的精神追求与企业EAP结合,让员工能够由内而外地感受幸福,培养对幸福的感受力。

孔颜之乐

儒家幸福观把幸福与道德紧密相连,无论是讲幸福的具体形态、基本原则,还是讲幸福的实现途径、超越境界,都与道德难解难分。“孔颜之乐”是儒家幸福观的典范,是一种安贫乐道的德性幸福。在孔子的哲学思想中,“安贫”和“乐道”构成了德性幸福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道德主体的德性精神对于幸福主体的愉悦体验发挥着关键作用。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意思是:孔夫子赞许道:“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孔子的意图并非是要人们刻意追求“箪食、瓢饮、陋巷”,而是告诉人们即使是在简陋的外在环境中,仍能乐在其中,仍能孜孜好学,仍能具备感受幸福的能力,感受内心深处流露的喜悦。

孔夫子本人也有着朴素的生活观。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意思是:“即便是吃简单的食物,喝白水,弯起胳膊就能当枕头,快乐自在其中。非道义手段得到的富贵,对于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箪食”、“瓢饮”、“陋巷”、“饭疏食”、“饮水”、“曲肱枕”的生活立场鲜明地宣扬朴素的幸福观,孔颜的这种境界将精神升华到了突出的地位,强调幸福不仅仅取决于感性欲望的实现程度,从而进一步凸显了人不同于一般生物的本质特征。在理性对感性的超越中,人作为道德主体的内在价值,也得到了更为具体的展示。“孔颜之乐”奠定了儒家德性幸福的基本形态,此种幸福强调德性的完满、人格的成就、境界的升华,在儒家幸福观中确立了德性至上的原则。

“孔颜之乐”所表达的是一种通达坦荡、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一个人排除了物质生活贫困窘迫的干扰,也就排除了最易动摇人、使人忧惧、使人信念易变的干扰源。能够笑对贫困,自然可以笑对人生;能够笑对贫困,自然可以笑对权贵;能够笑对贫困,自然可以坦然笑对世间一切向伦理挑战的愚行。这是一种洒脱自得、旷达放逸的境界,有了如此境界,才能在现实生活中真正做到“贫而乐,富而好礼”(《论语·学而》),才能“乐以忘忧”。

“孔颜之乐”的幸福观对企业的EAP管理有以下借鉴:

1.感受“幸福”的超然心态

通过对“孔颜之乐”的深度剖析,我们认识到,圣人、君子之乐是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无论面对何种处境都能泰然置之的超然心态。当今社会,人面对的外部环境纷繁复杂、诱惑颇多,如果企业的员工能够明白,幸福并非来自外界而是内心的感受与情怀,便能够经受住物质与利益的诱惑,减少虚荣带来的内心折磨,无论面对如何复杂多变的环境,都能够保持一颗恬淡、安然的内心。

2.安住当下

圣人、君子之所以在任何环境都能够享受幸福、快乐、喜悦的感受,是因为他们不但有着超然的、平和的内心,更因为他们时刻保持冷静,能够与每一个当下和谐共处。他们不挑剔环境,无论是逆境、顺境都能够坦然面对,他们的内心与每时每刻外部发生的一切形成一体,不批判、不抗拒,贫乏就享受贫乏,疼痛就享受疼痛,简陋就享受简陋。如果现代企业员工能够向圣人学习,无论身处怎样的环境、岗位,被分配了怎样的工作,都能够在每时每刻与自身所处的外部环境和谐相处,安住当下,少一分幻想、浮躁,多一分专注、钻研,自然就能从内心深处流露出一种喜悦的力量,这便是幸福。

3.质朴自然

圣人、君子的快乐在于他们并不刻意追求外在环境的条件,在简朴自然中寻求生命的质感,他们不被虚荣所累,简单的生活同样能够承载厚重的情怀,在“箪食”、“瓢饮”中依然享受着清明的快乐。而现代人之所以离幸福越来越远,是因为有一个错误的价值观,认为“幸福是在繁荣中、是在别人的崇拜中、是在自我的高人一等的感受中”。因为这个价值观,人们在外界不断地求索却发现欲壑难填,与他人的比较带来越来越大的精神压力。如果EAP引入了“在质朴自然中捕捉内心的幸福”,引导员工正确的认识自己,放弃一味地追求外在身份的标签,幸福自然常伴左右。

当今企业是该探寻幸福的本质了。如果员工无论在怎样的外在环境下都能把持住自己的原则,坚守自己的精神信念,乐观地面对世事,能够形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积极幸福观,那么员工心态就不易被社会流向所影响,形成“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的超然气质。

君子之禄

子张是孔子晚年的学生,他来孔子这里希望“学干禄”,也就是学习如何求得福运、为官之法。孔子直言:“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论语·为政》)意思是:要多听,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说,其余有把握的,也要谨慎地说出来,这样就可以少了许多抱怨;要多看,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做,其余有把握的,也要谨慎地去做,小心翼翼,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就能减少后悔。说话少过失,做事少后悔,官职俸禄、福运自然就在这里了。

可见,孔子并不回避“禄”,并对这个看上去赤裸裸的功利幸福直言:“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论语·里仁》)。但孔子始终强调的是“道”,这个“道”给现代企业员工以明确的行为指引,并明确强调“求禄之法”的逻辑关系。如果“禄”为果实,那么“道”便是根干,只有形成正确的行动方式,价值判断,符合道德标准,“福运、俸禄”就会自然得到,而非他法求得。

孔子的“求禄之法”辨析了德与禄的关系,在当今社会有很好的启示作用,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形成一条明确的行为准绳,不一味轻蔑物质带来的生活品质,但也不能迷失于享乐的河流中。

企业实施EAP正是引导员工不但要具备“孔颜之乐”的价值情怀,同时也要拥有符合“道义”的行为准则,这正是安身立命之“道”,为人处世之“道”,更是“禄”在其中之“道”。儒家之“道”可简单列举如下几则,供企业借鉴。

1.“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子的“日三省吾身”的修养办法,能够不断检查自己的言行,使自己修缮为君子人格。《论语》中多次谈到自省的问题,要求孔门弟子自觉地反省自己,进行自我批评,加强个人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改正个人言行举止上的各种错误。这种自省的道德修养方式在今天仍值得借鉴。

企业EAP应培养员工的社会整体意识,在自省的同时也反省是否给他人给予了足够的关爱,以“仁”为道德基础,使员工能形成博爱的集体意志,由集体意志驱动个体的反思,使得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提倡的是恕道,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便会心存慈善,日近于仁。孔子所强调的是人应该宽恕待人,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现,才能一步步向仁、向善、向德,成为君子。孔子讲的这个“恕”道,是一种朴素的人生哲学,看似简单,其实意境深远,是养成良好人格的必经之路。

把“忠恕之道”看成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条准则,也是儒家伦理的一个特色,依此原则,可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误会,构建和谐安定的社会秩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正是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他人。在一个企业当中,如果员工能够秉承此原则交往沟通,可避免不必要的摩擦,从而能够使员工感受工作互动带来的油然而生的喜悦感。

3.“闻过则喜。”(《孟子·公孙丑章句上》)

“闻过则喜”是孔子用来表扬自己的杰出弟子子路的。这条处事原则实际上是告诉人们,在为人处世中,对于别人的批评和指责需要谦虚接受。人天性就有“利己”因素,面对批评指责,无论是否善意,第一反应往往是抵触、反感。如果一个人能够做到“闻过则喜”,从内心深处流露出喜悦,这是非常难得的品质。这种可贵的精神正是孔子想要自己的弟子认真学习、践行,并且自己也一直如此为之的处世原则。圣人坚守的正是符合“天道”的原则:一个人在行为处事上有缺点,恰恰意味着这个人具有日臻完善的空间。如果别人指出了你的缺点,事实上就是在实现德行的道路上为你指明了一个可以修改完善、从而进步的方向,这种人性的进步,是值得欣喜的。

如果一个组织当中,员工能够“闻过则喜”,积极正面地思考问题,面对领导或同事的批评主动反省自身的不足,发现可进步的空间并虚心改进,那么这个组织就能够大大降低沟通成本,提升组织内部工作的协调力,加强员工之间的默契度。

4.“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这句话强调的是君子与小人价值指向不同:君子于事必辨其是非,小人于事必计其利害。小人以外在的东西作标准、作参照,并且主要用利来衡量,其行事时不按义、不按该与不该,只是按照对个人是否有利来衡量。君子行事按“义以为根”。孔夫子曾言:“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可处有,可处无”。正是由于君子建立起了自己的内心标准——义,所以能够做到“泰而不骄”、“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等差别。

无论是企业领导者还是员工,为人处世能够符合君子之道,用“义”约束内心,用心考量行事标准,做任何事情都符合道义,有大局观,不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那么企业整体必将形成积极、正面的合力,同时也提升了生命力、竞争力。

5.“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这里的“讷”是忍而少言,“敏”是机敏、积极,意思是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孔子告诫我们说话要慢,要反复思考再做结论,不能口无遮拦,更不要信口开河;而做事要积极敏捷、果敢决断、雷厉风行,不要拖泥带水,不然言多必失,祸从口出,却不知所以然,岂不误了大事;而做事优柔寡断,机会必将贻误殆尽。

在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交流沟通随时都在发生,做任何表态、决定、言论之前都应该不急于展现自己的能力,不急于表达,反复思考之后简洁的话语反而更有力量,字字珠玑;任何工作一旦做好决定就要高效完成,果敢行动,提升效率。企业EAP若能够用“讷言敏行”引导员工,就能够提升工作效率,大大降低“祸从口出”、“推诿扯皮”的日常诟病。

以上简单列举了儒家思想中的求禄之“道”,如果现代人能够严格以此“道”规范自己的行为和思想,那么君子之禄自在其中,不请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