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节俗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10311900000080

第80章 解厄祈福的下元节

中国的下元节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是个道教节日,然而它又远远超过道教的范畴,成为普通民众的节日。这就是源于人们对苦厄的消除与化解的追求,从而使得下元节成为中国人的“解厄日”、“祈福日”。

中国农历的十月十五日是民间的传统节日——下元节,又可称为“下元日”、“下元”等。按道家“三元”说,十月十五日的下元节是水官大帝的诞辰,也是水官的解厄之日。在这一天,水官会根据考察,录奏天庭,为人解厄。据《中华风俗志》记载:“十月望为下元节,俗传水宫解厄之辰,亦有持斋诵经者。”由此可见,每到这一天,道家子弟便会做道场,一些佛家寺庙也做法事、诵经等宗教活动。

民间的百姓也重视下元节,每到这一日便多备丰盛菜肴,以享祭祖先、神灵,并祈求下元水官排忧解难。如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中所载:“(十月)十五日,水官解厄之日,宫观士庶,设斋建醮,或解厄,或荐亡。”而河北《宣化县新志》中也载有:“俗传水官解厄之辰,人亦有持斋者。”从文献记载来看,古代关于三元节的禁忌是很严格的,主要是不能杀牲,忌判极刑。(宋史 方伎传》记载:“上言三元日,上元天官,中元地官,下元水官,各主录人之善恶,皆不可以断极刑事。”因此,古代朝廷在这一天有禁屠及延缓死刑执行日期的规定。

在民间,下元节还有许多的节庆活动。江苏淮安人要在这一天登禹王台祭大禹(因为大禹被当地人们视为水官大帝),赶禹王宫庙会,人山人海,有各种各样小零食卖。四川客家人家中有新添男丁的,在农历十月十五下元节时要做新丁米饭“祭天公”,以感谢上天赐男丁之福。新丁米饭,即传统的红米饭,是将米反脆中包以甜豆沙、花生粉、红豆馅,包好的米反团再用“印”印出龟甲的花纹。在祭拜完上天后,还要把新丁米饭分发给邻舍,让大家共同分享快乐。

另外,山东、陕西、湖南一些地方下元节除了祭水官和山神,还要祭祀祖先,举行迎神赛会。如陕西凤翔“十月秋成,报答土功,祭献山神,迎赛经月不绝”;湖南宁远“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迎神赛会之事,多于是节前后行之”。山东邹县“下元日,祀先,毕场功,设蘸燕”。在西藏地区,还把下元节视为文成公主生日,“十月十五日,为唐文成公主之诞辰,士女盛装参贺,家家饮酒”。此外,古代下元节还有点灯的活动,其形式类似于元宵节。如宋代“太平兴国五年十月下元,京城始张灯,如上元之夕。

延伸阅读

文成公主

吐蕃人有两个节日是与文成公主有关的:藏历4月15日和藏历10月15日。传说,4月15日是文成公主到达拉萨纪念日,10月15日是文成公主生日。

文成公主是唐太宗养宗室女,贞观十五年,即公元641年,按照唐太宗的旨意,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联姻。据吐蕃史书载,唐太宗给予的嫁奁有多种乐器、烹饪食物、饮料,营造与工艺著作60种,治疗404种疾病药方100种,芜菁种子,随同进藏的还有很多研究者和制造者。在文成公主的影响下,内地的制碾磨、陶器、纸、酒等工艺及历算、医药等陆续传入吐蕃,对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汉藏两族人民友好关系加强,作出了重要贡献,曾在拉萨创建小昭寺。文成公主在吐蕃共生活了40年。

文成公主的所作所为受到西藏人民的热爱,680年去世时,吐蕃为她举行了最隆重的葬礼,在吐蕃的史书上,从不记载后妃丧葬事,只对文成公主破例做了记载。大昭寺内还有藏人为纪念她而造的塑像,成为唯一一位入寺受后人供拜的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