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节俗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10311900000068

第68章 中秋节求爱、祈子

中秋节,因为有了美妙的月光而富有诗意,月下正是少年男女们踏歌觅偶的最好时光,因此,中秋节是人们追求爱情的节日。同时月属阴性,主生育,因此,中秋节又流行祈子的习俗。

除了传统的习俗之外,不同地区的人们也根据自己的地域传统和社会风情来欢庆中秋,形成了有浓厚地方特色的不同的中秋风俗。

求爱

旧时中秋之夜,少年男女们于月下歌舞嬉戏,见到意中人便可成为配偶。到近代,这类古俗仍有所存留,富于情趣。

抛帕招亲:福建一些地区,中秋之夜有抛帕招亲的习俗。一般是于广场中搭一彩台,布置成月宫景状,设玉兔、桂树等。一些未出嫁的姑娘扮成嫦娥,将一些绣着不同花色的手帕向台下抛去。如有人接得的手帕与“嫦娥”手中的花色相同,即可登台领奖。有些未婚的小伙子在交还手帕时,若受“嫦娥”喜欢,则可以戒指相赠。此后,双方可以交友往来,情投者便喜结良缘。

偷菜求郎:湖南侗乡的中秋之夜,流行着一种有趣的“偷月亮菜”风俗。中秋之夜,侗家姑娘选取自己心爱后生的园圃,去采摘瓜菜,还要有意地高声叫喊:“喂!你的瓜菜被我扯走了,你到我家去吃油茶吧!”如果能摘到一个并蒂的瓜果,这表示她们能有幸福的爱情。不仅姑娘们如此,小伙子们也有“偷月亮菜”的习俗,因为他们也希望月宫仙女赐给他们幸福。不过,他们只能在野地里煮了吃,不能带回家去。

跳月:苗族的男男女女,每到中秋之夜,全家团聚后,都要到山林空地上,载歌载舞,举行“跳月”活动。

这一风俗来源于苗族的古老传说,他们认为月亮是个忠诚憨厚、勤劳勇敢的青年。有个年轻美丽的水清姑娘,她拒绝了来自九十九州九十九个向她求婚的小伙子,深深爱上了月亮。最后,她还经历了太阳制造的种种磨难,终于和月亮幸福地结合在一起。

苗族人为表达对他们幸福爱情的怀念,世世代代都要在中秋之夜,沐浴着月亮的光辉,跳起苗家歌舞。青年男女在“跳月”中,相互寻找心上人,倾吐爱慕之情,表示要象月亮一样,心地纯洁明亮,永结白头之好。

祈子

月属阴,属女性神,同时中秋夜有追求爱情的活动,故求子之俗流传于中秋节俗中。这也是古代生育崇拜的体现,而求子之俗各地不同。

照月:相传中秋之夜,静沐月光,可使妇女怀孕。因此,在一些地区,逢中秋月夜,有些久婚不孕的妇女便走出家门,沐浴月光,希望早生贵子,谓之“照月”。

摸秋送瓜:道光安徽《繁昌县志》说当地中秋夜:“妇女联袂出游,遇菜圃辄窃南瓜为宜男兆,名曰摸秋。亦有中年乞嗣者,亲友于是夕亦取南瓜,用鼓吹爆竹饷之,谓之送子。”

湖北东湖略有不同,它是“乞儿者更深潜入他人园中,摘瓜而还,谓之摸秋。又戚友以鼓乐彩红,置瓜于盘,送入求子之家,谓之送瓜,取瓜瓞绵绵之意”。

在湖南一些地区,以瓜送子的习俗很有特色:中秋节晚上,趁主人赏月不在屋时,要好的邻居就秘密地为他送子,送子的人必须是已经有儿女的人。他们先选中村里最恶的一户人家的瓜圆,从园中偷一只大冬瓜,在瓜上画娃娃的面目,再用一节五寸长的小竹管插入冬瓜腹内,顺着竹管往里灌水,直到灌满为止。送子人将冬瓜藏在主人的被窝中,等主人回房睡觉时用手拉被,冬瓜娃娃一动,水便顺着竹管流了出来,就像小孩尿床一样。而丢瓜的人家一早起来便骂,据说,骂得越凶,将来生的娃娃越健壮。如果第二年真的生了儿女,便要儿女拜送子的人“干爹”、“干妈”。

延伸阅读

“月老”是谁?

古人相信“月老为媒”,中秋之夜,成年男女无意中人者,会在月下焚香燃烛,乞求月老为其撮合。

传说月老主管着世间男女婚姻,在冥冥之中以红绳系男女之足,以定姻缘。相传唐代有个叫韦固的人,年少未娶。一天夜里,他经过宋城,在旅店遇一老人,靠着一口布袋坐着,月光下,翻看着一本书,像在查找什么。韦固问他在翻查什么,老人答道:“天下人的婚书。”韦固又问袋中何物,老人说:“袋内是红绳,用来系住夫妇之足。此绳一系,便定终身。”并告诉他,他的未婚妻,就是店北头卖菜的瞎老太婆的三岁女儿。韦固大怒,暗地里派仆人去刺杀那个小女孩,不料,只刺中了她的眉尖。

14年后,韦固从军立功,相州参军王泰要招他为婿。王的女儿年十六七,容色华丽,只是眉间常贴一花子。韦固问起究竟,才知道此女正是过去月下老人提及的三岁小女,后来被王收养,视为己出。韦固才知道真是千里姻缘一线牵。牵红线的老人,从此被称为“月下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