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节俗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10311900000029

第29章 清新的花朝节习俗

花朝节,是中国的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寄予着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对春日、生命、绿色的亲近和渴望,富含着强烈的浪漫气息和人文气息。

花朝节,又被称为“花神节”、“百花生日”、“花神生日”、“挑菜节”,在中国古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民间传统节日,其日期因各地花时不同而略有差异。

花朝节的时间大概在农历二月的惊蛰到春分期间,这时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百花或含苞或吐绽或盛开,但天气依然比较寒冷,各地百姓尤其是花农,要祭百花或花神以求庇佑。

花朝节是百花的生日、花神的节日,古人有很多风俗习惯,使节日过得丰富多彩又清新典雅。

供奉花神庙

虽然称之为“花神”,但是,在传说中花神却管着所有植物的春长夏养,所以,不仅花农要在花朝节祀奉花神,耕种庄稼果蔬的农人也会在这天祀奉花神。在长江三角洲一带常能见到一些花神庙,东北一带在花朝节讲究用素馔来供奉花神。有的地方还要演戏娱神,通常是由十二伶优分扮每年十二月的各月花神,演绎花神的故事。

赏红、护花

古代在花朝节这天,家家户户要剪红绸之类的丝条或红纸挂在花木上,为花祝寿,这叫做“赏红”或“护花”,有祝花木繁盛,人寿年丰的含义。清代顾禄《清嘉录 二月》:“(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闺中女郎剪五色彩峭缯粘在花枝上,谓之赏花。”据说花神生日时如果不去赏红,花树便会气死,所以“赏红”习俗在古代非常盛行,如清代蔡云的诗:“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红紫万千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咏的是花朝节时人们给花树赏红、贺花神生日的景象。

提举花神灯

花朝节的晚上,人们提举着各种形状的“花神灯”,在花神庙附近巡游,这是延续白天祀奉花神的一种活动。“花神灯”通常是用可作伞面的半透明油纸“谈笺”糊成的,大多是伞形或者六角形,所以也称为“凉伞灯”,上面雕镂着人物、花卉、珍禽异兽等。清代毛祥麟在《墨馀录》中也记载说:“灯作伞形……于百花生日前后始盛。多至二三百盏,间以五彩吴绫折枝花灯,偶缀禽、鱼、蝉、蝶,(因风)飞舞若生。”

游春扑蝶,插花簪花

古代,每逢花朝节,文人雅士就会邀请几个知己,出外游春踏青,一边赏花,一边饮酒赋诗,非常的雅致。宋代时,在开封一带还曾流行“扑蝶会”,这是当时民间颇有趣味的游艺活动。南朝梁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说:“长安二月间,士女相聚,扑蝶为戏,名曰扑蝶会。”

在“花朝节”这天,民间还有女子剪彩花插戴头上的习俗,如明代马中锡的《宣府志》中说:“花朝节,城中妇女剪彩为花,插之鬓髻,以为应节。”女子在出游踏青途中,看到鲜艳美丽的花朵,难免会摘一枝插在鬓边。不仅因美而插花簪花,无锡还有花朝节采戴荠菜可保一年不头痛的说法。

吃百花糕,饮百花酒

每一个节日都少不了饮食风俗,花朝节的饮食风俗就是吃百花糕、饮百花酒。百花糕据说始自于武则天,她每到花朝节都会让宫女采集百花,和米一起捣碎,蒸制成糕,不仅自己食用,还将百花糕赏赐群臣。这种风习传至宫外并流行开来。对于百花酒,民间有歌称赞它说:“百花酒香傲百花,万家举杯誉万家。酒香好似花上露,色泽犹如洞中春。”

除了以上风习之外,花朝节还有观年景的习俗,即认为花朝节如果天气晴朗,那么这一年就会丰收,有谚语说:“有利无利,但看二月十二”;还有种花挑菜的习俗,即在这一天栽花种树、挖野菜;还有晒种祈丰的习俗,即家家摊晒各类种子,以祈丰收,据说最好能凑齐“百样种子”等。

延伸阅读

百花酒的传说

百花酒是江苏的特产,据说,百花酒的出现还着一个美丽的故事。

相传,隋帝曾命令高丽国进献美女。高丽国便派使节携带着白花护送美女阿姬,当他们所乘的船行到丹阳江面时,恰遇丹阳练湖水神赴宴归来。水神看到阿姬,被她的美打动心,就想娶她为妻。可是他又听说隋帝要阿姬做子,就变作隋帝的模样前去试探,还到东海龙王处带了百坛仙酒作为礼品。可是,阿姬恨透了隋帝,就跳进江水宁死不从。水神非常高兴,他让高丽使节们上岸,然后施法术把大船掀翻,使节就可以跟隋帝有个交待而不至于丧命。然后水神带着阿姬,乘坐龙鸟隐没在江水中。那条船上的仙酒和百花,顺着新丰河流到花乡丹阳。乡民们把百花捞起沤田,种出的稻米色泽红润,香气扑鼻。人们就用这米和水酿出了曲阿百花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