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节俗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10311900000002

第2章 原始崇拜孕育传统节日

由于缺乏科学知识,先民们对生存的自然环境,诸如天地山川、飞禽走兽等会产生一种自然质朴的原始崇拜心理。崇拜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源头,中国传统节日多源于原始崇拜。

人类本能的信仰是与生俱来的,在每个人的思想中,都会有追求美好东西、防范不好东西的倾向,都蕴含了对美好命运的追求,这些都体现出自己的信仰。这些信仰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在传统节日中,很多传统节日都反映出一种原生态的膜拜。

图腾崇拜

先民们靠采集野生植物和获取动物来求生存,他们相信每个氏族成员能够化身为图腾或者相反,相信氏族成员与动物、植物等图腾之间存在血缘亲属关系,因此出现图腾崇拜。

先民们每在一定时间就会对本族的图腾进行祭祀活动,而这些最初的祭祀活动过程,已经孕育了传统节日的雏形。

例如中国最普遍、最典型的图腾崇拜——“龙”崇拜。早在炎黄以前的伏羲氏时代就以“龙”为图腾。先民们认为龙的本事很大,能呼风唤雨,这对于从事原始农耕的先民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古代不乏祭“龙”的记载。《左传桓公五年》:“凡祀,启蛰而郊,龙见而霉。”《山海经》中描述“应龙……乃去南方处之,故南方多雨。”都是把“龙”作为雨神来祭奠和崇拜的。正因为如此,春节有舞龙的习俗,二月二龙抬头是说这天龙要升天等,都是为了祭祀“龙”而开展的活动。

此外,古代帝王自称“真龙天子”,中华民族号称“龙的传人”,这些也是“龙”图腾崇拜的表现。如古代吴越人为表示他们是龙子身份,每年的农历五月五日举行一次盛大的图腾祭祀,形成了后来的端午节。

天地崇拜

在以农为本的原始社会,先民们赖以生存的是上天赐予风调雨顺,土地厚赠五谷丰登的谷类。因此,先民们一直怀着虔诚的心情来祭天祭地。

天,先民们想象中的万能者。《周书泰誓上》:“天佑下民。”土地,是先民们赖以生存的根基,古代称祭土地为“社祀”。《礼记郊特牲》:“社祭土。”如二月二日是传说中土地神生日,又称社日或社王节,主要民俗活动是祭祀土地神,祈求农业丰收。

天地崇拜中还有日月崇拜,先民们认为太阳和月亮带来阳光和雨露,滋润人畜,促进植物生长。《礼记》中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因此,祭日祭月就成了祈祷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祭祀活动,也就形成了诸如中秋节赏月、吟月、吃月饼等习俗。

祖宗崇拜

祖宗崇拜是对先人、远祖繁衍和养育后代,创建家园,不忘其恩德的崇拜。

古代先民认为人死后,灵魂不灭,对死者不祭不祀必有灾祸降临,有祭有祀就会伴随着降福,被祭祀者都爱他们的供养人,保护祭祀者。于是,每到特定的时间,生者就要祭祀死者,慢慢就形成了节日。最明显的例子是清明节、中元节和寒衣节。这三个节日原是以祭祖为源,以祭祖事鬼为主要节俗活动,所以又叫“鬼节”。清明扫墓包含有怀念祖先,勉励后人之意。中元节又称盂兰盆节,有放河灯拯孤照冥的习俗。寒衣节时人们在祖先墓前焚化纸衣。

由祖宗崇拜还派生出一种英雄崇拜,即那些对人类的生存发展以及在爱国爱民方面有着突出贡献的人物,往往成为人们崇拜的对象,融入节日的祭礼之中。例如,人胜节对创世神女娲的祭祀,端午节对爱国诗人屈原的祭奠等。

延伸阅读

龙图腾的起源

在中国图腾文化里面,以汉民族的龙图腾最为神秘。关于龙图腾起源的传说也特别多,简要介绍以下几种说法:

一是以蛇为原型的综合图腾说。闻一多在《伏考》中认为,龙是一种虚拟生物,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合成的一种综合体。

二是马说。《周礼夏官》有“马八尺以上为龙”的记载。

三是云神说。据《淮南子地形训》:“黄龙入藏生黄泉。黄泉之埃上为黄云。”有人便认为“龙”就是云神的生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