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三分管人 七分做人Ⅱ:成就伟大事业的基础
10281300000018

第18章 良好的气质本身就是一种力量

要想管理好下属,就要有一个好的制度,这是毫无疑问的道理。制定制度并不难,关键是在于实施。管理者决不能因为手中有权就轻视自己制定的制度,或利用权力亵渎制度或者超越制度。

中国历史上的历代开国皇帝大都把重要的制度刻在石碑上,以警醒世人。宋太祖就曾在大殿上立有这样的石碑:“此殿不得以南人为相。”明太祖则在宫门立有铁碑,上书:“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按理说,有开国皇帝立下的石碑制度,后来的继位者只有严格遵循的份儿,这样的制度应当是能靠得住的。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就宋朝的情况看,南人为相不止一位,政声较好的也不都是北人。或许可以说宋太祖这个制度本身就有极大的缺陷,为后来的掌权者所废是情理中事,但明太祖的“后宫内臣不得干预政事”则是对皇家政治得失的总结,这项制度应该说是抓住了封建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这项制度如能得到切实贯彻,明朝就不会那样黑暗。明朝灭亡的原因固然可以列出很多,但宦官干政则是明朝灭亡的一个极重要的原因。中国历代均有宦官乱政的事例,只有明朝最为酷烈。明朝不仅出了许多著名的宦官,而且还出了“阉圣”魏忠贤。那时各地巡抚纷纷为魏忠贤建立生祠,有的还建在西湖、虎丘、五台山等风景名胜区。建祠费用多者数十万,少者数万,剥民财、侵公帑、伐木无数。这种无聊的举动不仅加速了明朝的灭亡,也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大臣们煞有介事地在魏忠贤的生祠中将其称为“尧天帝德,至圣至神”,可以说对魏忠贤的赞颂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样一位毒鞭天下的恶阉,出行相随达万人,士大夫遮道拜伏,直呼九千岁。可怜明太祖立下的“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的制度不仅如同一张白纸,简直可以说狗屎不如。

皇帝从来都是一言九鼎、说一不二的。可立石刻碑的制度也靠不住,这表明制度只是制度,制定制度靠权,无权者绝没资格定制度,而制度的作废也是权,只要权力能够超越制度,制度必然疲软并最终成为废纸。明成祖在从侄儿手中夺取皇权的过程中因有宦官立了功,所以明成祖就敢废了明太祖的制度重用宦官。

在企业不断加强制度建设的今天,一项好的制度能不能靠得住,关键要看管理者是否身体力行,是否用手中的权力去保护制度而不是超越制度。如果权力大于制度,那么,再多的制度也不过是制度,要想用这样的制度管理好下属是不可能的。

三、含而不露:深沉稳健树威严

含而不露,是一种城府,一种稳健,一种树立威严的良好方法。很多优秀的管理者都是和蔼可亲的,但在他们慈眉善目的背后往往都有着超强的管人手段。他们一般不会大事张扬、暴跳如雷,相反会惜言如金,而正是这种深沉、稳健的情形,却能给下属传导出一种腹有良谋及威严的感觉。因为只有威严才能使下属产生敬畏,如此,才能使管人的职能行使得更从容、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