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有一种责任叫教育
10279300000038

第38章 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挫折

人生在世,谁都难免会遇到挫折,适度的挫折能够促进人们自觉上进,并帮助人们驱走惰性,使人振奋。

挫折实际上是一种挑战和考验。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超越自然的奇迹多是在对逆境的征服中出现的。关键是你怎样应对挫折。”

谁都希望一直都过着健康、快乐地生活,多些顺利,少些挫折,但命运却偏偏总是跟人们作对,总是给人以失落、痛苦和挫折。曾经在书上看到过这样一篇小故事:

一个小孩看到草地上有一个蛹并把它带回了家。几天后,他发现蛹上出现了一道小裂缝,一只蝴蝶扭动着身子在里面痛苦地挣扎着,看上去它好像被卡住了,一直出不来。孩子看到蝴蝶那么痛苦觉得它很可怜,于是就拿起桌上的剪刀剪开蛹壳,蝴蝶顺利地出来了。但很快这只蝴蝶就出现了身躯臃肿,翅膀干瘪的症状,而且不管它怎么用力扇动,总是飞不起来,很快就死掉了。原来这都是因为蝴蝶没有经过破茧而出的痛苦,自然也就没有适应环境的能力。

从这个小故事中可以得出这样一个人生哲理:在得到欢乐之前,总免不了会有很多痛苦和挫折。这是一个人成长必经的过程。

由于现在的青少年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是在长辈们的关爱和呵护中成长起来的,抗击打能力普遍较差,在学习和生活中经不起半点儿挫折。随着身心发育的成熟,随着社会实践活动的增加,他们的独立意识越来越强大,开始独立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可是,由于个性及心理发展尚不健全,情绪都很容易爱到波动。一旦遇到挫折,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严重者甚至走上轻生的道路。

每个人对挫折的承受力是不同的。这不但与一个人的性格和气质有关,也与人的抱负、经历和意志等相关。比如,同样是遭到别人的谩骂,外向的人可能会暴跳如雷,跟对方发生激烈地口角之争,以求心理平衡;内向的人则更多会选择悄然垂泪,或听歌或读书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怀有远大抱负或是有过艰难经历的人在面对挫折时,一般都能坦然面对;思想境界高的人,通常会将挫折当成是对自己的一次考验;意志坚强的人面对挫折,通常都镇定自若。其实,偶尔遭遇意料之中的、较轻的挫折,对人是有好处的。一方面它能使人吸取教训,增长知识,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能够锻炼人的意志,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而面对意料之外的重大挫折,通常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差和抗挫折力较低的话,就会引起精神上的压力和痛苦,稍微处理不当就会对他的身心造成恶劣的影响。

那么,怎样帮助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呢?

(1)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首先应当让学生知道遭受挫折是人们认识、改造世界过程中的必然现象,任何人的成长都不会一帆风顺。只有正视挫折,才能获得一个又一个成功。教师应当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挫折观,这样不仅能够克服和消除挫折,更能磨炼学生的意志。

(2)帮助学生控制自己的情绪。当遇到挫折时,难免会感到紧张、烦闷,甚至会做出一些有失常理的行为。这时候,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地运用心理防御机制,采取一些积极的反应方式,及时缓解学生精神上的压力感。

(3)教学生分散挫折的压力。告诉学生在遇到挫折时,应当主动向老师、同学或其他信任的人倾诉,以便争求别人的意见。这样能够有效减轻挫折感,增强克服挫折的勇气,让学生能够乐观地面对生活。

(4)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在遭遇挫折时,学生通常会感到度日如年。因此,教师可以适当安排一些娱乐活动,比如带领学生到野外欣赏山林的风景。大自然的清新能够帮助学生暂时遗忘挫折带来的苦闷,帮助他们转移注意力,从而拓宽思路,使学生从内心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勇气。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从竞争力、意志力、协调能力等方面提高其抗挫折能力。要努力赢得学生的信任,使他们愿意跟你交流,通过交流增进其心理健康水平,从而培养出健康的心理素质,以便适应这个社会的激烈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