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有一种责任叫教育
10279300000037

第37章 指导学生学会竞争的能力培养

最良好的竞争氛围是“每个儿童都是优胜者——但并非每次都是优胜者”,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避免因在青少年中开展竞争活动带来的不良后果,教师必须增强指导学生学会竞争的能力。

(一)教师要明确“竞争”的内在含义

古人云,“并逐日竞,对辩为争”。在这里“竞”指的是同向奔跑,互相追逐,具体的意思是说谁有能力谁在前,而杜绝出现故意绊倒别人等行为。若是后面行为的话就不是“竞”,而是捣乱和干扰别人。“争”是指相互争论,谁有道理尽管讲出来,而不是互相争论。要是互相争论就变成了攻击和诅咒。在平等位置和公平条件下,每个人凭借自己的真实实力和水平一决高下,这才是“竞争”的真谛;相反,那些使用不正当手段对付别人,让自己赢得胜利的方式,其实是对竞争的歪曲和亵渎。

(二)充分认识培养学生竞争能力的意义

1.竞争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荣誉感,发掘学生具有的学习优势或者其他方面的一些潜力。青少年群体普遍都迫切希望自己的能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充满竞争氛围的环境使得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变得更为强烈,他们在学习中始终保持着你追我赶的势头,这样一来每位成员不得不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形态——他们时刻在为取得学习上的进步和老师的称赞而努力奋斗着。不知不觉地,追求声誉的心理动机就变成了他的主导动机。在心理学研究中被认为是当事者进行的最有力、最持久的行为。就算是人们通常认为的后进生,当他在某个领域由于有所突破而受到老师的表扬或同学的称赞后,也会倍感荣誉导致自信心猛增,进而转化为不断前进的动力,甚至会让所有人都刮目相看。

2.竞争是个人价值的体现,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他的求知效益。在竞争中获取成功极大地体现了个人价值,而自我价值的实现本身就是奖赏,它是一种“高峰体验”,更是一种对自我满足的状态。此外,由于青少年学生的竞争目标都很有限,大部分都将目光集中在如何提高考试成绩上,但参与竞争的每个人都必须分出胜负。所以,学生在学校中时刻保持着激烈地紧迫感、进取心、超越感和危机感;竞赛活动中的竞争对手的出现,又将再次形成“新异动因”,它可以有效地刺激学生的情绪反应,让他们精神振奋,情绪饱满,增强其求知欲望。如果一个班级整体都是这种氛围,那么,这个班集体学习氛围将会空前浓厚,其学习水平也会普遍提高。

3.竞争能使学生基本掌握自己的学习水平,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和优点。在青少年学生群体中,最基本的表现形式是竞赛,它的实质是比较,而比较的基本意义是鉴别,鉴别是为了发现差距。中小学生的竞赛是指个体间的横向比较,以此获得对彼此之间的差距认识,有助于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以及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提供参照,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努力方向,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4.竞争能强化学生的自信和自尊。一个人的自信力来源于他不断取得的成功,而一个人的自尊心不是随便就能强化的,它是通过竞争的方式让自己在发挥自己能力赢得胜利后,身心获得愉悦的一种表现形式。意思就是说,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比赛中取得进步和成功的机会越多,他也就会变得更加自信。自信力、自尊心理与竞争获胜可以形成一种螺旋效应:自信力与自尊心越强的学生通常也越向往竞争,并常常在竞争中能够主动表现自己,同时能够欣赏自己的能力,最终从一群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反过来,在竞争中取得的成功又能强化其自信力和自尊心理的进一步形成。

在现代,每个国家的竞争力取决于其国家的公民素质和能力的竞争力。因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就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素。任何一个教师都应该站在这样的高度去认真对待学生正确竞争意识的培养,指导学生学会竞争的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