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画像石·画像砖鉴赏及收藏(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10273400000005

第5章 至高无上的天神

在今天的科学看来,宇宙间满布的是大小不同、运行轨道各异的大小星体,没有什么人格化的神主宰着它。在科学落后的古代可不是这样,人们认为天上和地下一样有统治者,不仅如此,风雨雷电也各有主宰。汉代艺人们把它们或绘于壁画上,或雕刻在砖石之上。这些图像,一方面反映了汉代人的宇宙观念,另一方面也为我们研究汉人有关天神的神话提供了形象化的资料。

天帝泰一

前文讲出行的时候,曾经提到武氏祠前石室屋顶前坡西段第四层上的北斗星车和车上坐的北斗星君。司马迁在《史记·天官书》中说:“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乡。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于斗。”帝当然是至高无上的。

天帝泰一(又作“太一”)居住在天中央,即司马迁所谓:“中宫天极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北斗星座是他的车骑,他乘坐北斗帝车定期巡视四方,管理天上诸神;有时也到天下走走,察访百官,观看民情。北斗星成了天帝的助手,也是神话中的帝宫,更是群星之王,二十八星宿也以北斗为中心,它的光比别的星辰也更为明亮。

由于天帝泰一至高无上的地位,而统治者又无不自称是天之子,因此,他们要定期祭祀天帝泰一。自亳(bó,今安徽亳州)人谬忌给汉武帝奏《祠太一方》之后,汉武帝令太祝在都城东南郊专立泰一祠,常奉祠。不仅如此,汉武帝“为伐南越”,也要“告祷太一”,打败南越之后,还要“祷祠太一、后土”。在上泰山封禅之前,“先类(通”“祭天)祠太一”,每有大事,都要祷祠泰一,而且皇帝每三年亲自到泰一祠祭天。皇帝对泰一的尊崇由此可见一斑。

风伯

天帝泰一是至高无上神,民间难得一见,风伯地位略低,见的机会相对多了一些。它心情舒畅时,大地上风和日丽;它一发脾气,大树被拔起,房屋被卷走,威力很是了得。

汉画中的风伯多作鼓吹状。武氏祠左石室屋顶前坡西段第二层上,风伯位于雷公车之后,骑着大鸟,腾云驾雾,张口吹大风,以加快雷公车的前进速度。安丘董家庄画像石墓前室封顶石上的风伯跪坐在电母对面,伸手托住吹出的大风。在东王公被创造出来之前,风伯还被用来代表东方。江苏铜山苗村画像石墓前室前壁门东画像上,肩生双翼的风伯化作熊的样子,作跪姿奋力吹风,风下为刻有三足乌的太阳。有的学者把该图释为黄帝升仙是不恰当的。

风伯究竟有多大威力呢?山东嘉祥五老洼出土的两块小祠堂画像石,对此作了形象化的回答。画面上的风伯作骑马蹲裆式,口吹狂风,对面的亭柱被吹断,屋顶被吹起,亭中二人吓得惊慌失措。长清孝堂山石祠东壁上的风伯也有同样的威力,但他不是直接吹风,而是借助了某种乐器。

文献中经常提到风伯,《韩非子·十过》中说,风伯曾为黄帝合鬼神时清扫道路。《山海经·大荒北经》中说,风伯曾和雨师一起,纵大风雨,协助蚩尤和黄帝作战。王逸注《楚辞·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一句时说:“飞廉,风伯也。”

从画像石的图像看,在汉代艺人心中,风伯已经人格化,在图像上多作人形,而且特征明显,雨师、雷公、电母也是如此。因此,不能再如王逸所言,释飞廉为风伯。

雨师

长清孝堂山石祠东壁上,风伯好似在为雷公车开道,两位雨师则双手托住顶在头上的雨盆,在积蓄力量。嘉祥武氏祠前石室屋顶前坡西段第二层上雨师为一女子,她抱瓶托钵,和电母一起驾云为雷公开道。武氏祠左石室屋顶前坡西段第二层上的两位雨师和前石室相同,由于她俩不倾倒雨水,惹恼了电母,她在彩虹之上一手挥舞着电鞭,一手倾壶泼雨,一身兼二职。安丘董家庄画像石墓前室封顶石上的雨师则头戴盆,手提壶,且有四人之多,真要是发起威来,一定会洪水泛滥,冲走房屋,淹没城镇。

雨师和雷公(山东长清)

雨师的能力也很大,如前文所言,她曾和风伯一起助蚩尤战黄帝。当黄帝大会鬼神时,风伯清扫大地之后,雨师洒上水,以防灰尘再起。汉代还有人认为玄冥为雨师,或者称天上的毕星为雨师,各说不一。民间艺人就来得更直接了,干脆把她塑成人形。

电母

《淮南子·原道训》中说:“电以为鞭策”,傅元《云中歌》云:“童女掣电策”,画像石上的电母形象正与此合,她们多双手执长鞭,挥鞭之间,人们看到的就是电光闪闪。

古代不仅有电母,也有电父。《三国志·魏书·管辂传》:“辂(lù)随军西行”注引《管辂别传》:“又天昨檄召五星,宣布星符,刺下东井,告命南箕,使召雷公、电父、风伯、雨师。”但民间艺人却不管这一套,雷公、风伯已是男性,雨师、电母就当为女性,以示阴阳平衡,用心可谓良苦。

雷公

汉画像石上的雷公以乘车出行为主,有时独自乘车巡行四方,如河南南阳县英庄4号墓中的雷公,乘翼虎车飞驰向前。多数时候则在风伯、雨师、电母的陪伴下,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在祥云间翱翔,如山东长清孝堂山石祠东壁、嘉祥武氏祠前石室和左石室屋顶前坡西段、安丘董家庄画像石墓前室封顶石、江苏铜山洪楼墓前祠堂顶石上的雷公出行都是如此。洪楼祠堂顶石上的雷公车由翼龙牵引。其他雷公车则由人背着向前走。除孝堂山石祠东壁上雷公所乘之车为真轮外,其余雷公车轮皆作卷云状,一示其行进迅速,二示此乃神车,非人间凡车可比。

既然雷公为天神,为什么所乘之车不全由龙、虎等神兽牵引,还要由人挽缰驾驶呢?这和傅元(云中歌》中“童男挽雷车”的说法相合,显然在古人看来,用童男作动力比其他动物更好。

王充在《论衡·雷虚篇》中说:“图画之工,图雷之状,累累如连鼓之形,又图一人若力士之容,谓之雷公。”山东长清孝堂山石祠东壁雷公车上正是四鼓相连;山东临沂出土的画像石上有将雷公围于连鼓之中图像,若干圆鼓组成一个圆圈,雷公围在中央。

古人关于雷公的传说很多。王充在《雷虚篇》中接上文所引,说雷公“左手引连鼓,右手推椎,若击之状,其意以为雷声隆隆者,连鼓相扣击之意也;其魄然若敝裂者,椎所击之声也;其杀人也,引连鼓相椎并击之矣。”

可见,雷公如同刑神。

《山海经·海内东经》中说:“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在吴西。”神则神矣,然而不在天上,也没有什么威力,故未被艺人所取。

《山海经·大荒东经》中说:“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郭璞注云:雷兽即雷神也)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这个所谓雷兽让郭璞一注,又成了《海内东经》中的雷神,居然为黄帝所用,神力自然大减,远不如画像石上的雷公。

四方之神

四方之神,就是通常所谓的南朱雀、北玄武、东苍龙(也作青龙)、西白虎。河南唐河针织厂画像石墓封顶石上刻有这四神的图像:朱雀为花冠、展翅、长尾的大鸟,大概就是孔雀的化身;玄武是龟蛇合体,蛇缠绕在龟身上二者永不分开;苍龙头生双角,肩长两翼,有四肢;白虎肩生双翼。

《三辅黄图》中说:“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以正四方。”在古人看来,太阳和月亮分别巡狩白天和夜晚。当月亮在夜间巡狩时,有一定的路线和规程,大致绕天一周要经过四个方位,二十八个路段;绕一周,住二十八宿,每隔七天休息一下。而每一个第七日的休整地,正好轮流在苍龙、白虎、朱雀、玄武的神宫,它们也就成了各方的东道主,地位高于其他星座,自然也就成为各方其它六站星座的首领。最迟在东周时期,人们就给四宫二十八宿(xiù)规定了区域,还定了名,这就是: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mǎo)、毕、觜(zī)、参;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zhěn)。

黄帝发现月亮巡狩的秘密之后,便协日月以定时间,按照月亮的行程规律,定月行一站为一天;行七天为一周;二十八天为一个循环圈,称一月。并诏命大臣皋陶写成法令公布于天下,世人称之为“黄历”。后来,大禹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对黄历进行了校订,重新法定为“夏历”。后又几经修订,发展成为今天的农历。

四方之神本来只在天上有,后来人们为了确定地上的方位,又把它们请了下来,于是,修都城时就有了朱雀门、玄武门、青龙门、白虎门。四方之神不仅代表前后左右四方,也可代表上下左右四方。山东沂南北寨村画像石墓前室北壁画像上,左、右二石上分别是青龙、白虎,中间一石上为朱雀,下为玄武。四方之神由天上降至地上,又深入墓中,一方面日趋世俗化,另一方面管的事也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