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画像石·画像砖鉴赏及收藏(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10273400000004

第4章 勇士斗猛兽

古罗马帝国奴隶主贵族以在演技场上观看奴隶与猛兽搏斗为乐,我国古代同样有此活动。汉代专门建有饲养斗兽的兽圈,圈上建楼观以便观赏,《史记》和《汉书》等历史文献中对此有明文记载。

汉代人与兽斗可分为持械斗和徒手搏斗两种。持械斗兽所用的武器有矛、戟、钺、剑等。所斗之兽有虎、牛、彘、狮、(si,雌的犀牛)、熊等,而以斗虎为最流行。

山东肥城栾镇村出土的东汉建初八年(公元83年)画像石上,左阙下一人持戟刺虎,虎人立并用前爪抓戟,阙上一人坐观。河南唐河出土的一块画像石上,左边一人持矛紧追奔逃的猛虎,右边一人举钺跨步向前准备斗一只人立伸前爪的熊。河南南阳县出土的一块画像石上,中间是手持环首刀的勇士,正追赶一头逃遁的斗牛,身后一虎张牙舞爪地向他扑来。南阳县出土的画像石上还分别有持匕首、棒、长矛斗虎的图像。

斗兽最紧张惊险的莫过于徒手与猛兽相搏,河南南阳地区出土的画像石上,不仅常见持兵器斗兽的图像,徒手斗兽的场面也不少,其中最常见的是徒手斗牛。南阳市出土的一块画像石上,斗牛士高挽发髻,上身赤裸,下身着短袴,光着双脚,骑马蹲裆式,右手推掌,怒视斗牛,斗牛被斗士的威猛所震慑,在逃走时回首惊视。南阳县的另一块画像石上,斗牛士弓步与直冲而来的斗牛相搏。唐河针织厂画像石墓中有徒手斗虎的图像,一斗士弓步挥动双手与左右二虎搏斗,另一人双手持棒弓步以待迎面而来的猛虎。

汉代还把所谓“著假面者”称为象人,象人或乔妆各类动物,或乔妆各类神仙人物。南阳地区汉画像石上常见象人斗兽的画面。南阳县出土的一块画像石上,左边一象人挥动双臂,衣袖卷成螺形,左手执器械,飞步向前,力斗一兕,肩生双翼的神兕,耸肩低首,以长角向象人疾冲。南阳市魏公桥出土的一块画像石上,头戴假面的象人,徒手与迎面而来的猛虎相斗。南阳县的画像石上的象人则持长矛追逃虎。南阳市东关出土的一块画像石上,象人两臂挥动,搏击直冲而来的斗牛,身后的翼虎则趁机向他扑来,一人斗双兽,确实惊险异常。

象人斗兽图像的流行可能和东海黄公的故事有一定关系。《西京杂记》记述的东海黄公的故事是这样的:有东海人黄公,少时为术,能制蛇御虎。佩赤金刀,以绛缯束发,立兴云雾,坐成山河。及衰老,气力羸惫,饮酒过度,不能复行其术。秦未有白虎见于东海,黄公乃以赤刀往厌之。术既不行,遂为虎所杀。三辅人俗用以为戏,汉帝亦取以为角抵之戏焉。

“东海黄公”是汉代著名的角抵之戏,它集乔妆动物戏、人物戏和幻术表演于一体,并有人虎相斗的角抵表演。张衡《西京赋》在记述平乐观前表演的角抵戏中,即有东海黄公之戏。汉画像石上的象人斗兽图像虽难与东海黄公的故事情节直接对应,但多少受其影响,而又另有发挥大概是可能的。

汉代除了勇土斗猛兽外,还有兽与兽相斗的所谓兽斗。《汉书·孝元冯昭仪传》所载汉元帝率众人到虎圈观看的便是虎与熊斗的情景。汉画像石、砖上也不乏兽斗的图像,其中以虎、兕、熊、牛等数量最多。

四川绵阳平杨府君阙阙楼部高浮雕虎斗图,上面有两只猛虎正在拼死相搏,一虎扑在倒卧于地的另一虎身上,相互狠命咬住。这是迄今所见汉代兽斗图像中最生动激烈的佳作。

南阳画像石上有虎牛相斗、熊兕相斗、熊虎相斗、狮豹相斗、二兕相斗、兕虎相斗等图像。

山东邹城黄路屯出土的一块画像石上有二牛相斗的图像,两头斗牛以犄角相抵,互不相让,左右各有一人执矛、戟观看。

山东济宁城南张汉墓画像石上有二童子引鸡相斗的图像。斗鸡在东周时的齐都临淄十分流行,汉代斗鸡之风有过之而无不及,连汉宣帝少时也“喜游侠,斗鸡走马”。

在汉代甚至还出现了以斗鸡为业的“斗鸡翁”,宣帝少时便常到斗鸡翁舍游玩。斗鸡和斗牛在山东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