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华千年文萃:诗苑
10272000000050

第50章 赠卫八处士

杜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衷肠。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未及已,儿女罗酒浆。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赏析]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六月,杜甫因上疏为房琯辩护,被贬为华州(今陕西华县)司功参军。当年冬,他回洛阳省亲,并于第二年春返回住所。这首诗便是在返回华州途中,偶遇青年时代的好友后所写出的。诗人通过与友人久别重逢、恍如隔世的描写,感叹在战乱灾荒的岁月里,人生聚散无常、会难别易,同时也写出故友对他的一片盛情。

诗一开头便用此出彼没的参、商二星作比,借以抒发动乱的年代中人生难聚的深沉感叹,为全诗笼上一层悲凉的色调。接着又描述与老友意外相逢、既悲又喜、悲喜交集的复杂心境。由于安史叛乱,时势动荡不安,对于遭逢乱世的百姓来说,更是世事难料,人生无常。为此,两位青年时代的挚友,在战乱时意外相逢,都未免要为对方的苍苍白发而叹息不已了。尤其是故友中已有一半死于兵荒马乱,两人猝然而遇,彼此间怎能不失声惊呼,心中百感交集呢?常言道,酒逢知己千杯少,由于主客二人具有非同寻常的深情厚意,又都痛感别时容易见时难,所以才非常珍惜此次的欢聚,及至连饮千杯亦不醉。毕竟,天下从未有不散的宴席,如果在和平年代,或许主客二人都不致有如此深沉的感慨。但是,在这身世沉浮如萍草的时代,明日一别,后会何期?恐怕此后便在山阻水隔中,连对方的音讯都难以再得晓知了。所以,“世事两茫茫”的无限感慨颇能动人心弦。

纵观全诗,语言平易亲切,叙述朴素自然,层次井然有序,表情真实可感。看似随手写来,毫无斧凿痕迹。实则情思凝重,寄意深远。如开篇的“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与结尾的“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的巧妙呼应,使得全诗上下似笼罩着苍茫阴沉的迷雾一般,中间把酒言欢的描述,不过是在这苍凉的色调上涂抹几笔温馨的色彩而已,这与诗人喜短悲长的沉郁心境是妙然天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