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华千年文萃:诗苑
10272000000049

第49章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赏析]

开元二十三年(735)23岁的杜甫参加洛阳进士科考,却因李林甫的嫉贤妒能而落第,第二年作者便开始了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一带漫游。这首诗就是诗人漫游途中所作,也是他最早的一篇杰作。诗中描绘、赞美了泰山的高大、奇伟景象,并借以抒发自己昂然向上的远大抱负,充满了浪漫气息,与后期作品沉郁顿挫的风格迥然不同。

首句“岱宗夫如何”融激动、喜悦、仰慕和赞叹之情于设问中,写得极为苍劲有力。此句中的“夫”字用得极妙,把虚词用于句中不仅新颖,而且传神地表达出诗人面对泰山,惊喜交加而又揣摹如何描述的心理活动。“齐鲁青未了”写得更妙。尤其是“青未了”三字,构思十分新奇,可谓是俗语巧用,气势骇人,把青翠苍莽、巍峨挺拔、气势磅礴的泰山形象生动地展现于读者面前。恰如浦起龙《读杜心解》中所说:“写山势只‘青未了’三字,胜人千百矣。”“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是对泰山高峻、壮美的进一步描绘,也是对“青未了”的发挥与补充。诗人举头仰望,只见泰山高耸入云,遮天蔽日,把山南山北划分成明暗两个天地。一个“钟”字,造物主的怜爱之情可见;一个“割”字,山势的生命活力可知。诗人不仅赋予两句诗以浓重的情感,丽且把静止的山势写得凌空欲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接着,便由景及人,描述诗人的独特感受。“荡胸生曾云”是说,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在山峦中缭绕、升腾,使得诗人的心胸为之荡漾。而“决眦入归鸟”则表现了诗人极目远望飞鸟入林的情景。“决眦”二字,以夸张笔法,突出诗人欲把泰山美景尽收眼底的努力观望程度。最后两句,升华高妙且收束有力。“会当凌绝顶”表达出诗人登临泰山顶峰的决心、自信自励的意志和坚定豪迈的气概,使全诗的意境格外雄阔高昂。“一览众山小”则以虚拟笔法,显示诗人高瞻远瞩的气魄和俯视一切的雄心。

这首诗,句句写“望”,处处显“奇”。望色见其阔,望势显其高,极望又展其情。尤其是结尾两句,大气陡现,下笔有神,凌云之志,跃然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