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女孩是娇出来的
10269600000033

第33章 让女孩养成分享的习惯

萧伯纳曾经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每个人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在成长的过程中,父母要向女孩灌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思想,让她养成分享的习惯。

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女,有的父母会一切以女儿为中心,女儿是家中的“小太阳”。有的家庭吃饭时,最好的菜让女孩一人独吃;看电视时,遥控开关由女孩主宰;家里来了小客人,女孩也不容许妈妈把食品送给小客人分享。在这种“独”的家庭氛围里,很多女孩的头脑中根本没有分享这个概念,这对女孩的成长是很不利的。

分享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快乐。有这样两道很特别的算术题,第一道是:快乐 快乐=?第二道是:痛苦-痛苦=?答案就是:快乐加快乐等于两份快乐,痛苦减痛苦等于没有痛苦。这就是分享的魔力:再小的快乐也能因为分享而广博,再大的痛苦也能因为分担而弱化。在女孩成长的过程中,分享可以让她摒弃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和自私自利的不良性格。同时,分享也会增加她的快乐,减少她的烦恼。因此,在平时的生活中,父母要帮助女孩养成分享的习惯,让她快乐地成长。一般来说,父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1.有意地创造分享的情境

现在的女孩大都是独生女,女孩没有同龄小伙伴,所以,她很难养成分享的习惯。父母要创造机会让她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比如:假日里带女孩到亲友家去串门;请有小孩的同事、朋友带孩子到家里来做客,让孩子把自己的玩具、图书拿出来与他们分享。开始时,一定有点困难,但次数多了,女孩不仅愿意拿出玩具和大家玩,而且会很高兴。当父母发现女孩表示出或做出分享的行为时,应该及时表扬,并且用一些词汇,如“分享”、“快乐”、“慷慨大方”等,让她知道这是好行为,把分享看成快乐的事。

2.父母要学会分享女孩的东西

事实上,分享有两层意思:父母既要教孩子学会分享,自己也要学会分享。许多父母宁可自己受苦也不愿让女孩吃苦,好吃的、好玩的、好用的尽数都往女孩面前放。虽然也担心女孩会发展为不关心别人的冷血儿,但在行为上却不会与她分享。生活中,经常会发生这样一幕:孩子诚心诚意请父母一块吃东西,父母却坚决推辞,说:“你吃,妈妈不吃!”就这样,女孩与人分享的好意被父母给扼杀了。久而久之,女孩也就没有了谦让与分享的习惯。

对于父母来说,最重要的还是自己要学会分享,坦然地与女孩分享,成为与女孩分享的伙伴,让女孩分享的对象。在家里,父母可以让女孩为家人分苹果、分橘子等,告诉她先分给爷爷奶奶等长辈,再分给爸爸妈妈,然后才分给自己。在这种分东西的过程当中,女孩不仅学会了与人分享,而且明白了应该尊敬长辈,关心父母。

有一天,朋友送给春子的爸爸一篮橘子。春子非常喜欢吃橘子,但按父母平时的教育,每次吃橘子时,春子都要同时拿出3个,一个给自己,另外两个给父母。后来,篮子里只剩下一个橘子。把它拿出来时,春子的眼睛里似乎在说:“就这一个了,没法分了。”但爸爸没让春子说出来,而是说道:“你能不能把它分成3半,一半给爸爸,一半给妈妈,一半给自己?”春子一听,高兴地把橘子分给了父母。父母接过来,毫不犹豫地吃了下去。

3.不要“测试”女孩的大方

生活中,有的父母会不断地“测试”女孩是否大方,总是不停地问:“奶糖给妈妈一块好不好?”等到女孩真拿给妈妈时,妈妈又不要了:“乖,宝贝吃吧,妈妈不要,妈妈逗你玩呢!”这不是在培养女孩的分享意识,而是在扼杀她的这种意识。因为分享的真正意义不在于外人对女孩的评价是大方、不抠门,并因此而博得他人的好评,而在于女孩能从分享这个行为中和他人构筑友善和谐的关系,体会到人与人良性交往中所拥有的快乐,从而达到心灵沟通的美好感受,满足人际交往的心理需求。因此,让女孩从分享行为中获取到快乐就变得十分重要。

父母在逗弄女孩以检测其能否分享的过程中,女孩会觉得分享行为得到的是一种欺骗。久而久之,这种不断的刺激会造成女孩对分享行为丧失愉悦感,从而破坏女孩分享意识的建立。因此,父母不要经常“测试”女孩的大方。

4.允许女孩有自己的心爱之物

每个人都有不愿意与人分享的心爱之物,女孩也一样。这些东西也许是女孩特别喜欢的,也许是女孩认为重要的人送给她的礼物,也许对女孩来说有特殊的意义。总之,父母要教会女孩与人分享,但是,并不是任何东西都应该与人分享。父母应该允许女孩有自己的心爱之物,并教育她珍惜自己的宝贝。

在其他小朋友来家里玩的时候,父母可以允许女孩把她认为重要的心爱之物“藏”起来,不让她与其他人分享。只有女孩藏好了自己的宝贝,她才会大方地把其他东西分享给别人。如果父母强迫女孩把任何东西都与别人分享,不仅不合理,而且会激发她的逆反心理,让她做出相反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