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病从脾胃生
10268400000012

第12章 长夏湿热胃困尤甚用清暑益气汤论

暑热最伤元气

《素问?刺志论》说:气不足而身体发热,是受了暑热的伤害,暑热会损伤元气。《素问?痿论》中说:有的因为远行劳累,又遇到炎热天气,感到发渴,这是体内津液被耗伤,阳气随汗液泄出,致使热邪乘虚侵入到肾脏。肾是水脏而主藏精,如水不能胜火热,热邪灼伤肾精,就会使骨枯髓空而失营,致使两足不能支撑身体,发为骨痿。所以《下经》说:骨痿是由于大热伤阴所致。湿热郁蒸,宗筋失润,使人骨枯无力,便出现骨痿。阳明是五脏六腑的源泉,能够润养宗筋。宗筋,即三阴三阳的经筋,其功能是约束骨肉并使关节滑利。因此治疗痿证,多取阳明经上的穴位。

时值长夏(夏至到处暑),湿热之气旺盛,热气蒸腾炽烈,人若感受了湿热之邪,多数会出现四肢困倦无力,精神短少,疲乏懒动,胸中胀满,呼吸急促,肢体关节沉重疼痛,或气高喘促,身热心烦,心下胀满,小便黄而频繁,大便溏薄而次数多,或大便下痢色黄如糜粥样,或像淘米水样,口渴或不渴,没有食欲,自汗出,身体沉重,或汗出较少,脉象洪大而缓的症状,这便是血分先受病而气分还没受病的表现。如果血气相搏,必然兼见迟脉,虽然表现出来的症状会稍有差异,但是致病因素都是湿热,宜用清热利湿的方剂来治疗。

养阴生津,饮清暑益气汤

《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阳气轻清上浮,具有卫护人体外部而帮助阴精固摄的作用,而天热会使卫气不固,津液外泄,汗出不止。现在暑邪侵犯卫表,使卫外不固,身热自汗,当以黄芪为主药,甘温补益卫气;用人参、橘皮、当归身、甘草等为辅药,味甘微温以补中益气;苍术、白术、泽泻渗水利湿以除湿;升麻、葛根甘辛平而性升散为风药,善清热解肌,且能祛风胜湿。湿胜困脾,脾健运失司则胃脘胀满,食入难化。故用炒六曲、青皮消食导滞,调理中焦气机。肾恶燥,应当尽快服用味辛的药物润肾,因此会用味苦辛性寒的黄柏借助人参、黄芪等甘味药以泻火热、补肾水;肺属金,肾属水,金生水,所以肾虚还应当滋补其生化的源泉――肺,因此用人参、五味子、麦门冬等酸甘微寒的药物来补肺,同时还可以救治暑热侵害大肠之证。方名为清暑益气汤。

清暑益气汤

“组成”黄芪3克(如果汗出不多,则用1.5克),苍术(用淘米水浸泡,去皮)、升麻各3克,人参(去芦)、泽泻、炒神曲、橘皮、白术各1.5克,麦门冬(去心)、当归身、炙甘草各0.9克,青皮(去白)0.75克,黄柏(酒洗,去皮)0.6~0.9克,葛根0.6克,五味子九枚。

“方义”见上文。

“用法”以上药物切碎,混匀,作一服药,加水二大盏,煎到一盏,去除药渣,空腹热服。应当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灵活决定方剂的组成和所用剂量。

清暑慎用利尿药

长夏暑热所致的骨痿等病都是由于饮食失节、劳倦过度损伤了脾胃元气,而暑天湿热之邪又乘机侵袭机体而引发的。由于暑邪损伤了气和津,所以不可过多使用泽泻、猪苓、茯苓、灯心草、通草、木通等淡渗利尿的药,以免再伤津液。这类药可在湿热旺盛的长夏暂时使用,以泻脾胃的湿热邪气,湿热去了,脾胃的功能就能恢复,从而补益肺金、滋养肾水。清暑益气汤是权衡各方面情况制订的方剂。没有感觉到时令湿热,而且脾胃功能都正常,或者小便次数虽然多,但湿热没有侵犯到肝肾的人,如果误用了上述淡渗利尿的药,便会使肝肾真阴大伤、肾精耗绝。因为肾阴为元阴,瞳子属肾,而肝开窍于目,因而可首先表现在双目上,而出现双目干涩或视物不清的症状。下面便是根据症状的变化拟定相应的加减法。

脾胃病夏季用药宜忌

心火侵侮脾土,是火热之邪侵犯血分,而使血分不能升发,影响到脾。热邪袭脾,脾运化失司,清阳之气便不能升发,而伏于脾土之中,因而水谷精微也就不能被转运至肺,反而会下行。治疗此证必须用当归补血活血,并用少许黄柏清湿热、泻火毒、退虚热,以助益肾阴。

治疗脾胃元气虚弱之证,必须使用少量升麻,这是因为升麻是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的引经药。升麻可以使脾胃下陷于阴的清阳之气转行阳道,恢复脾为胃以行津液的功能,使化生的水谷精微上输至肺中。春天,万物生发,少阳经主行春令升发的阳气,是万物生长变化的根本。所以更要加少量柴胡,引少阳经气上行,以协助足阳明经、足太阴经等升发阴阳之气。清阳得升,浊阴便可降,脾胃运化功能正常了,阴阳生化才能像春天万物和合一样源源不断。

脾虚,首先是因为心火亢盛无法受到制约而侵犯了脾土,其次是心火刑克肺金,肺受了火灼,肺气就会被热邪所伤。所以,黄芪的用量必须最多,其次是甘草,再次是人参,这三味药都是味甘性温的阳分药。脾气一虚,便不能将水谷精微上输到肺,因此脾虚则肺气先绝其生化之源,所以用黄芪甘温补益肺卫、固表止汗,以防自汗过多而损伤人体的元气。上气喘急,少气懒言,这是肺气虚弱的证候,须用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心火侵犯脾上,须用炙甘草泻火而又补助脾胃中的元气。甘草用量最少,是因为甘草味甘助湿,会加重脘腹胀满。如果脾胃一向虚弱,又发生急性疼痛,这是因腹中拘挛,腹肌紧张,就应当多用甘草,以缓急止痛。《素问?至真要大论》说:病拘挛的,宜用缓解的方法。假若要权衡辨证施治,还必须加升麻从阴引阳,以防胃中浊阴之气坚盛不降,导致清阳不升,脾胃运化失常,使清阳之气陷于下焦肝肾阴道而不升。因此,用升麻导引下陷的清阳精微之气上升,转输到上焦心肺阳道而布散全身,使清阳上升而浊阴得降,这样才能阴阳调和。如果腹中胀满,就去掉甘草;咳嗽得厉害,就不用人参。如果口干、咽喉干燥,可以加葛根以生津解热,并鼓舞胃气上行津液。

脾胃虚弱之后,脾胃的阳气不足,便不能升发输布营气至脏腑内外以营养全身。同时,下焦离位的阴火侵侮脾胃,损伤脾胃阳气,更会致使营气伏郁下焦,不能荣养诸经脉,使血脉中的营气大亏。营气越亏,阴火愈盛,阴火旺盛便会煎熬营血,使营血和营气日渐亏少。况且心包和心都是主血的,心又主神,血亏则心失所养、神无所依,于是就会出现心中迷乱、心烦意乱的症状,这种病叫做?。它是脾胃升降失职,清浊相互干扰,气乱于胸,使得全身气血运行逆乱所致。《灵枢?官能》说:热邪由下而上的,当引清阳之气上行,使邪气排除体外。因此,应该用味辛甘性微温的药物生发阳气,阳生则脏腑机能活动正常,就能促使阴血的生长。前面已经提出用黄芪、人参、炙甘草这三味甘温的药益气生阳的理论。有人问道:甘温益气的药怎么能够生血呢?它们又不是补血之药。我说:张仲景的方法,血虚用人参补阳益气,是因为阳气旺盛就能够促进阴血的生长,再加上当归有和血的作用,能增强人参的益气作用。还宜加少量黄柏以泻下焦的阴火,救治肾水耗竭。一般甘(苦)寒之药可以清热泻火,火热得泻,心神无扰则心气平和,神也自然会安宁了。如果心烦意乱仍不能止,可以加少许生地黄以清热生津,滋阴养血,补益肾水。肾水旺盛并上济于心,心肾相交,则心火自然能降。心火下降,便能助益肾中的阳气,扶持陷于下焦的清阳之气复升于脾胃之位,恢复脾胃精气升降的功能,清升浊降,脾胃的生化功能就会正常。

如果是因为下焦阴火上浮,扰乱心神,可用朱砂安神丸镇心安神、清热养血。如果心烦的症状减轻,就要停止服用,以免苦寒太过损伤阳气,甚至迫使阳气升腾不足而下陷。如果因为进食冷物过多,脾胃被伤,致使胸腹间气机阻塞而心下胀满不舒的,也要加少量黄连以清热除痞。如果清浊之气相互干犯,逆乱于胸,可用橘皮理气,并可调胃宽胸、宣散滞气,同时,还能帮助柴胡、升麻升举阳气,辅助人参、黄芪、炙甘草等甘辛药补中益气。

长夏之季,湿邪太盛,容易困脾。根据这一特点,可以加苍术、白术、泽泻等具有发汗和淡渗利湿作用的药,以便从上下分消体内湿热之邪。湿气太盛,脾土被困,运化失司,会影响消化功能,表现为食欲减退、食不知味,便可以加炒六曲以消食健胃、助脾运化。再加五味子、麦门冬、人参泻火热、益肺气,以防止长夏湿热太盛,损害肺气,进而导致秋天肺气不足。这些都是长夏三伏天,湿热之气旺盛的时候所用的时令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