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病从脾胃生
10268400000013

第13章 随时加减用药法

清阳之气宜升,浊阴之气宜降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浊阴在上壅塞,如果不得下降,就会发生胀满的病;清阳之气下降,如不得上升,就会发生飧泄的病。脾胃运化失司所产生的痰浊上扰,气乱于胸,就会出现胀满闭塞,胸膈不舒;痰浊不降,腑气不通,则会出现大便秘结不通。夏季天气炎热,痰浊常易挟火上凌,故当加少量大苦大寒的酒洗黄柏,以导引痰火下行。冬天天气寒冷,应该酌情加入大辛苦热的吴茱萸,以温中降逆和胃。这是根据不同的时令,所采取的不同的用药法,以清泄上扰不降的浊气。借助黄柏的大寒,让其与人参、黄芪、甘草等甘味药同用,这种用药方法叫做甘寒泻火法;如果是寒邪与痰浊互结而致病,则应当多用辛温的药以发散寒气。痰火证,黄柏用量不能太多。

正常情况下,清气宜升,浊气宜降。如果脾胃的清阳之气不升,甚至阳气下陷的,是由于人体脾胃运化功能衰弱,不能升发阳气,因此要用升麻、柴胡以协助人参、黄芪等甘辛味的药物,引导下陷的元气上升,从而避免发生飧泄。

胃气噎塞治法

如果咽喉堵塞,清阳之气不能上升,胸膈阻塞不通的,这叫做塞;而浊阴之气不得下降,吞咽时哽噎不顺的,这叫做噎。噎塞证,是痰浊上逆阻滞于胸膈咽喉,从而导致各经的气血运行不畅,其表现为口唇张开,双目直视,呼吸气短欲绝等。治疗此证,首先应当用辛甘的药益气升阳,导引脾胃中清阳之气上行以治其本;其次,用行气导滞、通经活络的药,以泻除堵塞在胸膈之间的痰浊之气,这是治标之法。冬季天寒,阴邪外盛,阴寒容易侵袭人体,所以应当在清暑益气汤中加入大热大辛味苦的吴茱萸以温散阴寒。夏季,暑热旺盛,就在清暑益气汤中加青皮、陈皮、益智仁等温散因贪凉饮冷而感受的寒邪,并行气导滞以助胃气,加黄柏以泻上逆的阴火;或者用消痞丸配合滋肾丸,一方面驱散积滞,消除胸腹间的阻塞不舒感;一方面助膀胱气化,保持小便通利,引导阴火从小便出走。滋肾丸是由黄柏、知母及少量肉桂等三味药组成;或者另用黄连做成丸剂。消痞丸与滋肾丸两药,每次各服七十至八十丸,大约在胃中食物完全消化后,空腹服用。服药后稍等片刻,吃些可口的食物,促使药物下移,不要让药物在胃中停留过久。

随证随时气加减

如果饮食减少,却没有饥饿的感觉,可加入炒六曲以消食健胃。

如果饮食以后,胸腹间因结滞胀痛的,另服橘皮枳术丸以行气导滞、调理脾胃。

如果脉弦,四肢胀满,腹中因结滞而闷痛,大便困难,可加入柴胡、甘草以疏肝解郁、健脾和中,黄连以燥湿泻火、消除痞满。

如果腹中痰火上逆,这是冲脉的阴火挟足阳明胃经经气上逆所致,应当加入黄柏0.9克、黄连0.45克,以清泻痰火。

如果胸腹间有阻塞不舒感,而且大便燥结的,应当加入黄连、桃仁以及少量大黄和当归身,以攻积导滞、活血润肠。

如果胸腹间因结滞而胀痛,有用力重压之感的,应当加入白芍药以柔肝安脾,黄连以泻热消痞。

如果胸腹间有阻塞不舒感,腹胀的,应当加入五味子、白芍药以及缩砂仁以柔肝、温脾消胀。

如果天气寒冷,胸腹间有阻塞不舒感的,可加入少量干姜或去皮的桂枝以温散寒邪、降逆和胃。

如果胸腹间因结滞而胀痛,胃中有寒冷之感的,应当加入附子以温补脾肾之阳,少佐黄连以泻热消痞。

如果胸腹间有阻塞不舒感,时常上逆呕吐的,应当加入生姜、橘皮健脾和胃、降逆止呕,少佐黄连以泻热消痞。

如果是在冬季,不要加黄连,可稍加一些丁香及藿香叶以芳香化湿、和中消痞、行气止痛。

如果口咽干燥,可加五味子和葛根以益气生津,并鼓舞胃气上行津液。

如果胁下胀闷拘挛,痛得厉害的,可同时加柴胡、甘草以疏肝行气、缓急止痛。

如果胸中胀闷气满,可加橘红、青皮和少量木香以燥湿化痰、行气开郁。

如果头痛,有痰涎吐出,头身困重,倦怠懒动,这是痰湿侵脾、痰浊上逆导致的头痛,可加半夏1.5克、生姜0.6~0.9克,以导痰降逆。

如果腹中或周身肌肉间有刺痛之感,这是血虚导致的血淤,可加当归身以活血补血。

如果干呕,可以多加五味子以安胃,稍加益智仁以温脾和胃、降逆止哕。

如果饮食不下,这是胸膈及胃脘被寒邪阻塞不通所致,或是气机阻滞的原因,可加青皮、陈皮、木香以行气导滞,调畅肝、胃的气机。增加的这三味药是治疗寒凝气滞的定法。

如果是在冬天,饮食不下,可加益智仁、草豆蔻仁以健脾温胃。

如果是在夏天,则须少用益智仁及草豆蔻仁等辛温之品,而应加适量的黄连以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如果是在秋天,出现受凉气凝滞胸中,饮食不下,就要加槟榔、草豆蔻仁、缩砂仁,以温中、理气健胃;或加少量白豆蔻仁以化湿行气、温中降逆。

如果是春天,饮食不下,也可用陈皮再加少量青皮以健脾理气,并且还要加升麻、葛根等风药,以清除胃寒。

如果是在初春又乍暖还寒,更要加上少量的辛热药,如益智仁、草豆蔻等以补充春温之气的不足,又可协助升麻等风药以升发清阳之气。

如果脉弦,并有头晕目眩等动风证候的,应当用风药治疗。

如果脉象涩滞,并且腹中有气机不畅的感觉,则应加当归身、天门冬以滋阴润燥,加木香、青皮、陈皮以行气散滞。表寒气虚的,就加桂枝、黄芪以益气固表、温经通阳。

如果胸中闭塞不通,或胸闷气闭,心中烦乱,这是肺气滞涩不畅的原因,应当用青皮、陈皮,并稍加木香及槟榔行气破滞。

如果是在冬季,要加入吴茱萸、人参以温阳益气。如果出现胸中滞塞,有憋闷不通的感觉,这是由于外寒阻遏肺气,使呼出的气不能伸舒的原因,这时寸口必然会出现弦脉,或有微紧,这是胸中大寒的脉证;如果再查看舌头,会发现舌苔白而滑腻,这是下焦丹田有热、上焦胸中有寒的明显征象。丹田有热的,就会表现出尾骶部及臀部发冷,阴囊出冷汗,双侧睾丸发冷不温,这是因为寒邪犯肾,迫使肾气走散于经脉之中的原因。如果又感外寒,就必然出现小腹隐隐作痛,有了这些症状便可以判定下焦丹田有伏火,所以应当加黄柏、生地黄以养阴生津、退虚热,而不能错误地将其当做寒证治疗。

如果在秋冬两季天气寒凉时,出现腹痛,可加半夏,或是益智仁、草豆寇之类的药温中止痛。

如果病人发热,手摸肌肤也能感觉到发热的,这是表证,多由肺脾气虚,外感风寒所致。只要服用补中益气汤一两服,让病人微微汗出,热就可以消退。

如果脚膝痿软,行走无力,或者下肢疼痛,这是因为湿热侵犯肝肾,而致津气耗伤,筋骨失养,可以加少量黄柏,煎好后空腹服下;如果病症还未消失,则要加大黄柏的用量,并加汉防己1.5克以清利下焦的湿热,下焦的湿热得泻后下肢的活动就会恢复正常。

如果唾液较多,或者是唾出白沫,这是寒邪停在胃脘所致,应当加入益智仁以温脾、摄涎止唾。

如果气短、呼吸困难,服清暑益气汤两三服即可;倘若服药后,呼吸仍然短促的,这是胸膈及肌表受寒邪侵袭、肺气被阻遏不能宣发所致,应当宣发卫阳于肌表,方中羌活、独活、藁本的量要减少,升麻要增多,柴胡的分量次之,以升发阴气;而黄芪的用量要加倍,以补气升阳、益卫固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