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最流行的管理智慧
10266600000032

第32章 “挖墙脚”是抢夺人才的有效方法

1981年底,微软公司已经控制了PC机的操作系统,并决定进军应用软件这个领域。比尔·盖茨雄心勃勃,认定微软公司不仅能开发软件,还要成为一个具有零售营销能力的公司。他的打算不坏,但人呢?微软公司在软件设计方面,人才济济,不乏高手,可市场营销方面,关键是卓越性人才的匮乏却属软肋。没有这方面的人才,微软别说要进入市场,连门都找不到。

盖茨虽然看到了光明的前途,却感到寸步难行。

但盖茨还是迈出了非凡的一步———挖人。

四处打听,八方网罗,最后,锁定了肥皂大王尼多格拉公司的一个大人物——营销副总裁罗兰德·汉森。

“汉森是个营销专家,可对软件方面完全是个门外汉呀。”盖茨的幕僚有点不放心。

盖茨看中的是汉森对市场营销具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盖茨将汉森挖来,委以营销方面的副总裁这一重任,负责微软公司广告、公关、产品服务以及产品的宣传与推销。

汉森上任后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给微软公司这群只知软件、不懂市场的精英们上了一堂统一商标的课。在汉森的力陈之下,微软公司决定,从这以后,所有的微软产品都要以“Windows”为商标。于是,微软公司的不同类型产品,都打出“Windows”的品牌。为时不久,这个品牌在美国、欧洲,乃至全世界,都成为家喻户晓的名牌。

软件门外汉的汉森用品牌推动了市场销路。盖茨当然得意。但他的烦恼也是一个接着一个。

随着市场的日益扩大,尤其是海外市场的开发,微软公司的经营规模日益增大,公司第一任总裁吉姆斯·汤恩年近半百,已显江郎才尽,跟不上微软的快速疾走。

好在汤恩主动提出辞掉总裁的职务。

盖茨费尽心机,又找到了坦迪电脑公司的副总裁谢利。

他直截了当:“到微软来吧。”

“我能干什么?”

“总裁。”

谢利一来,就对微软的人事来了个大刀阔斧。他把鲍默尔提升为负责市场业务的副总裁,更换了事务用品供应商,削减了20%的日常费用??

谢利掌管下的微软在许多地方开始“硬”起来。

“挖墙脚”是现代公司抢夺人才的一种方法,但是有人会“挖”,挖起来神不知鬼不觉;有些人不会“挖”,挖起来笨手笨脚。

成功公司的产品能够不断创新和保持强劲的竞争力,这与它们赢得了人才是密不可分的。

挖掘人才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给他优良的物质待遇,充足的精神满足。

以下是挖掘人才时应该注意的几点:

(1)确保所聘之人员是公司真正急需的高级人才。在做出挖掘人才之前一定要考察清楚,公司需要哪方面的人才,而将聘用的人员是否具备这方面的素质。这要求分析公司的现状以及该人员的详细的工作历程与业绩,通过对比分析,决定是否应该聘用。

(2)确保企业有足够的资金实力支付高薪。

(3)对所聘人才要给予充分的信任,并为其提供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