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戚继光传
10265400000022

第22章 戚继光北调

我国北方有一个很重要的民族,就是蒙古族。12世纪,成吉思汗统一漠北各游牧部落,经过逐渐发展,形成蒙古族。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建立起强大而统一的元朝,由于统治不善,农民纷纷起义,元朝很快被推翻。朱元璋做了皇帝,从而有了明朝。原来的元贵族逃到北方,不甘心失去在中国的地位,便组织蒙古骑兵,经常向明北方边境进攻。16世纪中期,蒙古处于诸侯割据状态,几十个部落中,最强的是俺答汗,他拥有十多万骑兵,领地在今呼和浩特一带,靠近长城。俺答汗多次要求和明朝互通贸易,明政府却总以蒙古诸侯忽战忽和、不守信用为理由,拒绝俺答汗的要求。俺答汗十分气恼,时常派蒙古骑兵越过长城,骚扰边境。

1562年,历史上有名的昏官严嵩被罢免官职。不久,昏庸的明世宗也死去。新继位的明穆宗还比较开明,意识到国家所处的危险处境,决心采取策施改变这种不利局面。加强北方防御力量是很重要的问题。他采纳了吴事来的建议,打算把在南方抗倭斗争中屡建奇功的谭纶、余大猷、戚继光调到北方,以训练边防军,抵御蒙古骑兵。

调令传到南方,南方政府都不大愿意。谭纶、戚继光、余大猷都是名震东南的名将,如果一齐调走,势必削弱南方军事力量。他们纷纷上书,请求朝廷不要一齐调走。

明穆宗答应了他们的请求,决定只调谭纶一人。谭纶上任之后,目睹北方防务的松弛。长城年久失修,处处破烂不堪,几乎失去了防御功能。各地军营年久失修,非常破。士兵们松松垮垮,纪律松弛,许多都是老弱残兵。这样的条件,这样的军队,怎能防御蒙古铁骑?谭纶深深意识到,北方的军队太差了,和戚家军、俞家军根本没法比。要使北方防务坚固,必须有一支强大的军队,所以当前最重要的就是训练军队。在训练中,他发现更多的困难,这都是靠他自己很难克服的。他想起了好友戚继光,他才华出众,善长练兵,把他调来,会帮自己的大忙。他立刻上书朝廷,请求调戚继光到北方,帮助练兵。朝廷答应他的请求,立刻下了调令。

戚继光要去北方的消息传开后,戚家军将士和当地百姓都十分难过,人们都舍不得这么好的将领。镇守广东的好友余大猷听说后,因不能亲自送行,派专人星夜赶路给戚继光送来贺信。信中鼓励他说:“大丈夫在世,要与一代豪杰竞风流,在东南就可以了;要与千古豪杰竞风流,应到北方!”

戚继光何尝不是这么想的。多少年来,一直梦想成为一个千古风流的大将,指挥兵车几千,铁骑上万,甲兵几十万,在西北大漠上纵横驰骋,一声号令万众应,一次长击直驱几千里,那该是多么雄浑的气概,多么壮观的场面!历史上许多名将,如卫青、霍去病、成吉思汗等,哪个不是率部几十万,纵横西北大漠,留下千古美句。戚继光从小就立下志向,以这些名将为楷模,成为千古风流的大将。十几年来,他驰聘在东南抗倭战场上,大小数百战,打出很大的威风。但他心中老觉得缺些什么,作为一个大将,却从未统兵十万,长驱千里,打几场真正的大仗。这次调往北方,可以实现多年的宏愿了,他心里十分激动。

戚继光要与朝夕相处的将士们和乡亲们告别,启程北上。他的好友汪道昆,送了一程又一程。戚继光含泪回首,说:“汪兄,留步吧。”汪道昆拉住他的手,勉励他说:“大丈夫当名垂青史,希望你能干出番大事业。”望着这位宽厚的长者,戚继光使劲点了点头。

在他面前,是一个崭新的天地;他人生的篇章,翻到了镇守北方这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