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把人生折叠51次
10249100000020

第20章 书写失败

成功固然有方法,失败必然有原因。一个人在追求成功的同时,免不了会遭受到许许多多的挫折和失败。曾经踏踏实实地去奋斗但结果却失败了,这也许是人生的最大悲剧,但这并不代表我们不再需要踏实了。除了少数的成功者之外,绝大多数人都遭受过失败或正在失败。在这里,我们将谈到,除了要对自己所选择的目标有强烈的信心、明确的目标,坚韧不拔的毅力外,而必须懂得善于书写失败,并从中总结出失败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下次重蹈覆辙,以使我们得到一个美好的人生。

千金易得,教训难觅

俗说话:“吃一堑,长一智。”“摔个跟头,学个乖。”失败是成功者最好的课堂,一时的失败,往往会使我们终身受益,会激励我们勇往直前。所以,我们必须要学会书写自己的失败,并从中得到教训。因为,“千金易得,教训难觅”,教训才是真正的力量。

二十余年来,虽然微软一路坎坷,但盖茨认为习惯于书写失败,并从中得到教训,才是成功的基础。因此,盖茨常常雇佣在其它公司有失败经验的人做其助手,借用他们的经验避免重蹈覆辙。盖茨最为欣赏的人是福特汽车创始人福特和通用汽车创始人斯隆。盖茨办公室有一张福特的照片,作为激励,也作为警惕——福特梦想做出便宜好用的交通工具,创造出汽车世纪,但最后执着地坚持原来的信念而不能持续进步,二十年后霸主地位被后起的通用取代。悬挂一张福特照片,既是对他普及汽车全民化的崇敬,又是对他的失败警惕自己的一种书写方式。

人生如大海一样,潮起潮落,谁都会遇到无数次的失败。失败了并不算什么,只要我们能把它书写到心中,从中学到教训,成功的日子就不会太远。领导力训练专家彼得·杜拉克说过:“一个愈优秀的人,他会犯愈多的错误,因为他愿意尝试更多新的事物。一个从来没有犯过错误的人,我绝不会提拔他到高的领导职位,因为他的表现一定很平凡。”

失败虽然能给我们以打击,使我们对成功的希望趋于渺茫,但这决不是主要的。失败更给我们以教训,使我们明白很多失败以外的经历得不到的东西,其教训也就越刻骨铭心。

“良药苦口利于病”,书写失败有利于我们从中吸取教训,进而成功。所以,我们要学会从失败中找到教训,不然,只能失败、失败、再失败。

在河北一个穷县城的一所中学里,有一对既是同学又是同事的朋友,同一时候他们相约到北京创一翻事业。方伟筹措到5万元开了一家饭馆,张斌筹措到7万元开了一家家具厂。种种原因,他们都败下阵来。方伟说亏损3万元,张斌亏损了近6万元。他们的同乡好友们都有劝说他们回去当教师,说现在教师的待遇不错了,又轻松,又是铁饭碗,何苦出来受苦?

方伟被说服了就回去继续当教师。张斌坚决不回去,后来他搞过服装店,又办过玩具厂,每次他都亏蚀得天昏地暗,元气大伤,靠举债度日。然而他每次失败后,总是拿出自己的小本子细细记载下自己为什么失败。最困难的时候他宁愿推着木头车卖水果,甚至用破旧的摩托车去搭客也没有忘记创业。

有一天,张斌在批发市场发了一些水果到一所学校旁卖,其结果水果只卖出了10斤,而剩下了30斤水果。张斌一连几天都是这样,他不得不去和别的水果商套近乎,终于得出了结论,原来他们这些水果商都在学校周围得了好几年了,而且他们发的水果价钱低,卖的也自然比自己的低。张斌找出了症结后,马上吸取教训并记录在了本子上。第二天,他跑到了京郊,为的就是能够直接找果农商谈批发水果的价格,这样一来自然要比学校旁的水果商批发的价格低,而且产品也很新鲜,样式也多。果不其然,生意红火了起来。慢慢得又在学校旁租了一间水果店,生意依然火爆。到后来,他又在学校旁边开了一个“京隆”超市,同样是生意好的不得了。接着,张斌又在全国开了分店……

三年后,听说方伟已经取得一级教师资格,但他经常埋怨工资太低,没有钱买房子更不敢想小汽车了。而张斌今天却住漂亮的洋楼,天天开着他那辆进口宝马小车出入各大宾馆娱乐场所。

一次校友聚会后,张斌开车送方伟回宾馆,路上方伟就问张斌是怎么成功的。张斌随手从车的前挡风玻璃前拿出了一个小本子,那里面记载着张斌从屡屡失败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方伟看完后,终于明白了。

张斌这种善于书写失败,总结成功经验的特质,造就了与别人的巨大不同,也就是这种精神,让他转败为胜,成就了自己的梦想。

许多人认为在他们与成功之间有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自己永远也跨不过去,其实失败和成功之间的差别很小,只要你勇于尝试,能从失败中提取成功的经验,那么你就会成功。许多失败者,当他们放弃的时候,都不知道自己已经离成功那么近了。

“千金易得,教训难觅”。所以,要想从失败中学到教训,首先我们不能失去信心,更不能放弃,应该把失败书写下来,以便于从失败中找到致使你失败的因素。只有这样,你才能从失败中学到教训,吸取教训,获得成功。

书写失败,鞭策自我

失败了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懂得如何去书写失败,并能勇敢接受失败的鞭策,才是迎接成功的动力。

失败可使强者更强,勇者愈勇,但它也可能使弱者更弱,甚至一蹶不振。

著名的电台广播员莎莉·拉菲尔在她的30年职业生涯中,曾被辞退18次,可是她每次都放眼最高处,确定远大的目标。最初由于美国大陆的无线电台认为女性不能吸引听众,没有一家肯雇佣她。她好不容易在纽约的一家电台谋到一份差事,不久又遭辞退了,说她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莎莉并没有因此灰心丧气。她不但敢于把失败书写下来,更重要的是她善于从中总结失败的教训。

一次,她又向国家广播公司电台推销她的畅谈节目构想。电台勉强答应了,但提出要她在政治台主持节目。“我对政治所知不多,恐怕很难成功。”她也一度犹豫,但坚定的信心促使她去大胆地尝试了。她对广播早已经车熟路了,于是她利用自己的长处的和平易近人的作风,大谈7月4日国庆节对她自己有何意义,还请听众打电话来畅谈他们的感受。听众立刻对这个节目产生兴趣,她也因此而一举成名了。

如今,莎莉·拉菲尔已成为自办电视节目的主持人,曾两度获奖。她说:“我被辞退18次,本来可能被这些厄运所吓退,做不成我想做的事情。结果相反,我让它们鞭策我勇往直前。”

事实证明: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仍能立于不败之地的那些成功者,就是那些敢于书写失败,总结教训,勇往直前,敢于正视现实的人,他们把失败当成一种自我鞭策,一种激人奋进的力量。

社会在飞速地发展,如果你稍一疏忽,就有可能被社会淘汰,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这就是社会发展的规律,全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在时时刻刻地发生着改变。如果你不懂得或者不敢于书写自己的失败,那么你永远也得不到教训,更谈不上如何去跟上社会的步伐,你很可能会被社会抛得愈来愈远。

现实生活的过程中,有的人不敢书写自己失败,怕失败会给予自己更大的打击或绝望,所以他们在失败中依然不敢改变自己,觉得改变自己后,担心会遇到更大的失败,结果总是“踏踏实实”的生活着。试想,如果长久以来你在失败中不曾改变,那么你的成长在哪里?如果你一直都安于现状,没有从失败中得到教训,那么你有办法面对竞争,争取胜利吗?

许多时候,担心是多余的,欣然地书写失败,坦然地面对现实,勇敢地接受挑战,就会塑造一个“全新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