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中国历代体育史话(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10244800000015

第15章 对弈与竞技

围棋作为我国传统的体育竞技项目,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和深厚的群众基础。随着时代的发展,围棋日臻完善和普及,逐渐形成了一种娱乐与竞技一体的体育的活动。

琴、棋、书、画是中国四大古老的文化艺术,它们伴随着儒、释、道思想和其他文化艺术,融贯于绵绵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史。其中的棋指的就是围棋,它不仅和其它艺术具有共性,诸如抒发意境、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生慧增智等等,而且还与天象易理、兵法策略、治国安邦等相关联,因此,它又是一门综合性文化艺术。

天人合一、和谐中庸

“天人合一”、“崇尚和谐”、“恪守中道”是中国古人对体育人文精神最重要的体现,主张人类在生产活动中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主张人与人之间要和睦相处,为人处世要奉行“中庸”之道,才会吉祥。围棋说到底,就是用黑、白子所代表的阴、阳两种势力的争斗,黑白双方为了争夺生存空间,进行对抗、搏斗。因此争斗不息、循环不已,与人类为了争夺自然资源、生存空间而进行的对抗非常相似。围棋的棋盘实际上可以看作“地”道,无论人们之间如何争斗,都不能破坏棋盘,即不能破坏生态环境,否则棋子将倾覆,这也象征着全体人类将灭亡。

围棋的基本思想理念是“调和”,黑白双方通过斗争,相互忍让,达到一种和谐的共生状态,都能够各自平安,和睦相处。

超越自我的胜负观

《左传

鲁襄公二十五年》的记载:“奕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而况君而弗定乎?”意思就是说:下围棋的人举棋不定,就战胜不了对手,何况安置君主这样的大事呢!道家讲“上善若水”,因为水是最能适应一切环境的,它可以随容器的形状任意改变外形,同时它又能改变环境,水滴石穿,沧海桑田。这带给博弈者的启示就是勇于改变自我、战胜自我,才有可能战胜敌人。

清代黄龙士素来以“弈圣”自负,争强好胜,从不服输。一天,徐星友请来三位弈林中的高手,每人棋力只比黄龙士稍逊。然后请黄龙士到自己家中,指着早已摆好的三副棋说:“这三个人的棋艺很高,我同时与他们三人下棋,每次都输。三人口出狂言,说即便是您到了,也不会取胜。”黄龙士果然上当,马上请三人就坐,说是要“大杀三方”。结果,他东奔西走,轮流走子,这三人又都不是等闲之辈,直把黄龙士累得满头虚汗,使出平生手段,才把这三盘棋赢了下来。不过,就在当夜,黄龙士因为劳累过度,吐血而死。

围棋对竞技体育的影响还体现在权衡取舍的攻防观上。围棋是两个人的不断磨合的运动,为了达到围地的目的,适当的取舍是必须的。棋理上,不学会弃子就难以得到最后的胜利。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下围棋,要有平常心,不能患得患失,要沉着冷静,做到“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唐高祖起兵时,他的儿子李世民与草莽英雄虬髯客对弈,双方以下棋为名,相互试探对方的才能。虬髯客对四子摆放于四四星位,称:“老虬四子占四方!”李世民则沉稳地将一子放在正中的“天元”,谓:“小生一子定乾坤!”虬髯客遂推棋认输,放弃了与李世民争夺天下的想法。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贫苦农民,习棋虽晚,但甚是着迷,大将徐达每与朱元璋对阵都故意输棋,只一次赢棋,却在盘中摆出了“万岁”二字,使朱元璋转怒为喜,赠徐达一楼,赐名“胜棋楼”。

它将科学、艺术和竞技三者融为一体,有着发展智力,培养意志品质和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思想意识的特点。

延伸阅读

围棋九品制

在我国古代,围棋棋手的等级称为“棋品”。因受人品、官品、书品“九品”的影响,围棋也设“九品制”。“九品”名称,最早见于北宋张拟的《棋经品格篇》:“夫围棋之品有九,一曰入神,二曰坐照,三曰具体,四曰通幽,五曰用智,六曰小巧,七曰斗力,八曰若愚,九曰守拙。”明清两代围棋等级分为国手,二手,三手,四手,国手有大家、名家之分,其余各手又分先后,也近似于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