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恐龙百科
10226700000022

第22章 沱江龙

沱江龙拉丁文的含义是“沱江爬行动物”。其化石发现于我国四川省沱江流域的自贡市,是我国最负盛名的恐龙之一。在中国发掘的首例几乎完整的恐龙骨骼化石就是沱江龙的骨骼化石,其保存完好的骨骼化石现陈列于我国的几家博物馆内。

沱江龙的外观

沱江龙身长7米,高2米。头骨小而顶部低平,嘴部长而尖,背部隆起,牙齿较多,呈树叶状。骨板大而多样,最多可达17对。背部的骨板呈三角形,荐椎部和尾部的骨板呈扁锥形。从颈部到荐椎部骨板逐渐加厚、增大并变高,最大的一对长在荐椎部。在它的肩胛部各有一根向后的钉状棘刺。沱江龙的相貌虽然比较凶恶,但它的性情却很温和。

尖利的骨板和尾刺

沱江龙从脖子、背脊到尾部,生长着17对三角形的骨板,比剑龙的骨板还要尖利,其功能是用于防御来犯之敌。另外,沱江龙的骨板也可以用于采集阳光,它们就像太阳能板那样吸取热量。当这些骨板中血液的温度升上来时,热量就通过血管流遍全身,就像水在暖气管道中流动一样。在沱江龙那短而强健的尾巴末端,还有两对向上扬起的利刺,使它可以用尾巴猛击所有敢于靠近的肉食性敌人。

沱江龙的发现

1974年,重庆博物馆制定了一个计划,准备进入四川省自贡市附近的五家埧进行挖掘工作。经过三个月的挖掘,从上部沙溪庙组的侏罗纪晚期的岩层中,清理出106柳条箱、重达10吨的骨骼化石。这些标本经过中国恐龙专家董枝明的研究,复原了两具峨眉龙的骨架,一具四川龙的骨架,以及一具沱江龙的骨架。其中沱江龙的骨架是亚洲有史以来所发掘到的第一只完整的剑龙类骨骼。

沱江龙的生活习性

沱江龙可能生活在茂密的丛林之中,这样既便于取食,又便于隐蔽自己。虽然它几乎全身披甲,但那些凶猛的肉食性恐龙仍是沱江龙的天敌。沱江龙主要取食低矮植物的枝叶。沱江龙的牙齿是纤弱的,不能充分地咀嚼那些粗糙的食物,因此它们可能是在吃植物时一起吞咽下一些石块,这些石块可在胃中将食物捣碎。沱江龙很大一部分时间都花在找食物、消化食物上。

沱江龙的邻居

沱江龙的邻居是峨嵋龙。峨嵋龙是生活于侏罗纪中期的一种体形较大的恐龙,体长12~14米,高5~7米,头较大。脖子很长,超过其尾巴长度的1.5倍。峨嵋龙前肢短而粗壮,前肢第一指有爪,后肢第一、二、三趾上也有爪。它主要生活在内陆湖的湖边。牙齿粗大,边缘有锯齿,以植物为食。峨嵋龙喜群体生活。目前发掘出的峨嵋龙的种类主要有四种,分别被命名为:荣县峨嵋龙、釜溪峨嵋龙、天府峨嵋龙与罗泉峨嵋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