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优秀教师与学生沟通的艺术
10210500000017

第17章 在赞美中的沟通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研究发现:“人类本性中最深刻的渴求就是受到赞美。”对学生进行赞美是人文精神再教育教学过程当中的渗透,需要教师能够发现人性的美好,看到每个学生都有聪明、好学、向善的一面,让学生在“我是好学生”的心态之中健康成长。那么,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赞美渗透这个育人理念呢?

1.挖掘学生的闪光点,以达扬起风帆之目的

要知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教师要善于捕捉到孩子身上的闪光之处,及时地对学生进行赞美,树立起他们的信心,从而发挥学生们的内在潜能。抓学生的闪光点去赞美,学生会感到一种满足,会全面地审视自己,会意识到自己有所不足,同时也能接受别人的意见,产生逐渐完善自己的愿望。特别是对于那些学习成绩不突出并且还有自卑感的学生,因为他们长期受到歧视、遭遇冷落,通常都会很心虚,对外界也极为敏感,对他人心存戒备,看起来似乎是缺乏自尊,事实上他们内心深处极其渴望受到教师的理解和信任,他们也非常在乎老师对他们的评价。俗话说:气可鼓不可泄。几句真心的赞美也许能创造一个奇迹,能令人鼓起学习生活的风帆。

2.称赞学生微小进步,以达到增强学生自信之目的

作为成长中的个体,学生身上的不良习惯和弱点是难免的,然而对于学生的种种问题,老师们感到束手无策时,往往会采用批评的方法,结果情况越来越糟。倘若适时地采取赞美的方式,以一颗平常心对待学生们的每一点长处,对他们的每一次进步表示肯定,自然也就会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他们的价值表示欣赏,从而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3.赞美学生的生活琐事,以达规范行为之目的

教师赞美学生,要从学生细微的生活琐事着手,实事求是,不要单纯地说一句“你真聪明”“你真棒”“你真是个好学生”诸如此类笼统的话。赞美是为增强学生的行为,良好的行为来源于生活,教师必须特别强调那些令人满意的具体生活琐事,教师的赞美越具体,学生对好的行为就越清楚,遵守的可能性就越大。比如学生把教室打扫得十分干净,遵守秩序、礼貌谦让等生活琐事。

4.赞美要真诚,注意分寸,讲究方法,以达育人之目的

一位哲人曾经这样说过:“只有那些真正的赞美,才能打动别人的心灵。”赞美一定要实事求是、诚心诚意,切忌虚假,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目的。教师想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做一个细致入微的人,热心的人,打心底对学生关心爱护的人。要做深入细致的调查,多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发现他们每一个细小的优点,从而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对他们加以表扬。赞美若运用不当,就会出现“药轻则无效,药重则伤人”的效果,所以,教师对学生的赞美一定要把握好“度”,既不能人为地拔高、掺水和作假,也不能如蜻蜓点水般不着痕迹。如果赞美夸大其词,人为拔高,不仅起不到激励学生、启发学生学习兴趣之目的,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这对教师的要求便是真心诚意,因人因事,因时因地,采取不同的方法,唯有这样才能将赞美的效果增大。

总之,教师要学会慷慨地赞美学生,因为赞美是阳光,它使学生的生活处处充满温暖与生机;不要吝啬赞美,因为赞美是春风,它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温馨与和蔼;不能小看赞美的作用,因为赞美是火种,它能将学生心目中的憧憬与希望点燃。

(玲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