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优秀教师与学生沟通的艺术
10210500000013

第13章 教师语言魅力的提升方式

教师语言属于通用语言的一个发展分支。通用语言所具有的基本修养要求,教师语言全都应该具有。根据教师工作的性质、目的和任务,纵观通用语言修养和教师语言修养要求,教师语言的修养内容仍需强调以下几点:

1.教师应该具备较高的文化知识修养

文化知识修养与语言的关系,是“原材料”与“加工厂”的关系。一个人纵然口齿伶俐,但倘若肚里墨水不多,说起话来,只会给人言之无物的感觉。教师虽然都是高度专业化的学术工作者,但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强调教师要学识渊博;不仅要有比较高深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具有比较广泛的一般知识。从教师语言角度来讲,教师学识渊博,好处多多。首先可以使讲解融会贯通,教师解释原理,阐明事理,可以做到驾轻就熟,深入浅出,而不会显得缠夹不清,晦涩难懂。其次可以使语流顺畅,语义连贯,而不会显得呆板迟滞,赘语连篇。最后,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教师学识渊博,必定才情充沛,所以或举例,或引用,或设喻,都可以做到信手拈来,游刃有余,使讲课显得生动活泼。最后,还有利于教师高屋建瓴地把握问题,将学生的认识逐步引向深入。

2.教师应该具备较强的口齿能力

口齿能力是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口齿能力不同于口语能力或语言的一个重要之处是,口齿能力着重指人的语言语调能力。语音要清晰、明亮、准确,语调要抑扬顿挫、俯仰生姿,这是通用语言的一个基本要求。但是,教师语言在这个方面的要求,要明显高于通用语言。个中原因不言而喻。“一口话”是教师将知识与美德洒向学生心田的主要工具,教师首先要确保学生从语音角度“听得懂”“听得见”“听得清”,并且“耳感舒适”;声音含混,太大或太小都不行。进而还要求做到声情并茂,绘声绘色,一张一弛,使声音像磁石“粘”住学生,既吸引学生,使之聚精会神,听得津津有味,又通过声音或语调的丰富变化,减轻学生的学习“磨损”。所以,口齿不清或方言太重的人不适合教书;讲话声音或细若游丝,或响若雷轰,或语调平直,也不适合教书。教师的语言艺术,首先应该表现为善于运用语音语调的艺术。

3.教师应该具备高尚的师德

师德似乎与语言无关。但实际上,它是教师良好的语言修养的灵魂。俗话说:“人亲水也甜。”首先,一个人具有良好的师德,他自然热爱他的事业;对自己的学生,他自然知道应该怎样说话,也非常讲究说话的艺术。其次,一个人具有良好的师德,他自然非常尊重、理解、关心、爱护学生,学生也自然非常亲近、爱戴、信赖这样的教师;这样的教师,纵令他可能拙于言辞,或一时嘴笨,但他的言语自然会有一股热情、朴实、真诚的魅力,产生一种“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效果。高尚的师德,可以从不同角度,概括出许多条来,但是最核心的一条就是一个“爱”字,就是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热爱,会使一个教师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也会使教师不知疲倦地工作并乐于遵循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去教书育人。这都有助于增强教师的语言魅力并使教师语言永具青春活力。

4.教师应该精通业务,具有良好的教育学

心理学和教学法上讲的精通业务,就是指教师处于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状态。狭义的精通业务,是指能够娴熟地运用专门的学科知识和技能处理专门工作中的问题。对于教师来说,广义的精通业务,还应包括能够娴熟地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原理进行教书育人。精通业务,是教师修养的核心。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分别是从不同层次和角度揭示教育教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则,展示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技巧的。能否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原理科学地教书育人,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一个教师既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修养,又懂得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原理教书育人,是确保他的语言具有教师职业特点、达到教师语言表达要求的技术上的关键。只有这样,他的语言表达才能做到规范、科学、准确,才能做到机智灵活、流畅宛转。

(高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