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
10188200000041

第41章 教育孩子需要大智慧(18)

重要的不是你得到的,而是你付出的;

重要的不是你的成功,而是你的价值;

重要的不是你学到的,而是你传授的;

重要的是你的每一次正直、怜悯、勇敢和牺牲之行为能够使人充实、让人强大或是能够激励他人,让他们以你为榜样;重要的不是你的能力,而是你的性格;

重要的不是你认识多少人,而是在你离开时,有多少人感到这是永久的损失;

重要的不是你的记忆,而是爱你的人的记忆。

让我们的一生不是因为偶然而变得重要,不是因为环境而变得重要,而是我们自己的选择,选择让自己的生命有意义!

不少人投来诧异的目光,我报以善意的微笑,放低声音继续背,直到滚瓜烂熟。

读书渐佳境后,我深深感到人类文化的星空太浩瀚了,时间太有限了,要读的书太多了。我产生了一种阅读饥饿感,饥饿感带来了阅读的如痴如醉。那一时期,晚上我最多休息六个小时,而读书时间累计超过十小时。

有时由于特殊原因,一两天没有翻书,失落感和空虚感就会向我袭来,我甚至会感到浑身不舒服。

如饥似渴阶段,我读了《理想国》《小逻辑》《柏拉图全集》《道德经》《论语》《墨子》《孟子》等中外经典,还读了《史记》《资治通鉴》《二十四史》《中国通史》等历史书籍;我还通读了获历届茅盾文学奖的优秀小说,如《白鹿原》《将军吟》《穆斯林的葬礼》《平凡的世界》等二十多部小说。

《平凡的世界》十年前我读过,此时再次阅读,别有一番滋味,也难免会产生一些新的感慨。

在陪读的两年里,我大约读了二百多本各类书籍(好书精读、反复读,一般的书粗读即可),写下了八十余万字的读书笔记和教子心得。通过读书和思考,我感到自己站得高了、看得远了、心胸也开阔了。我的精神格外充实,内心也相当淡定,总感到内心深处有一种力量在涌动、在升腾。

我常常这样想:人类之所以伟大,是因为我们的祖先发明了书籍。如果没有书籍,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这是不堪设想的事情;如果没有书籍,我的陪读很可能无功而返、半途而废;如果没有书籍,我不可能在异地他乡度过七百多个苦行僧股的日日夜夜;如果没有书籍,我不可能在加强修炼、提升自我方面走这么远;如果没有书籍,我不可能积累那么多教育智慧和人生感悟;如果没有书籍,孩子不可能对我有这么高的认可度;如果没有书籍,我和老师不会有那么多共同语言;如果没有书籍,家庭教育不可能对学校教育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如果没有书籍,孩子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进良性发展的轨道。

感谢书籍,我最忠实的朋友,我最亲密的伙伴。烦闷时你给我乐趣,无助时你给我力量:你给我的生命添加意义,你让我的灵魂得以升华。今生今世能认识你这位挚友,是我三生修来的福分。

我的陪读生涯,就是我的阅读生涯;我的阅读过程,就是我的成长过程。因为阅读,我找回了教育孩子的自信;也因为阅读,我真正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找到了新的人生目标和意义。

四、八十万字成长日记

不少家长认为,对于孩子的教育投,就是一个经济硬实力的比拼。事实上,父母的“简单”投,只能换来“粗暴”的回报,而父母发自内心、不带功利的情感投资和身体力行的自我提高,却能换来丰硕的成果和孩子的真情回馈。万字的读书笔记,记录了我对孩子付出的心血,也见证了自己的厩长。

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来说,家庭环境比教育环境更重要,父母的情感投比金钱投更重要,父母的软实力比硬实力更重要。如果把家庭比作一列火车的话,那么,硬实力决定了火车的动力,软实力则决定了火车的方向。为了切实提高自己的软实力,我在读书的同时,踏踏实实地做了一回小学生。

读书常常伴随着思考。为了能捕捉住稍纵即逝的灵感,我习惯把读书、思考的思维火花记录下来,因此就有了读书随笔。为了记录下和孩子共同成长的心路历程,也为了给自己心灵打下印记,我把记日记、写随笔作为每日的必修课来完成。随着日记、随笔的日渐积累,我也经历了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我逐渐意识到:日记是道德长跑、意志长跑的记分牌;是进行自我教育的最优化方式;也是人格磨练的真实见证。

陪读的两年时间,我写了篇、余万字的日记和随笔。下面是其中的几篇。

月号

孩子是一本“天书”,也是一本“百科全书”,把这本书读懂了,很多书不用读就懂了。

孩子因为爱父母、在乎父母,才会让父母管教,才会接纳父母的建议,才会考虑父母的感受,才不会让父母失望。孩子听父母话,不是天经地义的、顺理成章的,而是父母要珍惜,要感动的。

孩子努力学习是难能可贵的,不是本来就应该的。

为人父母者,不但要感谢孩子,甚至要感恩孩子。感恩孩子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理由。

)上天赐给我们一个完整的孩子,相貌端庄,五官匀称,鼻子是鼻子,眼是眼,会叫爹,会喊娘。面对这么一个精灵,我们怎么感恩都不为过。

)孩子给了我们做父母的权力,让我们的生命得以延续,让我们的精神、思想得以传承。

)孩子把我们推举到了榜样、楷模的崇高地位,孩子给了我们不断成长的机遇和动力,让我们的人格日渐完善,修养不断提升。

)孩子给我们带来天伦之乐,孩子给我们的生活增添无穷乐趣,孩子让我们的生命更加丰富多彩。

)孩子给了我们生活的勇气和力量,孩子带给我们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

月日

“要好好学习”这句话是不少家长的“口头禅”,但是这句话不但对孩子的成长没有一点建骨“生帮助,甚至有不少负面影响和破坏性作用。我在随笔里对“口头禅”的危害进行了剖析。

增加三分厌学情绪。听到这句话,孩子就会无意识的、本能的产生对抗情绪。父母不厌其烦的叮嘱孩子好好学习,使孩子认为学习这件事是父母交代的任务,既然是父母的事情,又何必那么上心呢?

②造成孩子内心不和谐。学习本来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加进了父母的提醒和说教,就融进了强制的成份和功利的因素,孩子明显感觉到了不快乐,把自己和学习对立起来,学习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父母对孩子不信任。父母反复交代孩子要“好好学习”,背后的潜台词是:

“你那么不懂事,总是不努力学习,不然,父母不会督促你”。

这句话传递给孩子的信息是,父母不信任孩子。

悟透了这些道理,我再也没有对孩子进行过“好好学习”方面的说教,这样就减少了很多人为的不和谐因素。当然,我并不是不关心儿子的学习,我会更科学的给他注信心和力量。

其实,家长朋友少说或不说这句话,至少对孩子的学习不会帮倒忙,甚至还会有一定帮助。学习是孩子的事情,相信孩子能完成学习任务是对孩子的最大支持。无为才是最大的作为。

年月日

有一天,妻子为一件事抱怨我,开始我内心还算平静,当妻子不停唠叨时,我心中的怒气开始往上涌。虽说控制住了自己,但我心里感到憋屈。那天晚上自省时,我写下了下面的随笔。

这么两句话你都消化不了,足以反映你的胸怀,足以看出你的肚量,你离虚怀若谷还差十万八千里呢。这次虽没发作,但离失控有多远呢?你连自己情绪都掌控不了,还指望能做好什么呢?稍不顺心的话你都听不进去,还谈什么品格修炼?

你吃的亏还小吗?你的教训还不够深刻吗?你把妻子伤害得还轻吗?你对孩子负面影响还不够吗?为什么非要等到生气后才自我反省呢?为什么非要在伤害家人后再进行补救呢?为什么做事总要后悔呢?你为什么总是长不大呢?难道要把这些缺点带进坟墓吗?

你忘了孩子送你的生日礼物了吗?年我生日那天,两个孩子送给我一对寿星男女,寓意是希望我们夫妻恩爱、白头偕老。孩子在送我的生日贺卡上写道:笑一笑,十年少。孩子的意思是说我肝火太旺了,孩子在给我灭火。让孩子给自己操心,实在是一件丢人的事情。

婚姻问题专家说过,“喋喋不休是婚姻家庭中动听的音乐,唠叨是锅碗瓢勺交响曲中美丽的音符。聪明、智慧的丈夫都要学会接受唠叨,欣赏唠叨,享受唠叨。”说得多好啊!没有唠叨,那还叫家吗?妻子提醒你、告诫你,这不是在意你吗?这不是关爱你吗?

试想,一个政府没有纪律检查部门,将会有多少人犯错误啊?

一个丈夫离开了妻子的制约和监督,那不成了野百姓?尤其是在当今到处充满诱惑的时代,会有多少人走歧途啊!你有什么理由拒绝妻子的提醒和监督呢?

反思家庭里的冲突,都是自己过于强势所致。在和妻子交锋中,自己打出去的往往是“拳头”,妻子迎接的也是“拳头”,硬对硬,必然是两败俱伤。如果自己习惯用“手掌”接招,即便妻子打来的是“拳头”,双方都不致伤害,况且妻子也不会首先使用“拳头”啊!

强势是没有自信、缺乏智慧的表现,也是没有生命力的反映。

老子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所以,坚硬的东西往往是死了的东西,活着的、具有生命力的反而是柔弱的东西。柔弱、示弱应该是一个人的必备智慧,应该是为人夫、为人父的基本素养。

(年月日

"暑假,我和儿子回到家里。有两星期左右,我一不小心又掉进了各种应酬的漩涡,大块时间消耗在可有可无的交往上。诸多应酬耗费了我不少精力,为了放松自己,回家后还想看两集电视剧。偶尔坐到书房,心静不下来,看书心不在焉,写作没有灵感,许多该做的事情都打了折扣,读书任务和写作任务都没有完成。

等我意识到这个问题时,知道自己的心放野了,是该收拢的时候了。我觉得有必要和自己对对话了,于是拿起笔和自己交流。

你呀你,真是个不争气的家伙,你竟然荒废了那么多时间,做了两星期庸人,真令人汗颜!这是不可饶恕的错误,人一生有多少个两星期啊!

你够没出息了,自制力那么差,连自己都管理不好。你都几十岁了,难道还要别人管理你啊?在这个世界上,谁能管理住你呀?

除非自己管理自己。

人难免有惰性,紧严格要求、慢严格要求,还会有懈怠的时候,你这样有意放纵自己,实在不可原谅。你明明知道“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似平原跑马易放难收”,还要在外面疯跑,真是“朽木不可雕也”!

并不是应酬多了,而是你心甘情愿参与。那些应酬真有那么重要吗?真是非去不可吗?可去可不去∥,是大多数,你认真选择了吗?再说,哪一次也不是别人拉你去的,都是自己自愿去的。有的应酬未必是别人邀请的,甚至是由自己发起、自己主动挤贴的。

人难免会有应酬,如果所有应酬一概不婉拒的话,你来我往,应酬肯定越来越多。一个人天天周旋于应酬之中,就不可能集中精力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台湾作家李敖说过:“电视是批量生产傻瓜的机器。”这话虽然比较偏激,但也不无道理。天天看电视连续剧,看娱乐类节目无异于消磨光阴,你是一个肩负使命的人,你哪有这个权利?

你也知道虚度光阴是慢性自杀,但还是习惯于找借口,认为浪费半小时没啥,难道小块时间积累起来不就是大块时间吗?

我不敢说自己有多高水平,我也不敢说自己做得有多好,但我可以问心无愧地说,我从内心深处在追求进步。如果说我确有一定进步的话,这些日记、随笔自然是功不可没。

只有扎扎实实的脚印,才能留下前进的痕迹。读书可以增强心智、拓宽视野,但通过做读书笔记、成长日记,我才切实感受到书籍的营养融进了自己的血液和心灵,变成了自己的动力和精神。

五、“自我革命”和“一日考评表”

行为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为了改掉自己的“恶习”,成为一个合格的父亲,我给自己制订了“改变自我规划图”,严格地按照要求每天对自己进行考核,从内在素养到行为习惯都经历了一场艰难的蜕变。

在所有的阅读中,有两本书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两本书不仅给予了我家教的智慧,最重要的是从内心深处改变了我的人生态度,进而促使我进行了一场脱胎换骨的“自我革命”。

这两本书一是《曾国藩家书》,一是《了凡四训》。名家评论这两本书是东方励志奇书、创造幸福的宝典。两本书在我的心灵深处掀起了巨大的波澜,我不由自主地发出感叹:世界上竟有此等好书,作者太伟大了,伟大得让我觉得高山仰止。

袁了凡出生在书香门第,他的父亲袁仁在儒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与大学者王阳明、王艮(心斋)、王畿等在学问上有交流,和唐伯虎(唐寅)是知己。袁仁博学又善教育,对袁了凡早年影响极大。袁仁教子的重心在修田身:“士之品有三,志于道德者为上,志于功名者次之,志于富贵者为下。”

家庭教育为袁了凡思想的形成播下了最初的种子。

《了凡四训》是袁了凡的传世名作,它由《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篇文章组成。在书中,袁了凡以其渊博的学问和高深的修养,融通儒释道三家思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结合大量真实生动的案例,告诫世人要自强不息、改变命运。

袁了凡说,一个人不知道自己的过失,才是最大的过失。过由心造,亦由心改。改过自新必须具备三心:知耻心、敬畏心、勇猛心。要“一心忏悔,昼夜不懈”。改过要及时。“人命在呼吸之间”,一口气上不来就是隔世,想改也来不及了。改过要痛下决心,完全彻底。“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袁了凡通过改过、积善、谦德等道德实践,收获了子孙兴旺、进士及第、健康长寿,完成了传统社会里福禄寿圆满的人生最高愿望。

曾国藩对《了凡四训》最为推崇,他把袁了凡作为自己人生的楷模,还把《了凡四训》列为子侄必读的第一本人生智慧书。曾国藩二十八岁中进士,可谓春风得意,但他没有陶醉在科举胜利的喜悦之中,而是发现了自身的严重不足,意识到制约自己进步的障碍是缺乏身心修养。他下决心与过去告别,把自己的号改为“涤生”。所谓“涤”,就是荡涤过去不好的东西;所谓“生”,就是获得新生。表明了他同过去决裂、追求崭新境界的决心。

曾国藩对自己要求相当严格,甚至接近残酷。他用什么办法来监督自己呢?除和师友一起互相监督之外,主要是靠写日记。他以日记的方式来促使自己每天反省、检讨,以取得心灵上日日新的效果,特别是监督自己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的作为,这就是儒家所提倡的“慎独”。有三件事可以让我们对曾国藩的“慎独”得窥一斑:

第一件事,曾国藩的烟瘾很大,烟袋常不离身。吞云吐雾之后,又常感口干舌燥、咽部不适,于是他决定戒烟。数日没抽,难熬得要命,之后又开始抽了,烟瘾变本加厉。为了彻底戒烟,曾国藩一狠心,把跟随自己多年的烟袋一折为二,并操笔蘸墨,在日记中写下这样一段话:“念每日昏锢,由于多吃烟,因立毁折烟袋,誓永不再吃烟。如再食言,明神殛之!”时在道光二十二年(年)十月二十一日。从那一日起,烟便真正戒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