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惊天谋杀案背后的秘密:代价
10183600000034

第34章

晚饭后,所有民工集合起来,工地领导手持喇叭讲道:“大家注意听,有人破坏水利建设,白天我组织批斗,还有人说三道四,这是没有觉悟的表现!批斗坏人是革命行为,县长支持我们,现在,请县长讲话,大家鼓掌!”

掌声稀松,数百只手掌却赶不上工地领导一人拍得响。

县长大声讲:“一响掌声我就知道,大家并不支持他的‘革命行为’。所以,这次批斗大会,我们不批别人,就批他!捆起来!”

工地领导尚未醒过神来,便被五花大绑,于是大叫:“县长,弄错了吧,咱要批的是那女人,咋捆我?”

县长怒斥道:“共产党给你权力,你不为民服务,却仗权行恶,我不捆你捆谁!从今天起,你再不是共产党的官,明天起你老老实实扛起铁锹劳动改造!”

会场顿时掌声大起,凤嫂紧走几步跪在县长跟前,哭着跪拜。

县长拉起凤嫂,不知说何好。这时,有人走到凤嫂跟前,把一个馒头放进凤嫂手中,接着又是几个人走过来……

凤嫂怀里抱着十几个半半拉拉的馒头,面对会场的人群再次跪下。这位饱受凌辱的女人此刻被无尽的温暖所包围,她所能做的唯有以跪拜和眼泪对这些素不相识的人们表达感激之情。

眼前的一幕让县长为之动容。他对着话筒,大声地对人群讲:“大家知道吗?凤嫂的丈夫一年前因公牺牲了,孤儿寡母遇到这种年景,眼前的坎不好过呀。为了救孩子,她出此下策,还不值得同情吗?可竟有混蛋乘人之危占她便宜,实在可恶!看到凤嫂怀里的馒头,我都流泪了,这可是救命的东西呀,这么多人把救命的馒头送给凤嫂,相比之下,你这个工地主任,还有那个村支书,还算人吗?共产党的队伍里决不留这种混蛋!”

那个村支书也被撤销了职务,几天后又同工地领导一起被开除出党。

然而,故事并未到此结束。

凤嫂在县长的关照下被安排到工地伙房做饭,之前被工地领导开除的炊事员老根也被召回。凤嫂每天能够得到食物,省下大部分给孩子们吃。除了做饭,凤嫂主动干起件分外事:每天为民工洗衣服。许多民工了解凤嫂的境况,每当凤嫂把洗好的衣服送到跟前时,他们便掰块馒头给凤嫂,可凤嫂反而不要了,总说:“俺已经有份吃的,紧巴点,也能保住孩子们的命。家家都缺吃的,自己留着吧。”

工地伙食按人头定量,凤嫂虽在伙房却做不到“围着锅台多口饭”,但她觉得自己有了这份差事已经吃了天大的照顾,从未动过丝毫“多得一口”的念头。她把所有的干货全留给孩子们,自己每天的食物仅是早上那碗稀饭,这对凤嫂来说已经心满意足了,因为她知道村里好多人家一家几口人每天还喝不到一碗稀饭哩。

这天凤嫂端着洗衣盆又去洗衣服,却摇摇晃晃晕倒在地。老根大哥连忙把她扛回伙房,喂了半碗稀饭,凤嫂终于缓缓睁开眼睛。老根大哥心疼地说:“大妹子,每天光揉面做馒头得出多大力气?你就吃这点东西,还要给大伙洗衣裳,又饿又累的,谁顶得住?你呀,以后心眼得活点,不然可真要瞅着馒头当饿死鬼哩。”

晚饭快做好时,老根对凤嫂说:“你掀开笼,尝尝馒头熟了没有。”

凤嫂笑了,说:“大哥,您也算方圆有名的厨子,蒸馍熟不熟,一闻气味不就知道了,还用掀笼尝一口?”

老根说:“傻妹子,叫你尝你就尝,说恁多干啥?”

凤嫂掀开笼,掐一点放进口中。

老根说:“不开窍呀,叫你尝馒头,你就一口咬下半个;叫你尝稀饭,你就打半碗喝下去。”

凤嫂恍然大悟,原来老根大哥让她尝生熟是假,想让她尝饱肚子是真。

凤嫂每天晚上从工地往家带吃的,这事很快传遍了全村。有人说凤嫂每天都能带回家一兜子馒头,明白人一听就知道不可能有那么多,凤嫂带的充其量也不够她的几个孩子吃个半饱。而几个邻居家的孩子都信以为真,天黑后就跑到村头路口等待凤嫂,盼望能得到口吃的。

凤嫂终于到了村头路口,四个孩子突然围了上来,眼巴巴地望着凤嫂,伸出干瘦的小手。凤嫂犹豫片刻,从怀中掏出一个馒头,一块一块掰下,塞进孩子们嘴里。这时凤嫂突然看到远处还有个孩子,似乎不敢靠前,便问那是谁。一个孩子对她说,那是金山。

金山是原村支书的儿子。村支书在任时,多少有点小特权,全村人都吃不饱的时候,他一家人却没饿着。自从他因为欺负凤嫂被县长撤职后,一家人都和大家一样了,也饱尝了挨饿的滋味。

凤嫂明白,金山这孩子懂事了,知道爹当支书时干的坏事,所以没有勇气和其他孩子一样靠前求食。凤嫂想,大人是大人,孩子是孩子,还能把仇恨传给下一代吗?她慢慢走到金山跟前,从怀中掏出仅有的那个馒头,掰下一块塞进金山嘴里,而后说:“你是个好孩子,长大后别学你爹就中。”

凤嫂村头路口分食的事很快传遍了全村,乡亲们羡慕凤嫂摊到一份好差事,总算有口吃的。当然,乡亲们更称赞凤嫂心地善良,大家都知道凤嫂每天得到的食物还不够自己的几个孩子吃,这种情况下还能分几口给别人家的孩子,尤其是还给了原村支书的孩子,一般人的确做不到。

更受感动的是被撤了职的村支书一家人。原村支书的父亲对儿子说,你如果还算个人,就快去感谢人家。

原村支书鼓足勇气来到凤嫂家道歉、致谢,却被凤嫂举着棍子打了出来。凤嫂对着狼狈逃窜的原村支书的背影大叫:“这辈子甭想叫姑奶奶原谅你!”

村里人议论说,凤嫂受的凌辱太重了,摊到谁也咽不下这口气。

原村支书的父亲对着儿子又是一番大骂:当初让你当支书的人真是瞎了眼,你个混账东西造下的孽,叫家里人几辈子抬不起头。我要是你,站着让凤嫂打断腿也不挪半步。

老人带着祖孙三代九口人,跪在凤嫂家门口,冲着凤嫂说:“孩子,你不原谅那个狗东西,大伯能理解,大伯和一家人跪在这儿,是想谢谢你。”

凤嫂急忙出门,眼前的情景让她泪水连珠。她扶起老人,劝道:“大伯,各是各的事,俺只记恨一人,咱两家还是好乡亲。”

凤嫂的大度让老人无比感动,也让老人越发觉得儿子恶行难恕。回到家中,老人对着儿子又一顿臭骂:“人家死了男人,你就想占人家便宜,你没想想这一竿子要是真插下去,还不插烂自己的良心?人家不从也就罢了,你却想法折腾人家,给人家脖子上挂破鞋,你想没想过,你把破鞋挂到祖宗脖子上了,你让祖宗脸上无光!你当上村支书,老子好一阵子高兴,咋说也是共产党瞧得起。哪想到你为人行事要多差有多差,弄得一家人在乡亲们面前抬不起头!”

半个月后的一天夜里,老人在饥饿与悲愤中死去。埋葬老人那天,村里人在门前围观,却没人帮忙。这位被撤职的村支书自然明白乡亲们要看笑话。死人抬不出家门是乡俗中的大忌,而没有乡亲们帮忙仅靠自家人手是不行的。面对乡亲父老的冷漠他无话可说,这是他必受的惩罚。此时他唯一能做的就是面对乡亲不停地磕着响头。而人们无动于衷。

终于有人对他说:甭磕了,像过去那样,下个命令,叫谁干谁还不干?

被撤了职的村支书给谁下命令?此话当然是讥讽、挖苦。

他起身扑向老人尸体,扶柩大恸:爹呀,儿子不孝,让您老人家久等了。

又有人讲话了:“老少爷们儿,大伯辛苦一辈子,和大伙相处也不错,咱不看活人面也得看死人面,帮把手,送老人家上路吧。”

这是凤嫂的声音。这声音呼唤着宽容,这声音激发着友爱,这声音更震撼着死者亲属的心灵。

乡亲们拥上前,抬着老人上路了。

凤嫂的故事该结束了。然而仍有相关的话题需要探讨。

在那段饥饿逼人的艰难岁月里,类似凤嫂这样卖身求食的行为并不鲜见。人们无法用传统的道德标准评定她们,因为她们不是在“偷情”,而完全是为了保护生命,尽管对于许多女性来说,贞操与生命同样珍贵,烈女的贞节牌坊树在她们心中。这场大饥饿也许葬送了她们的贞操,玷污了她们的身子,但她们的心灵依然纯净,人们对她们除了同情,实在没有理由指责什么。

也有人说,凤嫂这样的女人们不应该仅仅得到同情,还应该受到尊敬,因为她们以自我牺牲的精神保护了亲人的生命,在抗拒死亡的过程中显示了自身的意志和力量。

但无论怎么说,这些不该发生的故事总归使人感到痛心,因为她们毕竟受到了伤害,心灵的创伤终生难以愈合。

“生命牌坊”当耸立

“贞节”是女性的财富,更是女性的尊严,“贞节牌坊”是留在女性心灵深处的建筑。而凤嫂以贞节换取生命,牺牲自己保护子女,其行何错之有?人们以道德为绳捆绑凤嫂的时候,是否想到生命的可贵?是否意识到无视生命是最不道德的行为?凤嫂“失身”无“失节”,因为她把“节”交给了“生命”;凤嫂之“过”并无过,因为她维护了生命的尊严!生命最可贵,保护生命就是保护人的尊严,“生命牌坊”理当耸立天地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