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久,路宪文对公社副书记说:“你这句话问得好啊,就凭这点,我原谅你的过错,因为我的错比你大得多。我也对你说句过心底的话,在你面前我是大官,可在更大的官面前我也是小官。我也有说了不算的时候啊,说到底,我们都是执行政策的人。”
路宪文停顿片刻,接着说道:“有些事我们管不了,可是管好自己没问题吧?眼前局势这样严峻,我们共产党的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如果能够和群众同甘共苦,就能增强群众战胜困难的信心;反之,群众就会失望甚至绝望。所以,我们不能搞特殊化,不能脱离群众。”
路宪文离开村子奔向县城的途中心情依然惆怅,总在想那位公社副书记提出的问题。
见到县委第一书记马龙山后,路宪文简单通报了一路暗访的情况,提醒马龙山认真对待党员干部中存在的特殊化、脱离群众问题。
而县委第一书记马龙山满不在乎地说:“书记呀,我估计搞特殊化的干部没几个,就是有几个,算啥?不就是多吃个馒头、多喝碗稀饭嘛,谁想吃盘炒鸡蛋还没这东西哩。”
马龙山的态度令路宪文心中不悦,他问道:“照这样说,我是小题大做了?马龙山我告诉你,让你重视‘两反’活动,是有根据的,你的问题就不少!看看这份揭发材料吧。”
路宪文把一份揭发材料扔给马龙山。这份揭发材料是直接寄给路宪文的,反映的都是马龙山生活特殊化方面的问题,比如从县委食堂多要食物分给亲友,下乡检查工作时车里总放着几瓶酒、吃饭顿顿多加菜等。
马龙山看后不以为然,说:“我堂堂一个县委第一书记,这点屁事也叫特殊化?我还顿顿想吃鸡哩,可惜现在搞不到。”
路宪文闻听大怒,手指马龙山大声呵斥道:“你堂堂个屁!你比张树藩官大?比我官大?张树藩位居专员,下乡半个月饿瘦了十多斤,我一个地委书记下乡从不敢搞一星半点特殊。为什么?因为我们是共产党的干部,就应该和群众苦乐一致,群众锅里有啥我们就应该吃啥,谁比群众吃得好谁就是特殊化,就是脱离群众!你记住,当共产党的官是为人民服务,想作威作福你找国民党去!”
县委第一书记马龙山的态度激怒了路宪文,他决定在光山县多待几天,认真查一查各级干部在联系群众方面的表现。来光山的第二天,路宪文坐镇召开县直机关干部大会,亲自动员、部署“两反”活动。会上,路宪文说:
愚公移山是个神话故事,为什么移山?因为大山挡道,不搬掉就没有出路,子子孙孙就走不远。今天借这个话题,是想告诉大家,共产党的干部搞生活特殊化的问题,发展下去就是腐败,腐败就好比一座大山,能把党和人民群众隔在两边,严重影响党和人民群众的感情,危害极大!如果我们把党比作江河,人民群众就是水,江河中间横座山,水还能流动吗?江河断流,不就好比我们共产党失去人民群众吗?所以,“特殊化”这座山不能存在,我们今天劈掉它,就是为了保证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情感不受阻隔,为了江河永远浩瀚。
路宪文不点名地严肃批评了县委第一书记马龙山对干部特殊化、脱离群众的问题“缺少足够的认识”,“自身行为不端”。他告诫大家说,艰难困苦之时,我们共产党的干部必须首善其身,谁不愿和群众同甘共苦,就坚决让谁比群众还苦!
坐镇光山“两反”一周,路宪文连续调查了五社十八个村庄,并在五个村庄发动群众揭发干部的特殊化、脱离群众问题。
群众反映说,“大小是个官,都能睁开眼”。正值浮肿病泛滥之时,许多人肿得两眼只剩一条缝,干部能“睁开眼”自然说明比群众的处境好。路宪文了解到,各村办的大食堂里,群众的伙食标准一天天下降,而一些基层干部仍比群众吃得好;大食堂断炊了,而一些村干部家里却在冒烟。他问群众怎样看待这种现象?回答是:能和群众一样,还叫官?也就是多口饭吃,共产党的官咋说也比国民党的强。
在老百姓眼里,历来官比民优,所以群众对干部多吃多占问题反应似乎并不强烈。
路宪文对群众说:国民党代表官僚阶级利益,咱共产党讲的是服务人民。如果咱们共产党的干部和群众不一样,那就是脱离群众,比如现在,群众在挨饿,有些干部比群众吃得饱,这种“不一样”共产党不允许。
在光山发现的问题使路宪文觉得“两反”活动不搞不行。他又召集潢川、固始、商城、新县等几个县的领导赶赴光山开次碰头会,征求对“两反”的意见。几个县的领导明确表明了支持“两反”活动的态度,只有光山县委第一书记马龙山保持沉默。路宪文明白,马龙山对“两反”活动有抵触情绪,而这种抵触情绪恰恰说明他自身不净。
路宪文对几个县领导说,群众对干部多吃多占问题不以为然,那是宽容;而我们有个别领导干部也不以为然,这是对自身、对部属要求不严。多吃多占就是特殊化,特殊化就是脱离群众,脱离群众就会损害党群关系,不能允许,坚决不能允许!搞“两反”活动,就是为了把那些在思想上、行为上脱离群众的干部拉回群众中去,拉不回来就开除他!
路宪文还告诫大家:我们信阳地区的淮滨县出了个楚国名相孙叔敖,被后人传颂几千年。为什么?他官居宰相,母亲仍在家乡打柴,妻儿仍在耕地,一家人仍过着清贫的日子。这样为政清廉的官,百姓怎能不传颂?怎能不拥戴?我们是共产党的官,应该比封建时代的官员更先进,这也是党对我们的要求。可是我们有些同志连封建官员也不如,搞特殊化,脱离群众,给共产党丢分。同志们,与群众苦乐相齐,是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丢不得,我们必须保持清醒。
马龙山的表情十分难看,因为他听得出路宪文这番话明显是在敲打自己。
信阳地区的“两反”活动全面展开,数十名有明显违法乱纪行为的县、社、村干部被开除党籍或撤销职务。群众对“两反”活动反映良好。
然而,这一活动开展中期遭受到来自省委的巨大压力。省委领导指责信阳地委犯了两个错误:一是瞒着省委搞“两反”,属无组织无纪律行为;二是不抓大事,工作思路缺少大局意识。
省委领导的指责让路宪文感到莫名其妙,心想自己任地委第一书记以来一直忙于“落实省委指示精神”,也就主动干了这样一件比较重要的事,怎么就落了个“无组织无纪律”的评语?他更奇怪,“全国形势一片大好”,就一好遮百丑了?对明显存在的问题就可不管不问?抓提高党的形象、密切党群关系、增强群众信心的工作,这难道不是大事?及时解决基层干部队伍出现的问题,怎么就成了“缺少大局意识”?
尽管路宪文百思不得其解,甚至有点愠怒,但无法不重视省委领导的指责,因为他改变不了长期养成的服从意识。
路宪文把省委领导的指责告诉了张树藩,并亮明准备中止“两反”活动的想法。
而张树藩对省委领导的指责不以为然。他认为,“两反”活动对基层干部震动极大,群众反映也极好,效果很明显,说明开展这项活动是必要的、正确的,不能半途而废。他还告诉路宪文,随着“两反”活动的不断深入,基层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其他问题也陆续暴露,尤其是某些干部“对群众态度粗暴、行为极端”的问题更应该引起重视。张树藩建议,“两反”活动不但要坚持开展到底,还要增加一项内容:反粗暴。
路宪文暗想,“两反”活动都难以顺利进行,还要变成“三反”,省委领导不找上门骂才怪。
张树藩看得出书记不赞成自己的建议,便打电话让秘书抱来一沓子各县上报的《情况反映》,放在路宪文面前,说:“书记,看看这些,您就不会再感到左右为难了。”
这些《情况反映》都是根据“两反”活动中群众的揭发材料整理而成,路宪文注目翻阅——
在“反瞒产”运动中,一位公社副书记发现一个社员家里“私藏”半碗米,便以“破坏罪”论处,拉着这一家人游街批斗数天。
一位村办食堂的炊事员“监守自盗”拿回家一根萝卜,被村干部打断了胳膊,并罚其全家七口人禁食两天。
一位老党员看到公社领导、村干部来家搜粮食,说:你们“反瞒产”把口粮、种子粮都拿光了,还叫不叫老百姓活命?公社领导冠以“散布反动言论”的罪名,当场毒打老党员,并宣布开除老党员的党籍。
一名抗美援朝烈士的妻子为了救活快要饿死的孩子,和村办食堂的炊事员“私通”,多得了几个粗面馒头。村干部发现后,把烈士的妻子和炊事员捆在一起游街批斗,烈士的妻子羞愧难当,几次自杀被人救起……
路宪文连看十几份,边看边摇头。他问张树藩:“都是这类事?是过分了,的确有些粗暴。”
张树藩告诉路宪文,向群众施暴动粗的事五花八门,几乎每村都有。群众对此早有反映,但一些基层干部对上总说是“收拾坏人”。他分析说,问题如此普遍,一是说明一些基层干部政策水平太低,家族式的管理方法和“土皇帝”作风根深蒂固;二是说明我们的不少干部态度不端正,没有把群众当“主人”,而是当“下人”。这些问题的危害在于,既疏远了群众与党的感情,更脱离了党的执政宗旨。所以,“反粗暴”不可轻视,非搞不可。
路宪文认同张树藩的观点,只是觉得省委领导的态度也不可轻视。他考虑再三,终于对张树藩说出三个原则——“两反”变“三反”,继续进行;要换个说法,比如说“巩固党群关系教育”之类,换汤不换药;暗中进行,内紧外松。
“三反”活动冠以“反右倾思想再教育”名称继续进行,这是路宪文第一次施展“战术”,与省委摆起“天门阵”,但表面上看并未与省委唱反调,因为“反右倾”完全符合省委的精神。
这次活动无疑具有积极意义,它使百姓看到共产党对自己的干部队伍管理之严格,也使百姓看到共产党“爱护群众”绝非虚言。不仅如此,饥饿中的百姓更增强了依靠共产党战胜困难的信心。
腐败必有代价
大口一张一头牛(奢侈酒宴),屁股坐着一栋楼(高档轿车),独家院落还不够(多处住宅),三亲六故四海游(公款旅游),金银珠宝加字画(受贿敛财),一项工程“大丰收”(职权腐败)……
较之今天的腐败现象,50年代基层党员干部“生活特殊”似乎不足挂齿。而信阳地委坚决反之,体现了防微杜渐的警觉意识,体现了维护共产党形象的高度责任感,更体现了与百姓患难与共的真实情感。
今天,腐败不断蔓延,已经到了令人触目惊心、忧心忡忡的程度。腐败何以成为顽症?问题就在权力阶层,“太平官”不尽其责,“油水官”利欲熏心,“廉洁官”似乎“寡不敌众”了。
腐败必有代价,代价必为“背离民心”。建国前共产党浴血奋战赢得民心,50年代的共产党珍视民心,而今共产党难道漠视民心?自然不是。但我们不能不考虑到如今党员干部与民心的距离,这是诸多社会现象提出的警告。不要忽视这一警告,因为党的利益,国家、百姓利益,皆系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