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惊天谋杀案背后的秘密:代价
10183600000015

第15章

提要:天灾、“人祸”共同作用下的一场大灾难终于发生了。大难临头之际,许多共产党的官员觉醒了,他们勇敢地站在百姓一边,竭力与“人祸”抗争,设法保护群众;他们冒着丢官、坐牢的风险,恪尽着对百姓、对共产党的忠诚。他们尽管无力避免灾难,却尽力减少了损失;他们尽管难以改变恶劣的政治局面,却战胜了自身“脱离群众”的危险。他们以无私无畏的举动消散着民怨、维系着民心,也为共产党编织着光环。

大河有水小河干

——许世友密送军粮救乡亲

1959年,信阳、河南乃至全国,粮食高征购闹得轰轰烈烈,农民交光了粮食“支援国家”,有人把这一现象称为“大河有水小河干”。农民过起了挨饿的日子,不得不靠树皮、野菜、草根充饥。进入冬季,百姓的生存危机更加严重,因为连树皮、野菜、草根也找不到了。

正是在这个非常的冬季,共产党的开国上将许世友休假回乡探母。此时的许世友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副部长、南京军区司令员,可谓地位显赫。而这位号令千军万马的大军区司令员却愁闷在胸:劝不动自己的老母跟随身边安享晚年。这次回乡,将军一路盘算,用什么法子才能劝动老母像十年前那样跟他走,而且不再像十年前那样轻易返乡。

1949年,新中国宣告成立,征战沙场数十年的许世友归心似箭,初冬季节匆匆回乡探母。母子阔别数十年终于重逢,将军长跪不起,老母泪眼不干,现场情景感人心魄。将军的随从告知许母,她的“三伢子”已位居“督军”——任山东军区司令员之职,许母这才擦下眼泪,扶起自己的儿子,高兴地说道:“都当‘督军’了,许家老坟冒青烟了。娘高兴,不为这,是看你还活着。活着比啥都强。”那次回乡,许世友发现老母身长疥疮,执意带老母去山东治病。可老母在儿子身边只待月余,病刚好就拗着要走,原因是,进进出出的人都是腰里别着枪,一日三餐还总有勤务兵伺候着,这一切老母看着不习惯,只盼着快点回山里看自家的锄把,看自家的锅灶。许世友生怕老母在自己身边憋出病,只好放行。自那以后,许世友写信、派人,办法用尽也搬不动老母。

这次回乡探母,许世友未进家门就看到老母在山坡背柴的身影,顿时怒目圆瞪,当场大骂当地官员:你们算什么鸟“父母官”?七八十岁的老人,你们还叫她自己上山打柴,别说是俺娘,谁家的老人也不能这样对待!我们共产党连老人都照顾不好,还“为人民服务”个屁!

夜里,久别的母子有谈不尽的话题。许母问儿子,信不信一亩地能打几万斤粮食?信不信大旱之年还能“大丰收”?知不知道家家无米、食堂无烟而上面还搞“反瞒产”?当官的总是对老百姓讲“大河无水小河干”的道理,可眼下“大河有水小河干”,都要饿死人了,国家咋还舍不得往小河里放点水?

许母说:“儿呀,你打打杀杀几十年,说是为穷苦人打天下,穷苦人也盼着共产党坐天下,跟着过好日子。可你们坐了天下,咋不停地胡折腾?眼下都出人命了,还在折腾,这可不中啊。”

老母讲的“胡折腾”,许世友当然都知道,也都不赞成,所以庐山会议大批彭德怀“右倾思想”时他一言不发。为“高产卫星”、大炼钢铁、“大跃进”等一些事,他曾对毛泽东说:下面歪嘴和尚太多,把经念歪了,胡折腾,太过头。

和许多人一样,许世友也相信毛泽东说的话:“搞建设需要积累经验,小折腾无大碍。”可许世友没想到,越折腾越过火,眼下竟饿死不少百姓。面对老母的满脸疑惑,他不知如何解释,许久才说:“娘啊,共产党若不为百姓做事,儿早就回家陪您老人家了。眼下出的这些事不正常,俺回去就给毛主席汇报。日子不好过,这回您还得跟俺走。”

许母说:“前几天你几个老婶子还劝俺说,找三伢子去吧,甭像俺,在家等着饿死。俺对她们说,饿死也不去了,陪老姊妹们一起死。儿呀,你要是能说话管用,这回就多要些粮食,给几个老婶子也分点,她们活着娘就不寂寞。”

许世友抱着老母哭起来,说:“儿听您的话,决不让几个老婶子饿死。”

第二天清早,许家院门口站满了父老乡亲。许家洼走出的“三伢子”成了共产党军队的大官,被饥饿逼临死亡线的父老乡亲把生的希望寄托在“三伢子”身上。

乡亲们问许世友:家家不存粮,都吃大食堂,干部说这是共产主义生活。大食堂断炊了,群众挖野菜、刮树皮填肚子,干部还要“反瞒产”,眼见饿死人了,上面无动于衷,这到底是咋回事?

许世友问乡亲们:现在国家遇到困难了,有天灾,还有别的,让乡亲们跟着受苦了。受这样大的苦,大家还相信毛主席、共产党吗?

乡亲们说,当然相信,不然早去抢粮库了。

许世友说,人民群众在最困难的时候仍然相信毛主席、共产党,毛主席、共产党一定不会辜负人民群众的信赖,很快会有饭吃的。

看到正徘徊在死亡边缘的乡亲们,许世友此时心中苦涩翻腾;看到乡亲们对毛主席、共产党的感情依然如故,许世友异常感动。他对自己的随员们说:“你们看看,这就是俺的乡亲,这就是中国的老百姓,谁愧对他们,天理不容!老子今天心里不好受!”

他当即从随行的司令部管理科科长孙凤仪那里借款一千元,当场分发给全村的父老乡亲,大人每人二十元,让大家买些食品度日,以解燃眉之急。可他哪里知道,这个时期有钱也买不到食品,钱如同废纸。

正在这时,县、社领导进院了。许世友问:“你们来看望俺,带啥礼物没有?俺只需要粮食,别的都不要。”

县、社领导面面相觑,将军提出的要求令他们措手不及。尴尬的县领导反复向许世友表态说,再困难,也要保证首长的老母亲有粮吃。

许世友说:“你弄错了,俺娘的生活不麻烦你们。你们看看门口站的这些乡亲们,都饿得站不稳了,俺为他们要粮。”

县领导显得异常为难,因为的确拿不出粮食,所以不敢再搭话。许世友也知道县、社一级不掌粮权,更明白对他们提要粮的要求不现实。但他就是想有意为难一下这些“父母官”,因为他看到乡亲们的处境如此艰难,心里有气,不吐不快。

许世友显得不耐烦了,毫不客气地摆下手说:“你们既然为难,就走吧,甭耽误俺和乡亲们聊天。”

尽管将军下了逐客令,县、社领导仍不敢离开。许世友见状,指着县、社领导说:“你们弄不来粮食,总会引路,陪俺秘书去买头猪,老子要自己掏钱招待乡亲们。”

当地领导再不敢懈怠,急忙带着许世友的秘书买猪去了。饿死人的年代,罕有家畜,全县只有一个生产队还养着几头猪,那是体现人民公社优越性的“样板猪”,被当地领导看得比人还重要,没谁敢动。但赫赫战将的要求不敢不满足,县领导不得已,只好拉一头卖给许世友。

许家门口架起两口大锅,中午,许世友招来全村人饱餐一顿。乡亲们端着碗流着泪说着感谢“三伢子”的话,听得许世友也泪流满面。他的眼泪出自伤怀,因为这顿“大餐”只让他对乡亲们尽了点心意,却解决不了他们日后继续挨饿的问题。他担心,这顿“大餐”之后,不知道又有多少乡亲性命难保啊。

信阳地委第一书记路宪文很快得到了许世友回乡的消息,还有将军要粮、给乡亲们分钱、杀猪招待乡亲们的事。路宪文叫来专员张树藩,商量前去看望将军时带什么见面礼。张树藩说,新县报告的情况说明,首长对群众目前的生活状况很不满意,不忍心乡亲们挨饿,由此看,最好的见面礼当然是粮食,他看到粮食比看到什么都高兴。

路宪文也这样想,可一动粮食就得请示省委,没把握呀。他又觉得,许世友是个特殊人物,兴许省委能给个面子拨点粮食?

省委却未给许世友这个面子,路宪文得到的答复是:粮食问题很敏感,不宜开此先例。

路宪文无奈,他唯一能决定的是,从机关食堂挤出1200斤粮食,带着赶赴新县。

路宪文一进许家门,就被许母认出,高兴地告诉许世友:“是地委路书记,前几年专门来家看过。”

许世友背着手看着路宪文,冒出一句令人意想不到的“欢迎词”,他冷冷问道:“我家乡的地委书记,该不会是个‘马屁精’吧?百姓家里你也常去吗?”

路宪文早听说过这位传奇将军的威严,初次见面听到这番问话,有了更真切的感受。路宪文一时语塞,且表情尴尬。

专员张树藩急忙解围道:“首长,路书记很会联系群众,到各县检查工作必去群众家里了解情况,还要求各级干部都这样做。”

当许世友得知替书记说好话的人是行署专员,表情略有喜色,对路宪文说:“专员为书记打圆场,看来班子挺团结,不容易。一把手不能欺负二把手,不然,班子就会分裂。看来你这个书记当得还不错,不欺负人,还到群众家串门。咱俩握个手吧。”

气氛立刻轻松起来。路宪文这才下意识地抹下鼻尖的汗,笑着说:“首长,您的教导我们牢记在心,请求和首长一起吃顿晚饭,主要是借此机会向首长汇报一下家乡建设情况,请首长提些建议。另外呀,替首长给乡亲们带点粮食来,不多,就这点权限,还请首长多体谅。”

许世友握着拳头轻轻地捶下路宪文,笑起来,说道:“你权限比我大,我想对乡亲们尽下心意,不是还得仰仗你吗?有粮不嫌少啊。晚饭我去,汇报我听,建议我提,全答应。但我得纠正你一句话,只有毛主席的话可以称‘教导’,以后不能乱用词。”

将军终于高兴了,终于笑了。此次回乡,将军耳闻目睹到的情况令他气愤,让他流够了眼泪。此刻喜色终于盈面,笑声终于响起,让家乡的这些“父母官”心头的压力也减轻了许多。

但接下来的事情又让许世友怒不可遏。

下午,地、县领导的情况汇报几乎全是大唱赞歌,许世友早听得心头烦躁,终于,他忍不住打断了汇报,板着脸说:“你们讲这好那好,到底是不是好?我看不是你们说的那回事,你们把粮食都收光了,到处饿死人是好事?小河有水大河满,小河无水大河干,这个很简单的道理到你们手里就变了,硬要翻过来,说成是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我问你们,小河没水大河的水又从哪里来?你们一口一个为国家着想,没有老百姓,哪来的国家?不要讲屁话,要讲真话!”

见许世友发脾气,地、县干部再不敢多言。许世友问:“咋都不说话了?说啊,专挑好话说啊。我看是不好意思了吧?不好意思就对了,共产党的干部不要自欺欺人,群众明明食不饱肚,你们偏偏还要说这好那好,这不是昧着良心讲话吗?!”许世友越说越激动,拳头捶得桌子直晃动。

许世友站起身,继续讲:“你们多数都是真刀真枪和国民党反动派打过仗的人吧?我就不明白,当年枪林弹雨都不怕,脑袋别在裤腰带上也不软,现在咋就胆小如鼠,连句实话也不敢讲?怕戴‘右倾帽子’,还是怕丢官?当年为老百姓干革命不怕丢命,现在怕丢官却不顾老百姓死活,全颠倒了!你们不是要听我的建议吗?我的建议就一点,改掉不敢说实话的毛病,不然,你们要倒霉,百姓更倒霉!”

见将军大发雷霆,一位县委干部连忙出面解围说:“首长,咱们开饭吧!边吃边谈。”谁都希望早点结束这尴尬的局面。

“这饭没味道,老子吃不下了,告辞!”将军拂袖而去。

路宪文万万没想到这种结果。他喃喃自语道:“首长批评得对呀,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变得只会唱赞歌,不敢讲实话了?不知不觉就变了,的确和过去不一样了,唉。”

张树藩也感叹道:“书记啊,不把官帽掖在怀里,哪有讲实话的胆量啊。我们党的不少干部,的确如将军所言,把官帽看得比群众利益重,如此下去,对党、对百姓都不是好事。”

路宪文沉思良久,突然决定给省委领导打电话,他想把将军的不满报告给省委领导,希望对各级领导转变作风有所帮助;另一个用意是希望省委领导能够出面拜会或者邀请将军,以缓解一下将军的怒气,为将军此次回乡营造个轻松的心情。

省委第一书记吴芝圃接到路宪文的电话,当即要求路宪文:立刻转达邀请,希望将军到省委做客。

而许世友的回复干脆利落:只剩一天,哪儿都不去,陪老娘。

叱咤风云的许世友将军在家乡逗留三天,期间除了到县委听了小半天情况汇报,其余时间都在陪老母,几乎寸步不离。告别老母时,将军说:“娘呀,没陪够您老,让那帮家伙浪费半天时间。”

许世友回到部队,连续几天情绪极不稳定,时而训部属,时而骂子女,时而摔酒杯。无疑,将军此次回乡心里不痛快,把情绪带回了部队。

烦躁中的许世友想到了尤太忠,吩咐秘书立刻去请。

尤太忠时任某军副军长,是许世友麾下爱将,也是同乡好友,正在南京军事学院学习。